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神丸

茯神丸

FU SHEN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博濟》卷二

熱性指數

7

寒性指數

14

熱/寒比例

偏寒 (0.5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2%
肝經 17%
脾經 14%
心經 14%
三焦經 6%
大腸經 6%
腎經 5%
胃經 5%
心包經 3%
膽經 3%
小腸經 3%
肺經
肝經
脾經
心經
三焦經
大腸經
腎經
胃經
心包經
膽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茯神丸中包含茯神,主要原因如下:

  1. 安神定志: 茯神性味甘平,入心、脾經,具有安神定志、寧心安神之效。茯神丸常用於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多夢、健忘等症,而茯神正是其發揮安神功效的關鍵成分。
  2. 益智健脾: 茯神亦具益智健脾之功效,能改善脾胃功能,促進營養吸收,進而增強人體抵抗力。茯神丸中加入茯神,更能提升整體療效,使患者恢復身心健康。

茯神丸中加入柴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疏肝解鬱,和脾健胃: 茯神丸主治心神不安,失眠健忘,心悸怔忡等症,柴胡善於疏肝解鬱,並能和脾健胃,有助於緩解心神不寧,改善睡眠,達到整體調理的效果。
  2. 調和藥性,增強功效: 茯神丸中多以滋陰安神藥物為主,加入柴胡可起到調節藥性,使藥性更加平和,避免滋膩,提升整體療效。同時,柴胡還能協同茯苓、酸棗仁等藥物,增強安神寧心之效。

茯神丸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健脾: 茯神丸以寧心安神為主,但心神失養往往與脾氣虛弱相關。黃耆為補氣要藥,能補中益氣,健脾益胃,使脾胃運化正常,從而改善心神失養,達到寧心安神之效。
  2. 扶正固本: 黃耆性溫,能補氣固表,扶正祛邪。心神失養,往往伴隨體虛乏力、氣短心悸等症狀。黃耆能增強機體免疫力,扶持正氣,使心神得到更好的滋養,達到改善症狀的效果。

綜上,黃耆在茯神丸中起著補氣健脾、扶正固本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寧心安神的功效。

茯神丸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原因如下:

  1. 滋陰降火:茯神丸以寧心安神為主,但亦常因心火亢盛而導致心神不寧。生地黃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可滋陰降火,清熱涼血,與茯神丸中其他藥物相配,可有效平衡心火,使心神安寧。
  2. 養血安神:生地黃能養陰生津,並能補血,改善因血虛而引起的心悸、失眠、健忘等症狀。與茯神丸中其他安神藥物共同作用,可達到養血安神、改善睡眠的效果。

茯神丸中加入桔梗,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宣肺利氣,通絡止痛:桔梗味辛,性平,入肺經,具有宣肺利氣、通絡止痛的功效,可以幫助茯神丸疏通經絡,改善氣血運行,緩解心神不安、胸悶心悸等症狀。
  2. 配合茯神,增強鎮靜安神作用:茯神性甘,味平,入心經,具有寧心安神、益氣健脾的功效,與桔梗相配,可以互相協同,增強鎮靜安神作用,從而更有效地改善失眠、心煩、健忘等症狀。

因此,桔梗在茯神丸方劑中的加入,是為了增強其宣肺利氣、通絡止痛及鎮靜安神的作用,進一步提升藥效。

茯神丸中加入鱉甲,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潛陽,寧心安神: 鱉甲性寒,味鹹,入肝、腎經,具有滋陰潛陽、清熱解毒、軟堅散結的功效。茯神丸主治心神不安、失眠健忘、心悸怔忡等症,而鱉甲的滋陰潛陽作用,可輔助茯神、茯苓等藥材寧心安神,緩解心神不寧、失眠等症狀。
  2. 軟堅散結,通利水道: 鱉甲還具有軟堅散結、通利水道的功效。對於一些因氣血瘀滯、痰濕凝結而導致的心神不安,鱉甲可以幫助疏通經絡,化解瘀滯,達到改善症狀的效果。

