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內託黃耆散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補血活血: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之效。方中黃耆補氣,而氣血互生,故以當歸補血,以達氣血雙補之功。
- 和血潤燥:黃耆性燥,長期服用易燥熱,而當歸則性溫潤,可緩解黃耆燥熱之性,使藥性平和,避免燥熱傷陰。
總之,當歸的加入不僅補血活血,更能協調藥性,使方劑更加溫和有效。
內託黃耆散方中加入白芍,主要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緩解黃耆之燥熱:黃耆性溫燥,久服易傷陰耗津,而白芍性寒涼,能緩解黃芪的燥熱之性,使藥性趨於平和,避免燥熱傷陰。
- 調和營血:黃芪補氣升陽,善於補虛,但其補氣偏燥,易耗血,而白芍養血柔肝,能滋陰潤燥,與黃芪相配,既可補氣升陽,又能養血柔肝,使氣血調和,藥效更佳。
內託黃耆散中加入川芎,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 活血化瘀,通經止痛:川芎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方中以黃芪補氣升陽,但若氣血瘀阻,則氣難以升達,故需川芎活血通絡,以利氣血運行,使補氣效果更佳。
- 疏肝解鬱,調和氣血:川芎還能疏肝解鬱,使肝氣條達,氣血運行更為通暢。黃芪補氣過於燥烈,川芎可緩解燥烈之性,使補氣更平和,避免補氣過度而生燥。
總而言之,川芎在內託黃耆散中,起到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疏肝解鬱的功效,與黃芪相輔相成,協同作用,使補氣效果更佳,更能達到治療目的。
內託黃耆散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益氣: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與黃耆同用,可增強補氣效果,並有助於脾胃運化,改善氣血生成,提升整體免疫力。
- 固表止汗:白朮能固表止汗,與黃耆合用,可有效改善氣虛自汗、盜汗等症狀。此外,白朮還能利水滲濕,有助於排除體內濕氣,進一步提升機體抵抗力,改善體質。
內託黃耆散方劑中加入陳皮,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 理氣健脾:陳皮味辛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黃耆性溫,補氣生津,但其補氣之力較燥,易傷津液,而陳皮則能理氣健脾,使黃耆補氣而不燥,避免傷津。
- 調和藥性:內託黃耆散方劑整體偏溫燥,加入陳皮可以起到調和藥性的作用,避免藥性過於猛烈,更利於藥效的發揮。同時,陳皮還可緩解黃耆補氣過度可能引起的胸悶、口渴等不適。
內託黃耆散中包含穿山甲,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穿山甲性味辛、涼,入肝、胃經。其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助於消除炎症和疼痛,改善疾病引起的局部組織損傷。
- 消腫排膿,解毒止癢: 穿山甲亦有消腫排膿、解毒止癢的作用,可促進炎症部位的膿液排出,減輕局部腫脹,並緩解皮膚瘙癢等症狀。
穿山甲在內託黃耆散中與其他藥材配合,可以發揮協同作用,達到更佳的療效。
內託黃耆散中包含皁刺,主要原因有二: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皁刺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外感熱毒所致的咽喉腫痛、牙齦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 活血化瘀,通經絡:皁刺還具有活血化瘀、通經絡的功效,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炎症消退,對於因氣血瘀滯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也有改善作用。
因此,內託黃耆散中加入皁刺,旨在增強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並配合黃耆等藥物,達到扶正祛邪、標本兼治的療效。
內託黃耆散中包含黃耆,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補氣固表: 黃耆味甘性溫,具有補中益氣、固表止汗的功效。方劑中加入黃耆,旨在補益脾胃之氣,提升機體免疫力,抵禦外邪侵襲,達到固表止汗的功效。
2. 扶正祛邪: 黃耆能增強機體抵抗力,促進血液循環,改善體質,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方劑中加入黃耆,有助於提升機體的正氣,抵抗病邪入侵,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內託黃耆散中加入檳榔,主要是因為其具有 行氣消積 的功效。
檳榔味辛、苦,性溫,入胃、大腸經,具有 消積導滯、行氣止痛 的作用。對於因氣滯血瘀、痰濕阻滯所致的脘腹脹滿、食積不化、噯氣吞酸等症狀,檳榔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內託黃耆散的主要功效為 補氣健脾、託裏止瀉。加入檳榔,可以 助其行氣消積,使補氣健脾之效更顯著,達到治療脾虛氣弱、中氣不足、食少便溏等症狀的目的。
內託黃耆散中加入肉桂,主要考慮其溫陽助陽、散寒止痛的功效。
首先,肉桂能溫補脾腎陽氣,有助於提升人體的免疫力,與黃芪共同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其次,肉桂可溫通經絡,散寒止痛,對於因寒凝血瘀引起的疼痛症狀,起到緩解作用。
此外,肉桂還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肢體冰冷,提高藥物吸收,增強療效。因此,在內託黃耆散中加入肉桂,能更有效地治療脾腎陽虛、寒凝血瘀等病症。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內托黃耆散 」,主要成分有:當歸、白芍、川芎、白朮、陳皮、穿山甲、皁刺、黃耆、檳榔、肉桂。中藥「 內托黃耆散 」主治功效是:中搭手,體內氣血虛弱,瘡口無法發展和生長。懸癰已經潰爛。
當歸: 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白芍: 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川芎: 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
白朮: 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陳皮: 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
穿山甲: 破血消癥、活血化瘀、利水消腫、排膿、止血、止咳化痰、補氣、通乳、搜風通絡。
皁刺: 驅蟲殺蟲、止咳化痰、排膿、散風熱、祛風除濕、活血通絡、消腫止痛。
黃耆: 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
檳榔: 破滯、散邪、驅蟲殺蟲、降氣除煩、消食化積、利水消腫。
肉桂: 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
中藥方劑「 內托黃耆散 」主要用於治療中搭手,體內氣血虛弱,瘡口無法發展和生長。懸癰已經潰爛。以上內容僅供參考,若有身體不適,請務必就醫。
傳統服藥法
當歸1錢,白芍(炒)1錢,川芎1錢,白朮(土炒)1錢,陳皮1錢,穿山甲(炒,研)1錢,皂刺1錢,黃耆1錢,檳榔3分,紫肉桂5分。水2鐘,煎8分,食前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內托黃耆散具有補氣活血、消腫排膿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內托黃耆散, 出處:《醫方類聚》卷一九二引《施圓端效方》。 組成:黃耆、連翹、葛根、甘草各等分。 主治:諸瘡證。
內托黃耆散, 出處:《外科正宗》卷三。 組成:川芎1錢,當歸1錢,陳皮1錢,白朮1錢,黃耆1錢,白芍1錢,穿山甲1錢,角刺1錢,檳榔3分。 主治:潰膿。主治:臟毒已成,紅色光亮,已欲作膿者。
內托黃耆散, 出處:《金鑑》卷六十四。 組成:當歸1錢,白芍(炒)1錢,川芎1錢,白朮(土炒)1錢,陳皮1錢,穿山甲(炒,研)1錢,皂刺1錢,黃耆1錢,檳榔3分,紫肉桂5分。 主治:中搭手,氣血虛,瘡不能發長者。懸癰已潰。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