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香沒藥丸

乳香沒藥丸

RU XIANG MEI YAO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9

熱/寒比例

偏熱 (1.89)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6%
脾經 21%
心經 13%
胃經 10%
肺經 10%
腎經 7%
膀胱經 5%
膽經 2%
心包經 2%
肝經
脾經
心經
胃經
肺經
腎經
膀胱經
膽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乳香沒藥丸中添加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活血化瘀:川芎性溫,味辛,入肝、心包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乳香沒藥丸以乳香、沒藥為主,具有活血生肌、消腫止痛之效,與川芎搭配,可增強活血化瘀功效,促進傷口癒合。

二、通絡止痛:川芎能疏通經絡,改善血液循環,減輕瘀血阻滯所致的疼痛。乳香沒藥丸多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川芎的加入可增強止痛效果,緩解患者痛苦。

乳香沒藥丸為一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精妙,涵蓋多種草藥,其中杜鵑(Rhododendron)的加入,具有深遠意義。杜鵑在中醫理論中歸肝、心經,性溫,味酸,能活血化瘀,通經止痛。在乳香沒藥丸中,與乳香、沒藥等藥物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活血行氣、消腫止痛之效。乳香、沒藥擅長於通經絡,而杜鵑則強化了方劑活血化瘀的功能,尤其對於因氣滯血瘀引起的疼痛症狀,如風濕痹痛、跌打損傷,效果顯著。此外,杜鵑還可調節情志,對心神不安亦有一定療效,從而增強整體療效,達至舒筋活絡、安神定志的目的。乳香沒藥丸中杜鵑的應用,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藥物配伍的智慧。

乳香沒藥丸中加入木鱉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活血化瘀: 木鱉子性寒,味苦,歸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與乳香、沒藥等藥材搭配,可增強活血化瘀之效,有助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
  2. 消積止痛: 木鱉子亦有消積止痛之功,能促進腸胃蠕動,有助於改善消化不良、腹脹等症狀。乳香沒藥丸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而消化不良也可能伴隨這些症狀,因此加入木鱉子可起到消積止痛的輔助作用。

乳香沒藥丸方中添加白膠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增強活血化瘀功效: 白膠香性溫,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與乳香、沒藥的功效相輔相成,能更有效地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
  2. 提升藥效: 白膠香的芳香氣味能起到引導藥力直達病竈的作用,使乳香、沒藥的藥效更有效地發揮。

總之,白膠香的加入提升了乳香沒藥丸的活血化瘀功效,並能增強藥效,使藥物更能發揮其治療作用。

乳香沒藥丸中加入藿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解鬱,消腫止痛:藿香性溫,辛散芳香,擅長行氣解鬱,並能消腫止痛。乳香沒藥丸主治跌打損傷,瘀血腫痛,而藿香的加入,有助於疏通氣血,化解瘀血,促進傷口癒合,進一步提升藥效。
  2. 輔助乳香沒藥,增強功效:乳香沒藥擅長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但對於氣血運行不暢的情況,療效可能稍欠。藿香的加入,可以輔助乳香沒藥,疏通經絡,促進藥力運行,使藥效更加顯著。

乳香沒藥丸中加入白僵蠶,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通絡止痛: 白僵蠶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通經活絡、化瘀止痛的功效。乳香沒藥丸以乳香、沒藥為君藥,擅長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白僵蠶的加入,可增強其通絡止痛的效力,並擴大其應用範圍。
  2. 解毒消腫: 白僵蠶亦具有解毒消腫的作用,可與乳香沒藥丸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加強其消腫止痛的療效。對於因血瘀、毒邪阻滯所致的瘡瘍腫痛,白僵蠶的加入可起到輔助治療作用。

乳香沒藥丸中加入五靈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止痛: 五靈脂性溫,味甘,入肝、腎經,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消腫的功效。乳香沒藥丸主治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五靈脂可協同乳香、沒藥等藥物,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2. 補益氣血: 五靈脂還具有補益氣血的作用。乳香沒藥丸常用於氣血不足導致的疼痛,五靈脂的補益作用可以增強藥效,使藥效更加全面,更能有效緩解疼痛。

乳香沒藥丸中加入白芷,是基於其散寒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

白芷性溫,味辛,入肺、胃經,具有祛風散寒、通竅止痛的功效,可有效緩解乳香沒藥丸治療的疼痛症狀,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同時,白芷還能行氣活血,促進血液循環,配合乳香沒藥的活血化瘀作用,加速傷口癒合,消腫止痛。