茯神丸中加入人參,乃取其「補氣健脾」之效。

茯神性平,味甘,主入心、脾經,擅長寧心安神,對於心神不寧、失眠多夢、健忘等症狀有較好療效。然而,茯神補益之力不及,單獨使用對於心脾虛弱、氣血不足者效果欠佳。

人參則屬大補元氣之藥,性溫,味甘,歸脾、肺、心經,可補氣益血、生津止渴,並能固本培元,提升人體正氣,增強茯神安神定志的功效。兩藥合用,相輔相成,更能有效改善心脾虛弱、氣血不足所致的失眠、健忘等症狀。

茯神丸中包含白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宣肺止咳: 白前性味辛溫,入肺、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宣肺止咳之效。茯神丸主治心神不安、失眠健忘、痰多咳嗽,白前可利水化痰,宣肺止咳,有助於改善痰多咳嗽症狀,配合茯神寧心安神,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2. 補肺氣,助茯神安神: 白前味甘,具有一定的補肺氣功效,有助於改善因肺氣不足而引起的咳嗽、氣短等症狀,同時也可增強茯神安神之效,使心神寧定,睡眠改善。

茯神丸中加入枳殼,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理氣,降逆止嘔: 枳殼味苦辛,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消積、降逆止嘔之效。茯神丸主要用於心神不安,失眠多夢,心悸怔忡等症,而肝氣鬱結、氣逆上衝常是心神不寧的病因之一。枳殼疏肝理氣,可使肝氣舒暢,氣機下降,從而緩解心神不安等症狀。
  2. 配合茯神,健脾安神: 茯神甘平,入心、脾經,具有寧心安神、益氣健脾的功效。枳殼與茯神搭配,既能疏肝理氣,又能健脾安神,協同作用,加強安神定志的療效。

茯神丸中加入赤芍,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涼血,活血化瘀: 赤芍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能有效緩解因心火亢盛、血瘀阻滯而引起的煩躁不安、心悸失眠等症狀。茯神丸主治心神不安、失眠健忘,赤芍的加入能輔助茯神、遠志等藥材,清心安神,改善心神不寧的狀況。
  2. 促進血液循環: 赤芍能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改善腦部供血,進一步增強茯神、遠志等藥材安神定志的效果,提高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茯神丸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心肺壅熱」所致諸症,具體表現為:

  1. 上焦熱熾:口苦舌乾、涕唾稠粘、胸膈煩悶,此為心肺積熱,津液被灼之象。
  2. 氣機受阻:熱壅胸膈,影響氣機升降,故見不思飲食、肢體倦怠。
  3. 虛熱內擾:若熱鬱久化火,可表現為持續煩熱,狀似骨蒸(類似陰虛發熱),但實為實熱未清。

此方通過清熱、安神、利濕三者並行,調理心肺壅滯之熱,恢復氣津平衡。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清熱瀉火

  • 犀角屑:涼血解毒,專清心肝實熱,針對熱入營血之煩躁。
  • 梔子仁:清三焦鬱火,導熱下行,尤擅解胸膈鬱熱。
  • 玄參:滋陰降火,解毒散結,清熱同時防陰傷。
  • 白鮮皮:清熱燥濕,祛風解毒,助解熱鬱肌表之倦怠煩熱。
  • 升麻:升散鬱火,透解熱毒,與梔子一升一降,調暢氣機。

2. 安神鎮驚

  • 茯神:寧心安神,兼能利水,導熱從小便出。
  • 朱砂:清心鎮驚,安魂魄,治熱擾神明之煩躁。
  • 鐵粉(古典用法):重鎮安神,平肝息風,協朱砂定驚除煩。

3. 養陰生津

  • 麥門冬:潤肺養心,生津除煩,防熱邪傷陰。

4. 利濕導熱

  • 車前子:通利小便,使熱從下焦而解,配合梔子「給邪出路」。

三、配伍邏輯解析

此方以「清熱安神」為核心,兼顧氣機升降與陰液保護:

  1. 清上導下:升麻宣散上焦鬱熱,車前子、梔子引熱下行,形成循環通路。
  2. 標本兼治:犀角、梔子治標(瀉火),麥冬、玄參顧本(防陰傷)。
  3. 鎮靜並行:茯神、朱砂、鐵粉重鎮安神,針對熱擾心神之證。

