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脾舒肝湯

FU PI SHU GAN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中醫婦科治療學》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7%
肝經 16%
心經 12%
腎經 12%
肺經 12%
胃經 8%
心包經 3%
三焦經 3%
膽經 3%
脾經
肝經
心經
腎經
肺經
胃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扶脾舒肝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原因如下:

  1. 益氣健脾:人參為補氣藥,能補益脾胃之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改善因肝氣鬱結所致的脾胃不和、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
  2. 扶正祛邪:肝氣鬱結常伴隨氣血不足,人參能補氣養血,提升機體抵抗力,有助於清除邪氣,促進肝氣疏泄,達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總之,人參在扶脾舒肝湯中起到補氣健脾、扶正祛邪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肝氣鬱結導致的脾胃失調、氣血不足等症狀。

扶脾舒肝湯中包含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健脾益氣,助消化吸收: 白朮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等功效。脾胃爲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扶脾舒肝湯以白朮健脾益氣,增強脾胃功能,促進食物消化吸收,為肝臟提供充足的營養,有助於肝臟功能恢復。

二、補氣升陽,提高機體抵抗力: 白朮具有補氣升陽的作用,能提升人體抵抗力,抵抗外邪入侵。肝臟是人體重要的免疫器官,白朮可以增強肝臟的免疫功能,提高其抵抗病邪的能力,進一步促進肝臟的恢復。

扶脾舒肝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和中寧心: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扶脾舒肝湯旨在調理脾胃氣虛、肝氣鬱結的證候,茯苓能健脾利濕,促進脾胃運化,改善氣血生化,同時也能安神定志,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悶、心悸等症狀。
  2. 配伍相宜,相輔相成: 茯苓與其他藥物配伍,可增強藥效。如與柴胡、白芍等藥物合用,可加強疏肝理氣、養血柔肝之效;與甘草等藥物合用,可調和脾胃,增強健脾利濕之效。茯苓的加入,使各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扶脾舒肝湯中加入柴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柴胡具有疏肝解鬱之效,可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脹痛、食慾不振、情緒抑鬱等症狀。扶脾舒肝湯主要用於脾胃虛弱、肝氣鬱結所致的消化不良、腹脹等症,柴胡的疏肝解鬱作用可以協同其他藥物,更好地改善肝氣鬱結狀態,從而緩解脾胃失調症狀。

二、柴胡兼具昇陽舉陷之效,能夠扶助脾胃陽氣。扶脾舒肝湯以健脾益氣爲主,柴胡的昇陽作用可以增強脾胃的升清降濁功能,促進脾胃運化,改善消化吸收能力,從而達到扶脾健胃的效果。

扶脾舒肝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肝氣鬱結,疏肝理氣: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入肝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的功效。肝氣鬱結,易導致胸脅脹痛、心煩易怒、月經不調等症狀,白芍能平肝舒肝,緩解肝氣鬱結,起到舒肝理氣的作用。
  2. 養血柔肝,緩解脾虛:白芍具有養血柔肝的作用,脾虛則氣血不足,容易導致面色蒼白、食慾不振、疲倦乏力等症狀。白芍能補益氣血,改善脾虛,有助於脾胃功能的恢復。

白芍與扶脾舒肝湯中其他藥材,如柴胡、香附等,相互配合,共同發揮疏肝理氣、健脾和胃的功效,達到治療肝脾不和之症的目的。

扶脾舒肝湯中加入血餘炭,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止血止痛:血餘炭性涼,入心、肝經,具有涼血止血、止痛生肌之功效。方中若有肝鬱氣滯、血行不暢、疼痛等症,血餘炭可有效止血止痛,緩解症狀。
  2. 清熱解毒:血餘炭能清熱解毒,用於治療熱毒攻心、神昏譫語、吐血、衄血等症。方中若有熱毒內蘊,血餘炭可起到清熱解毒之效,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況。

