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子湯

護子湯

HU Z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慈幼心書》卷九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6

熱/寒比例

(2.5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9%
肺經 17%
心經 17%
腎經 12%
肝經 8%
胃經 6%
三焦經 4%
心包經 4%
膽經 4%
膀胱經 4%
脾經
肺經
心經
腎經
肝經
胃經
三焦經
心包經
膽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護子湯中加入茯苓,主要是因為茯苓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1. 健脾利濕: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能健脾利濕,對於脾虛濕盛、小便不利等症狀有改善作用。護子湯主要針對女性婦科疾病,茯苓能健脾利濕,改善脾腎功能,有助於調理女性生殖系統。
  2. 安神定志:茯苓還具有安神定志的功效,能寧心安神,對於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有緩解作用。護子湯中加入茯苓,能穩定情緒,改善睡眠,有助於提升女性整體健康狀態。

因此,茯苓在護子湯中發揮著健脾利濕、安神定志的功效,有助於改善女性婦科疾病,促進女性整體健康。

護子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健脾益氣,固護中焦:白朮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護子湯主要針對脾腎虛弱、氣血不足所致的妊娠不穩、胎動不安等症狀,而白朮能補益脾胃,使脾胃運化正常,氣血充足,從而達到固護中焦,安胎止逆的效果。

二、補氣升陽,扶正祛邪:白朮具有補氣升陽之效,能提高機體的正氣,抵抗外邪入侵。妊娠期間,孕婦體質較弱,容易受到外邪侵襲,白朮能增強機體抵抗力,預防疾病發生,從而保障母子安康。

「護子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補氣固元:人參性溫,味甘,歸脾、肺、心經,具有大補元氣、益氣復脈、生津止渴之功效。對於體虛乏力、氣血不足的孕婦,人參能有效補充元氣,改善體質,有助於孕期保健,避免胎兒發育不良。

二、安胎保胎:人參能改善心脾功能,調節氣血,對於孕婦出現的胎動不安、胎氣不固等症狀,具有安胎保胎的功效。同時,人參還能提升母體免疫力,降低孕期感染風險,進而保障胎兒健康。

總之,人參在「護子湯」中起到補氣固元、安胎保胎的作用,有助於孕婦安全度過孕期,促進胎兒健康成長。

護子湯中加入柴胡,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疏肝解鬱,理氣止痛: 柴胡具有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的功效,可緩解肝鬱氣滯所致的腹痛、胸悶、脅肋脹痛等症狀,有助於改善孕婦情緒和身體不適,保障胎兒的健康。
  2. 升陽舉陷,利水消腫: 柴胡還具有升陽舉陷、利水消腫的作用,可幫助孕婦提升陽氣,改善因氣血不足、脾胃虛弱導致的胎兒發育不良、水腫等問題,起到護胎安胎的作用。

護子湯方劑中加入桂枝,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溫經通絡: 桂枝性溫,味辛甘,入心、肺、膀胱經,具有溫經散寒、通絡止痛之效。護子湯常用於治療因寒邪客宮、血脈瘀阻導致的痛經、月經不調等症狀,而桂枝溫經通絡,可改善宮寒、血瘀,促進血行,緩解疼痛。
  2. 調和氣血: 桂枝能調和氣血,使氣血運行通暢,有利於改善子宮內環境,促進胎兒生長發育。對於孕期因氣血不暢導致的胎動不安、胎兒發育遲緩等症狀,桂枝可以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因此,護子湯中加入桂枝,可溫經通絡、調和氣血,有助於改善女性生殖系統功能,促進胎兒健康發育。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護子湯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小兒偶感風邪,發熱身顫,手背反張」,屬小兒外感風邪後,正氣不足引發的發熱、抽搐症狀。其病機可能為風邪襲表,衛陽被遏,加之小兒臟腑嬌嫩,脾常不足,氣虛不能固表,風邪內擾經絡,導致筋脈失養而顫動反張。方中藥性偏溫,推測此證兼有脾虛或陽氣不足之體質背景。


二、組成與治療原理

  1. 藥味配伍與量效關係

    • 君藥
      • **人參(1錢)**補益元氣,扶助正氣,使外邪不得內侵。針對小兒氣弱,正虛不能驅邪。
      • **茯苓(3錢)**健脾滲濕,配伍白朮加強補脾之功,脾健則氣血生化有源,筋脈得養。
    • 臣藥
      • **白朮(2錢)**健脾燥濕,與茯苓協同固護中焦,杜絕生痰成濕之弊,痰濕去則風邪無所依附。
      • **柴胡(5分)**輕清升散,疏解少陽風邪,透表退熱,用量輕微符合小兒「肝常有餘」特性,防其升發太過。
    • 佐使藥
      • **桂枝(2分)**溫通經脈,助陽化氣,量少取其解肌調營衛之效,兼引藥達表,緩解手背反張之經絡拘急。
  2. 整體邏輯與治療原理

    • 扶正祛邪並行:以人參、茯苓、白朮補脾益氣為本,增強抗邪能力;柴胡、桂枝疏風解表為標,透邪外出。
    • 調和營衛:桂枝配白朮,溫陽化氣以固表;柴胡配人參,升提正氣防邪內陷,契合小兒「易虛易實」病理特點。
    • 柔筋止痙:茯苓健脾安神,白朮燥濕防痰阻經絡,間接緩解顫抖反張;桂枝通陽,助氣血暢行而柔筋脈。

總結:此方從補脾益氣、疏風解表、調和營衛三向切入,標本兼顧,針對小兒外感風邪兼氣虛之證,通過補中寓散、溫而不燥的配伍,達到退熱定痙之效。

傳統服藥法


茯苓3錢,白朮2錢,人參1錢,柴胡5分,桂枝2分。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風寒感冒初期使用,若症狀較重,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及脾胃。
  • 本方有發汗作用,服用後應注意保暖,避免受涼。

相同名稱方劑


護子湯, 出處:《慈幼心書》卷九。 組成:茯苓3錢,白朮2錢,人參1錢,柴胡5分,桂枝2分。 主治:小兒偶感風邪,發熱身顫,手背反張。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