因此,白芷的加入,不僅增強了乳香沒藥丸的止痛效果,更促進了藥效的發揮,使整體療效更加顯著。

乳香沒藥丸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乳香沒藥本身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而當歸亦有補血活血、行血止痛之效。兩者相輔相成,能更有效地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從而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2. 補血養血,改善氣血不足: 許多疾病的發生,都與氣血不足有關。當歸補血養血,可改善氣血不足,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助於疾病的康復。

乳香沒藥丸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主要由乳香、沒藥、地龍等多種精選藥材組成。其中,地龍作為重要成分,其應用基於中醫理論之「活血化瘀」與「通絡止痛」功效。地龍,即蚯蚓乾燥體,富含蚓激酶、蚓膠原酶等活性成分,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障礙,對心腦血管疾病有良好療效。在乳香沒藥丸中,地龍配合乳香、沒藥等藥物,共同發揮消腫止痛、活血通絡的作用,適用於跌打損傷、風濕痹痛等症狀。此方通過複合藥效協同作用,達到增強治療效果的目的,體現了中醫藥方劑配伍的智慧。

乳香沒藥丸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其組成精妙,旨在活血止痛、消腫散結。方中所含之何首烏,性溫味甘苦,歸肝、心、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烏鬚髮、養血祛風之效。在本方中,何首烏與乳香、沒藥相配,可增強其活血化瘀之力,並能滋養肝腎,從根本上調節體質,防止病變復發。此外,何首烏還能增強方中其他草藥的療效,共同發揮協同作用,達至更佳的治療效果。尤其對於因肝腎不足導致的血瘀疼痛,此方更顯得恰到好處,是中醫臨床上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腰膝酸軟、筋骨疼痛等症的有效方劑。

乳香沒藥丸中加入威靈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威靈仙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祛風濕、活血止痛、消腫散結的功效。乳香沒藥丸本身以乳香、沒藥為君藥,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加入威靈仙可以增強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對於瘀血阻滯、經絡不通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2. 祛風除濕,舒筋活絡: 威靈仙還具有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功效,可以緩解風濕痹痛、筋骨疼痛等症狀。乳香沒藥丸的組成中,也包含一些具有祛風除濕功效的藥物,例如羌活、獨活等,加入威靈仙可以進一步增強其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作用。

乳香沒藥丸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用於活血止痛、散瘀消腫。其配方中包含乳香、沒藥、烏頭等多種草藥。烏頭,又稱川烏、草烏,性味辛、熱,有毒,歸心、肝、腎經,具有強烈的溫經散寒、祛風除濕、止痛作用。在乳香沒藥丸中加入烏頭,是為了增強方劑的止痛效果,尤其適用於因寒邪阻滯或氣血瘀滯所引起的各種疼痛症狀。烏頭雖有劇毒,但在合理配伍及適量使用下,能發揮其獨特療效,且乳香、沒藥等藥物的配合,可助於調和烏頭之毒性,使其在安全範圍內達到最佳治療效果。然而,由於烏頭的特殊性質,該方劑應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以避免中毒風險。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乳香沒藥丸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主治範圍廣泛,主要針對風邪與氣血不通所致之病症:

  1. 風氣外襲:風為百病之長,易侵襲筋骨關節,致「手足麻痹」「半身不遂」「偏正頭風」等氣血痹阻之證。
  2. 筋骨經絡阻滯:風寒濕邪凝聚,氣血運行不暢,故見「筋骨疼痛」「四肢軟弱」「手足疼痛」,甚則「牙關緊急」,屬經脈拘急之象。
  3. 風痰上擾:「暗風頭旋」為風痰上攻清竅;「小中急風」指風邪猝中,類似中風輕症。
  4. 腎虛風毒:腎氣虧虛,風毒內生,上攻頭面則生瘡腫,下注腰腳則見「遍體疼痠」,反映本虛標實之病機。

方劑組成與治療原理

1. 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 乳香、沒藥:辛香走竄,活血行氣,消腫生肌,為君藥,針對瘀血阻絡之痛症。
  • 當歸、牛膝:養血活血,牛膝引藥下行,兼補肝腎,助通利關節。
  • 地龍:咸寒通絡,善治痹痛拘攣,與乳沒協同破滯。