總而言之,扶脾舒肝湯中加入血餘炭,可有效改善肝鬱氣滯、血行不暢、疼痛等症狀,並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扶脾舒肝湯中加入艾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經止痛:艾葉性溫,具有溫經散寒、止痛的功效,可溫暖脾胃,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疼痛、脘腹脹滿等症狀,配合其他藥材,可更有效地疏肝理氣,緩解肝脾不和之症。
  2. 調和氣血:艾葉入肝經,可溫煦肝血,促進氣血流通,有助於改善肝氣鬱滯、脾氣虛弱所導致的月經不調、面色蒼白等症狀。與其他藥材配合,可更有效地調和氣血,促進機體恢復健康。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扶脾舒肝湯」

扶脾舒肝湯是一個中藥方劑,主要由人參、白朮、茯苓、柴胡、白芍、血餘炭、艾葉等藥材組成。

扶脾舒肝湯具有補氣、活血、行氣止痛、理氣解鬱等功效,可用於治療肝鬱氣滯、氣血虧虛、脾虛濕盛等症狀。

人參

  • 性味:甘,微溫。
  • 歸經:脾、肺經。
  • 功效: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
  • 臨牀應用:用於治療氣虛、乏力、食慾不振、脾胃虛弱、心悸、失眠等症狀。

白朮

  • 性味:甘,微溫。
  • 歸經:脾、胃經。
  • 功效:健脾益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
  • 臨牀應用:用於治療脾虛濕盛、腹瀉、水腫、自汗、盜汗、口渴等症狀。

茯苓

  • 性味:甘,淡。
  • 歸經:脾、胃、心經。
  • 功效:利水消腫、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
  • 臨牀應用:用於治療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風濕痹痛、關節炎等症狀。

柴胡

  • 性味:苦,微寒。
  • 歸經:肝、膽經。
  • 功效:疏肝解鬱、清熱退燒、止咳化痰、平肝息風。
  • 臨牀應用:用於治療肝鬱氣滯、頭痛眩暈、失眠、月經不調、咳嗽、感冒等症狀。

白芍

  • 性味:酸,微寒。
  • 歸經:肝、脾經。
  • 功效:養血柔肝、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 臨牀應用:用於治療肝鬱氣滯、頭痛眩暈、失眠、月經不調、脾虛胃弱等症狀。

血餘炭

  • 性味:苦,溫。
  • 歸經:肝、腎、肺、大腸經。
  • 功效:活血化瘀、行氣止痛、溫中散寒、化腐生肌。
  • 臨牀應用: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疼痛、瘡瘍腫毒、咳血、吐血等症狀。

艾葉

  • 性味:苦,辛。
  • 歸經:肝、脾、腎經。
  • 功效:溫經散寒、止血、祛風除濕、安胎、活絡止痛。
  • 臨牀應用:用於治療宮寒痛經、月經不調、產後血虛、風濕性關節炎等症狀。

總結

扶脾舒肝湯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補氣、活血、行氣止痛、理氣解鬱等功效,可用於治療肝鬱氣滯、氣血虧虛、脾虛濕盛等症狀。該方劑由多種中藥材組成,各具藥效,相輔相成,共同作用,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傳統服藥法


泡參5錢,白朮3錢,茯苓3錢,柴胡2錢,白芍(土炒)3錢,炒蒲黃3錢,血余炭2錢、焦艾3錢。
培土抑木,止血。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 本方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服用期間應避免食用生冷、油膩、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 本方有出血傾向者慎用。

相關疾病


容易生氣膀胱炎消化不良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胃腸出血腎盂腎炎尿道膿傷小便疼痛舌苔黃膩呼吸急促,氣不接續之症

相同名稱方劑


扶脾舒肝湯, 出處:《中醫婦科治療學》。 組成:泡參5錢,白朮3錢,茯苓3錢,柴胡2錢,白芍(土炒)3錢,炒蒲黃3錢,血餘炭2錢、焦艾3錢。 主治:培土抑木,止血。主治:鬱怒傷肝,暴崩下血,或淋漓不止,色紫兼有血塊,少腹脹痛,連及胸脅,性急易怒,時欲歎息,氣短神疲,食少消化不良,舌苔黃,脈弦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