睡驚膏

睡驚膏

SHUI JING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7

寒性指數

4

熱/寒比例

極熱 (6.75)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6%
胃經 16%
肺經 10%
腎經 9%
大腸經 9%
脾經 9%
小腸經 3%
心經 3%
肝經
胃經
肺經
腎經
大腸經
脾經
小腸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睡驚膏」方劑中加入蜈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驅風止痙: 蜈蚣性寒,味辛,入肝經,具有祛風解痙、通絡止痛的功效。對於因風邪入絡、筋脈拘攣所致的「睡驚」,蜈蚣能有效驅除風邪,舒筋活絡,緩解痙攣,使患者安眠。

2. 鎮驚安神: 蜈蚣還具有鎮驚安神的作用,能平息因驚恐、心悸而引起的失眠、夜啼等症狀。對於因驚嚇而導致的「睡驚」,蜈蚣能有效鎮定神經,使患者安穩入睡。

「睡驚膏」方劑中包含「輕粉」,主要因為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1. 清熱定驚:輕粉性寒,具有清熱解毒、定驚止痙的功效,可針對熱病引起的驚癇、夜啼、煩躁不安等症狀,起到降火安神的作用。
  2. 化痰開竅:輕粉可化痰散結,開通經絡,對於痰熱內擾、神志不清等症狀有一定的療效。

因此,輕粉在「睡驚膏」方劑中扮演著清熱定驚、化痰開竅的重要角色,有助於改善失眠、驚悸等睡眠障礙。

睡驚膏中添加巴豆,看似矛盾,實則有其深意。巴豆性味辛熱,為峻下逐瘀之品,其作用在於驅除體內寒濕、瘀血,並能開通經絡,使氣血流通。

睡驚膏所治之「睡驚」,多因脾胃虛寒、氣血不暢、神經失調所致。巴豆入藥,可溫經散寒、化瘀通絡,改善氣血運行,從而達到安神定驚之效。此外,巴豆亦能促進腸胃蠕動,排泄積滯,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為其他藥物提供更好的吸收環境。

「睡驚膏」中加入「白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鎮驚安神: 白附子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祛風濕、止痛、定驚的功效。對於因風邪入絡、肝風內動所致的驚悸、失眠、夜驚等症狀,白附子能有效鎮驚安神,配合其他藥材,有助於改善患者的睡眠品質。
  2. 溫陽散寒: 白附子還具有溫陽散寒的功效,能溫煦臟腑、驅散寒邪,對於因陽虛寒凝所致的睡眠障礙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睡驚膏中加入全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鎮驚安神: 全蠍性寒,味鹹,入肝經,具有熄風鎮驚、解毒散結的功效。對於因肝風內動、心神不安引起的驚悸、失眠、夜啼等症狀,全蠍能有效鎮靜安神,緩解患者的不安狀態。

2. 通絡止痛: 全蠍還具有通絡止痛的作用,對於因血脈不通、氣血瘀滯引起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全蠍能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態。

因此,睡驚膏中加入全蠍,是為了發揮其鎮驚安神、通絡止痛的功效,幫助患者改善睡眠,恢復身心健康。

睡驚膏中加入青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清熱解毒: 青黛性寒,味苦,入心、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效。睡驚膏多用於治療小兒夜啼、驚癇等症,其病機多為熱邪入心,心神不寧,而青黛可清熱解毒,平息心火,達到安神定驚之效。

二、涼血止血: 青黛亦具涼血止血之效,可治熱毒血瘀引起的出血症狀。部分小兒夜啼、驚癇患者可能伴隨有熱毒血瘀,而青黛可以清熱涼血,化瘀止血,從而改善症狀。

睡驚膏中包含麝香,主要原因如下:

