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耆內托湯

HUANG QI NEI TUO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8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0%
肝經 20%
心經 12%
肺經 12%
大腸經 9%
胃經 9%
心包經 4%
三焦經 4%
腎經 4%
膽經 4%
脾經
肝經
心經
肺經
大腸經
胃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腎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黃耆內托湯】

【組成】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濕、補血、強筋骨。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陳皮: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白朮: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 黃耆: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 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穿山甲:破血消癥、活血化瘀、利水消腫、排膿、止血、止咳化痰、補氣、通乳、搜風通絡。 皁刺:驅蟲殺蟲、止咳化痰、排膿、散風熱、祛風除濕、活血通絡、消腫止痛。 檳榔:破滯、辛能散邪,殺滅絛蟲、鉤蟲、蛔蟲、繞蟲、薑片蟲等多種寄生蟲。

【主治】

瘡毒已經形成,紅亮光澤欲化膿,不必內服消散的。

【用法用量】

每日1劑,水煎服。

【注意】

  1. 孕婦慎用。
  2. 瘡毒已破潰者禁用。
  3. 服藥期間忌食辛辣、油膩、生冷食物。

【總結】

【黃耆內托湯】

由川芎、當歸、陳皮、白朮、黃耆、白芍、穿山甲、皁刺、檳榔組成。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濕、補血、強筋骨、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破血消癥、利水消腫、排膿、止血、止咳化痰、補氣、通乳、搜風通絡、驅蟲殺蟲、止咳化痰、排膿、散風熱、祛風除濕、活血通絡、消腫止痛等功效。主治瘡毒已經形成,紅亮光澤欲化膿,不必內服消散的。

傳統服藥法


川芎1錢,當歸1錢,陳皮1錢,白朮1錢,黃耆1錢,白芍1錢,山甲1錢,皂刺1錢,檳榔3分。

方劑組成解釋


黃耆內托湯由川芎、當歸、陳皮、白朮、黃耆、白芍、穿山甲、皂刺、檳榔等中藥組成。其中,川芎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的功效;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陳皮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白朮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的功效;黃耆具有補氣固表、利尿消腫的功效;白芍具有養血柔肝、緩急止痛的功效;穿山甲具有活血散結、消腫止痛的功效;皂刺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檳榔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這些中藥配合使用,可以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排膿的功效,從而緩解臟毒已成、紅色光亮欲作膿的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黃耆內托湯具有一定的毒性,因此在使用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使用。
  2. 對本方過敏者禁用。
  3. 本方有出血傾向者慎用。
  4. 服用本方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5. 服用本方期間,應定期到醫院進行檢查,以便及時發現不良反應。

相同名稱方劑


黃耆內托湯, 出處:《嵩崖尊生》卷十三。 組成:川芎1錢,當歸1錢,陳皮1錢,白朮1錢,黃耆1錢,白芍1錢,山甲1錢,皂刺1錢,檳榔3分。 主治:臟毒已成,紅色光亮欲作膿,不必內消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