2. 祛風除濕,舒筋活絡

  • 威靈仙:辛溫善走,祛風濕、通經絡,治肢體麻木。
  • 木瓜:酸溫化濕,舒筋活絡,緩解筋急。
  • 白附子:祛風痰、逐寒濕,主「偏正頭風」及經絡中痰滯。

3. 行氣化痰,散結消腫

  • 木鱉子:苦微甘,散結消腫,攻毒止痛。
  • 白牽牛:瀉下逐水,炒用減峻烈之性,助痰濕從二便出。
  • 縮砂仁:行氣化濕,醒脾和胃,防諸藥傷中。

4. 補益肝腎,強筋壯骨

  • 骨碎補:苦溫補腎,續筋接骨,治「腎臟風毒」之本。
  • 甜瓜子:甘寒,《本草綱目》載其能散結消瘀,兼潤腸通便。

配伍邏輯與整體作用

  • 動靜結合:乳香、沒藥活血破滯為動,當歸、牛膝養血補肝為靜,攻補兼施。
  • 上下兼治:威靈仙、白附子祛上焦風痰,牛膝、地龍通下焦經絡,木鱉子、甜瓜子散結消腫,調和全身氣血。
  • 標本同治:以祛風活血治標,補肝腎、強筋骨顧本,尤適風濕日久、肝腎虧虛者。

總結

此方以通絡止痛為主軸,結合祛風、化痰、補虛三大方向,針對風濕瘀血閉阻經絡之證。其用藥峻烈(如木鱉子、白牽牛),推測用於實證或久病痰瘀膠結者,酒、木瓜湯送服更增行散之力。

傳統服藥法


乳香(研)1兩,沒藥(研)1兩,骨碎補(去毛)1兩,威靈仙(去土)1兩,縮砂仁1兩,白附子1兩,甜瓜子1兩,牛膝(酒浸1宿)1兩,當歸(去蘆頭)1兩,乾木瓜1兩,地龍(去土)1兩,木鱉子1兩,白牽牛3兩(微炒)。
上為細末,酒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0丸,溫木瓜湯送下,溫酒亦可,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牙齦腫脹痛動脈粥樣硬化坐骨神經痛半身不遂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頭痛牙齒緊閉口張不開膝部腫大疼痛半身或下肢麻木手指緊繃難以伸直四肢筋肉筋攣僵硬

相同名稱方劑


乳香沒藥丸,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八。 組成:乳香2錢半,沒藥2錢半(并别研),川烏頭(炮,去皮臍)半兩,黃耆(蜜炙)半兩,五靈脂(别研)半兩,萆薢半兩,熟乾地黃(洗)半兩,當歸(去蘆,酒浸)半兩,威靈仙(去泥)半兩,木瓜7錢半。 主治:風濕相搏,骨節疼痛,腰腳無力。

乳香沒藥丸, 出處:《普濟方》卷九十七。 組成:沒藥(研)1兩,乳香(研)1兩,虎脛骨(酥炙黃)1兩,白附子(炮)1兩,木鱉子(去殼)1兩,草烏頭(銼,炒黑存性)1兩,麻黃(去根節)3兩,自然銅(醋淬7次,研)1兩,乾蠍(去土,炒)2兩。 主治:中風,偏枯氣痹,手足不能舉動。

乳香沒藥丸, 出處:《禦藥院方》卷六。 組成:乳香(研)1兩,沒藥(研)1兩,骨碎補(去毛)1兩,威靈仙(去土)1兩,縮砂仁1兩,白附子1兩,甜瓜子1兩,牛膝(酒浸1宿)1兩,當歸(去蘆頭)1兩,乾木瓜1兩,地龍(去土)1兩,木鱉子1兩,白牽牛3兩(微炒)。 主治:遠年日近風寒濕氣攻註腳膝,或腫或痛,筋攣不能屈伸,腳不能踏地,及一切疼痛往來不已。

乳香沒藥丸, 出處:《局方》卷一(紹興續添方)。 組成:撫芎180兩,踯躅花(炒)72兩,木鱉仁72兩,白膠香(揀淨)72兩,藿香(揀,炒)72兩,白僵蠶(洗,焙)72兩,五靈脂(揀)72兩,白芷(揀)72兩,當歸72兩,地龍144兩,何首烏244兩,威靈仙(洗)222兩,草烏頭(炒)648兩。 主治:通經絡,活血脈。主治:男子婦人一切風氣,筋骨疼痛,手足麻痹,半身不遂,暗風頭旋,偏正頭風,小中急風,手足疼痛,牙關緊急,四肢軟弱。腎臟風毒,上攻頭面,下注腰腳生瘡,遍體疼痠。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