  1. 開竅醒神: 麝香性辛溫,氣味芳香,能開竅醒神,對於驚悸、失眠、神志不清等症狀,有良好的改善作用。睡驚膏以治療小兒夜啼、驚癇等症狀為主,麝香能起到鎮靜安神、醒腦開竅的作用,緩解小兒驚恐不安,改善睡眠品質。
  2. 活血通絡: 麝香亦具活血通絡之效,能促進氣血運行,疏通經絡,對於因氣血瘀滯導致的驚恐不安,也有很好的療效。睡驚膏中加入麝香,可以幫助小兒血液循環順暢,緩解因氣血瘀滯導致的驚嚇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睡驚膏」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急驚」或「中驚後涎盛」,即小兒急驚風,症見突然高熱、抽搐、神昏、痰涎壅盛等。此類證候多因外感風熱、痰火內盛,或驚恐觸動肝風,導致風火痰熱上擾心神、壅滯經絡所致。


二、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1. 藥物組成與配伍邏輯

本方以熄風止痙、化痰開竅、攻毒瀉下為主,可分為三大類:

  • 熄風止痙:赤腳蜈蚣、蠍梢、白附子
    • 蜈蚣、蠍梢為「蟲類搜風」要藥,走竄力強,善通絡止痙;白附子祛風痰、定驚搐,三者協同平息肝風。
  • 化痰逐涎:輕粉、巴豆、汞(水銀)、青黛
    • 輕粉(汞粉)、水銀(「汞棗」製法)攻毒逐痰;巴豆辛熱峻下,開通痰涎壅塞;青黛清肝瀉火,助解熱毒。
  • 開竅醒神:麝香
    • 麝香芳香走竄,開竅醒神,助緩解神昏。

2. 治療機理

  • 祛風定驚:蜈蚣、蠍梢直接抑制痙厥;白附子祛風痰,從根源減少痰擾心神。
  • 攻逐痰涎:輕粉、巴豆、水銀峻烈攻逐,迅速瀉下痰熱壅滯,使痰涎從二便而出(巴豆瀉下,水銀、輕粉利痰)。
  • 清熱解毒:青黛清肝火,防風火相煽;麝香開竅,助醒神蘇厥。

3. 劑型與用法特點

  • 製為膏劑(「汞棗」為載體),便於小兒服用。
  • 薄荷湯送服:薄荷辛涼疏風,兼能緩和峻藥之毒性。
  • 劑量依年齡調整,顯示對小兒體質差異的考量。

三、推論可能功效

此方峻猛,適於急症實證,推測其作用為:

  1. 迅速止痙:蟲類藥直接抑制抽搐。
  2. 豁痰通閉:通過瀉下與攻毒,排出體內痰熱壅滯。
  3. 退熱醒神:痰涎去則熱無所附,神識漸清。

適用情境:急性驚風痰盛,體質尚實者。因含毒劇藥(水銀、輕粉、巴豆),須嚴格掌握劑量與適應證,但古代醫家以此為「急救截風」之方。

(註:本方反映古代「以毒攻毒」思維,現代應用需參照當代法規與臨床指引。)

傳統服藥法


赤腳蜈蚣1條,輕粉4匣子,巴豆7粒(不出油),汞(用4個棗結)2錢,白附子(尖)40個,蠍梢14個,青黛2錢,麝香少許(研)。
上為末,於汞棗肉內都研勻。
每服1皂子大,薄荷湯磨下。如小兒近7歲,氣盛涎多,須加倍服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睡驚膏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四肢抽搐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睡驚膏, 出處:《幼幼新書》卷九引茅先生方。 組成:青黛末(好者)半錢(次者1錢匕),全蠍2-7個,川巴豆7片(湯浸,去皮心膜,又用冷水浸1宿,紙揩乾),輕粉半錢,水銀1錢。 主治:小兒慢驚風。

睡驚膏, 出處:《幼幼新書》卷九引《惠眼觀證》。 組成:赤腳蜈蚣1條,輕粉4匣子,巴豆7粒(不出油),汞(用4個棗結)2錢,白附子(尖)40個,蠍梢14個,青黛2錢,麝香少許(研)。 主治:急驚,或中驚後涎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