適用病機:心肺鬱熱化火,兼夾輕度津傷,熱邪擾及神明與肌表。


四、現代理解與潛在應用

從現代角度看,此方可能適用於:

  • 神經性煩躁(如焦慮伴隨口乾胸悶)
  • 輕度上呼吸道感染(熱象明顯,黏液分泌稠厚)
  • 功能性消化不良(熱鬱胸膈影響食慾)

然需辨證明確屬「實熱」為主,若純虛證或寒證則非所宜。

(註:分析基於古籍記載,未涉及現代臨床驗證或安全性討論。)

傳統服藥法


茯神半兩,麥門冬半兩(去心,焙),犀角屑1分,梔子仁1分,白鮮皮1分,川 升麻1分,玄參1分,車前子1分,鐵粉半兩(細研),朱砂半兩(細研)。
安鎮心神。
上為末,與鐵粉、朱砂同研令勻,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5丸,以溫水送下,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茯神丸具有清熱除煩、養心安神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茯神丸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油膩生冷的食物。如果有其他疾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茯神丸。

相關疾病


經常疲勞想睡食慾不振動脈粥樣硬化陰道炎肺結核坐骨神經痛癲癇白帶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子宮頸惡性腫瘤(子宮頸癌)妄想狀態阿茲海默症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子宮頸炎

相同名稱方劑


茯神丸, 出處:《普濟方》卷三七七。 組成:茯神6分,鐵粉6分,人參6分,龍齒6分,梔子仁6分,子芩6分,升麻6分,門冬子3分。 主治:熱風癇。

茯神丸, 出處:《得效》卷八。 組成:附子(大者)1個(作罂,入塊粒朱砂半兩,依舊用原物塞之,以茯神和面作劑,通裹,煨)。 主治:心虛,或癲或疼。

茯神丸, 出處:《古今錄驗》引陳明進方,見《外台》卷十五。 組成:菖蒲2分,遠志(去心)2分,茯苓2分,人參3兩。 主治:心氣不定,五臟不足,甚者憂愁悲傷不樂,忽忽喜忘,朝癒暮劇,暮癒朝發,發則狂眩。

茯神丸, 出處:《聖惠》卷八十四。 組成:茯神半兩,麥門冬半兩(去心,焙),犀角屑1分,梔子仁1分,白鮮皮1分,川升麻1分,玄參1分,車前子1分,鐵粉半兩(細研),朱砂半兩(細研)。 主治:安鎮心神。主治:小兒傷寒後,餘熱不除,心神不安。小兒風熱潮作,肌體煩倦,不思飲食。

茯神丸, 出處:《博濟》卷二。 組成:茯神2兩(去皮木),柴胡1兩半(去苗),黃耆1兩半,生乾地黃2兩,桔梗2兩,鱉甲2兩(醋炙黃色),人參1兩,白前1兩,枳殼1兩半(炙,去白),赤芍藥1兩半。 主治:心肺壅熱,口苦舌乾,涕唾稠粘,胸膈煩悶,不思飲食,肢體倦怠,或發煩熱,狀似骨蒸。

茯神丸, 出處:《得效》卷十三。 組成:茯神(去木)5錢,白茯苓(去皮)5錢,薑黃5錢,白朮(炒)5錢,黃耆5錢,羌活5錢,五加皮5錢,川烏(炮,去皮臍)5錢,薏苡仁5錢,木瓜(去皮瓤)5錢,半夏曲5錢,神曲(炒)5錢,天雄(炮,去皮)5錢,白芍藥5錢,乳香(别研)5錢,沒藥(研)5錢,防風5錢,獨活5錢,當歸5錢,玄胡索5錢,桑寄生5錢,海桐皮(去粗皮)5錢,木香5錢,陳皮(去白)5錢,枳殼(炮,去瓤)5錢,南星(炮)5錢,地龍(捶,去土)5錢,荊芥穗5錢,麝香1錢。 主治:四肢攣縮不伸。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