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茯苓豬腎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利水滲濕: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之功效。豬腎性溫味甘,入腎經,有補腎益精之效。兩者合用,可利水消腫,健脾補腎,對於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能起到良好的治療作用。
- 健脾寧心: 茯苓能健脾益氣,寧心安神,可改善脾胃虛弱、心神不安等症狀。豬腎能補腎益精,與茯苓搭配使用,能增強脾腎之氣,達到健脾寧心、益氣固精之效。
茯苓豬腎湯中加入桑寄生,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腎益精,固本培元: 桑寄生性平味甘,入肝腎經,具有補肝腎、益精血、強筋骨的功效。與茯苓、豬腎等藥材搭配,可協同補腎益精,改善腎虛腰痠、乏力等症狀,提升身體機能。
- 滋陰養血,安神定志: 桑寄生還具滋陰養血、安神定志的功效,可緩解因腎虛引起的失眠多夢、心神不寧等症狀。與茯苓的健脾利濕作用相輔相成,使整體方劑更具療效。
茯苓豬腎湯中加入乾薑,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一、溫腎助陽:豬腎性寒,性寒易傷腎陽,而乾薑性溫,能溫腎助陽,抵消豬腎的寒性,避免損傷腎氣,更有利於補腎益精。
二、健脾利水:茯苓性平,味甘,能健脾利水,而乾薑性溫,辛溫之性能溫脾散寒,與茯苓相輔相成,有助於健脾利水,改善因脾腎虧虛導致的水腫等病症。
因此,茯苓豬腎湯中加入乾薑,不僅能溫腎助陽,更能健脾利水,提高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茯苓豬腎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是因為生地黃具有以下功效:
- 滋陰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涼血、清熱解毒的功效,可緩解腎陰虛所導致的腰膝酸軟、盜汗、心煩失眠等症狀。
- 補腎益精: 豬腎本身具有補腎益精的功效,而生地黃的滋陰作用,可以更好地保護腎精,使其不被過度消耗,從而達到更好的補腎效果。
因此,生地黃的加入,不僅可以滋陰涼血,更可以協同豬腎,共同達到補腎益精的效果。
茯苓豬腎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益氣,助茯苓滲濕利水: 茯苓擅長滲濕利水,但若脾氣虛弱,則濕氣難以排出。白朮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能補脾氣,使脾胃運化正常,增強茯苓利水滲濕的效果。
- 補腎固精,協調藥性: 豬腎性溫,能補腎固精;茯苓偏於利水滲濕,易傷腎氣。白朮性溫,能補脾腎之氣,既能增強豬腎補腎功效,又能調和茯苓利水的偏性,使藥性更為平和,避免傷腎。
茯苓豬腎湯中加入川芎,主要是為了其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
豬腎性溫,入腎經,有補腎益精之效,但其性偏燥,容易耗氣傷陰。茯苓則性平,味甘,入脾、腎經,能健脾利濕、寧心安神。川芎性溫,味辛,入肝、膽經,能活血化瘀、通經止痛。
因此,加入川芎可以與茯苓相輔相成,一方面可以緩解豬腎的燥熱,另一方面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腎臟供血,進一步增強補腎益精的效果。
「茯苓豬腎湯」中加入人參,主要有兩方面的考量:
一、 補腎氣: 人參為補氣之聖藥,能補益元氣,溫陽補腎。豬腎本身為腎臟,與人參相配,可起到雙重補腎的作用,尤其適合腎氣不足、腰膝酸軟、神疲乏力者。
二、 調和藥性: 茯苓性平,能利水滲濕,豬腎性平,味甘,可補腎益精。人參性溫,可調和茯苓與豬腎的寒性,使藥性更為平和,避免寒涼傷胃。
總而言之,人參的加入能起到補腎氣、調和藥性的作用,使「茯苓豬腎湯」的功效更加全面。
茯苓豬腎湯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潤肺: 麥門冬性寒,味甘,入心、肺經,具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之效。腎主水,與肺相表裡,而豬腎味甘鹹,性平,亦有滋陰補腎之效。因此,麥門冬與豬腎搭配,可共同滋陰潤肺,對於因肺陰不足導致的咳嗽、口乾、咽痛等症狀有良好的療效。
- 清熱解毒: 麥門冬除了滋陰潤肺,還具有清熱解毒之效。而豬腎作為動物腎臟,本身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作用。二者結合,可有效清熱解毒,對於因熱毒導致的口舌生瘡、小便赤澀等症狀亦有輔助治療作用。
主治功效
茯苓豬腎湯,主要成分包括茯苓、桑寄生、乾薑、生地黃、白朮、川芎、人參、麥門冬,用於治療懷孕期間傷害胎兒,且懷孕超過九個月。
白朮
- 性味:甘、淡,平。
- 歸經:脾、胃。
- 功效: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川芎
- 性味:辛、溫。
- 歸經:肝、膽、心包絡。
- 功效: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
茯苓
- 性味:甘、淡,平。
- 歸經:脾、胃、心。
- 功效: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乾薑
- 性味:辛、溫。
- 歸經:脾、胃、腎、肺。
- 功效: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
麥門冬
- 性味:甘、微苦,寒。
- 歸經:肺、心。
- 功效: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
人參
- 性味:甘、微苦,溫。
- 歸經:脾、肺。
- 功效:補氣、生津止渴、補血、健脾胃。
桑寄生
- 性味:甘、平。
- 歸經:肝、腎。
- 功效:清熱瀉火、祛風除濕、止咳化痰、強筋骨、通經絡、補益肝腎、安胎、補腎。
生地黃
- 性味:甘、苦,寒。
- 歸經:肝、腎。
- 功效: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
傳統服藥法
白茯苓1兩,桑寄生1兩,乾薑半兩(炮裂),熟乾地黃1兩,白朮1兩,芎藭1兩,人參1兩(去蘆頭), 麥門冬1兩(去心)。
上銼細,和勻。
每服用豶豬腎1對(切,去脂膜),先以水1大盞半,加黑豆半合,煎至1盞,去腎及豆,入藥1兩,煎至7分,去滓,分2次,食前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補益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 本方有活血作用,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茯苓豬腎湯, 出處:《聖惠》卷七十六。 組成:白茯苓1兩,桑寄生1兩,乾薑半兩(炮裂),熟乾地黃1兩,白朮1兩,芎藭1兩,人參1兩(去蘆頭),麥門冬1兩(去心)。 主治:妊娠曾傷九月胎。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