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正逐邪湯

BU ZHENG ZHU XIE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辨證錄》卷二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5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6%
肺經 21%
腎經 17%
胃經 14%
心經 12%
肝經 3%
心包經 3%
膀胱經 0%
脾經
肺經
腎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心包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補正逐邪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健脾益氣: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效。補正逐邪湯多用於脾胃虛弱、正氣不足導致的邪氣入侵,白朮可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提升正氣,為驅逐邪氣奠定基礎。

二、燥濕止瀉:白朮能燥濕健脾,對於濕邪困脾導致的腹瀉、嘔吐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補正逐邪湯中常配伍其他具有燥濕止瀉功效的藥物,共同作用,以達到除濕止瀉的效果。

補正逐邪湯中加入薏苡仁,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健脾利濕:薏苡仁性味甘淡,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清熱排膿的功效。方劑中加入薏苡仁,有助於健脾胃,促進水液代謝,清除體內濕邪,配合其他藥物,達到祛邪扶正之效。

二、消腫排膿:薏苡仁還具有消腫排膿的作用,對於濕熱蘊結所致的癰腫瘡瘍、膿腫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補正逐邪湯中加入薏苡仁,有助於消散腫塊,促進膿液排出,加速病竈癒合。

補正逐邪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扶正固本: 人參性溫,味甘,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的功效。該方旨在補氣益血,以提高正氣,抵抗邪氣入侵,故加入人參以增強人體抵抗力。
  2. 緩解邪氣侵襲: 人參亦可緩解邪氣對人體的損傷。補正逐邪湯用於治療各種邪氣入侵導致的疾病,人參能保護脾胃,補氣益血,有助於機體更快恢復,避免邪氣進一步侵犯。

補正逐邪湯中加入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溫陽散寒,助正驅邪:桂枝性溫,入心、肺、膀胱經,具溫陽散寒、解表發汗之效。補正逐邪湯多用於寒邪內侵,正氣不足,導致發熱、惡寒、無汗等症狀。桂枝可溫陽散寒,驅除寒邪,並促進汗出,以助正氣驅邪。
  2. 調和營衛,協調陰陽:桂枝能調和營衛,協調陰陽,促進氣血運行。補正逐邪湯中往往加入其他具有補益氣血、扶正祛邪的藥材,桂枝可助其發揮功效,使藥力更加協調,提高治療效果。

補正逐邪湯中包含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健脾和胃: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和胃之功效。該方劑主要針對外感風寒濕邪,導致脾胃失調、水濕內停之症,茯苓可利水滲濕,排除體內積聚的水分,同時健脾和胃,促進脾胃功能恢復,使正氣得以恢復。
  2. 清熱化痰,解毒消腫:茯苓還具有清熱化痰、解毒消腫之功效。外感風寒濕邪入侵,容易導致痰濕凝聚,影響氣機運行,而茯苓可清熱化痰,使痰濕得以化解,並解毒消腫,促進炎症消退,進一步有利於正氣恢復。

補正逐邪湯中包含白芥子,主要原因如下:

  1. 溫肺化痰: 白芥子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溫肺散寒、化痰止咳的功效。方中以白芥子配合其他藥材,溫肺化痰,有利於驅散寒邪,改善因寒邪客肺引起的咳嗽、痰多等症狀。
  2. 通竅止痛: 白芥子辛散通竅,能促進鼻竅通暢,緩解因寒邪阻滯鼻竅引起的鼻塞、流涕、頭痛等症狀。

白芥子在補正逐邪湯中,配合其他藥材發揮溫肺散寒、化痰止痛的作用,有助於治療外感風寒引起的咳嗽、痰多、鼻塞、流涕等症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補正逐邪湯」以白朮、薏苡仁、人參、桂枝、茯苓、白芥子六種中藥材組成,是一款用於治療風寒濕痺,胸背部的疼痛、酸楚、麻木等不適症狀的中藥方劑。

方中白朮性溫、味甘,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健脾胃等功效。白朮可以補氣健脾、利水滲濕、固表止汗,適用於脾虛氣弱、食慾不振、肢體乏力、水腫、黃疸、自汗、盜汗、口渴、口乾舌燥、腹脹、泄瀉等症狀。

薏苡仁性味甘、淡、微寒,入脾、肺、腎經,功能利水消腫、健脾滲濕、清熱排膿、補肺益陰。薏苡仁含有多種有效成分,如薏苡仁甙、薏苡仁醇等,能夠促進身體的代謝功能,調節脾胃的分泌和消化功能,從而達到利水消腫的效果。

人參性平,味甘、微苦,歸脾、肺經,具有益氣補虛、生津止渴、補血、健脾胃等功效。人參可以補氣補虛、生津止渴、補血、健脾胃,適用於體虛乏力、氣短懶言、口渴、食慾不振、腹痛、泄瀉、夜尿頻多、遺精、早洩等症狀。

桂枝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桂枝可以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寒,適用於風寒感冒、水腫、痛經、血瘀等症狀。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茯苓可以促進小便的生成和排出,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適用於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等症。茯苓還可以祛風除濕,適用於風濕痹痛、關節炎、水腫等症狀。

白芥子性溫、味辛,具有溫補陽氣、溫化寒痰、補益脾胃、行氣通絡、利水消腫等功效。適用於痰飲咳喘、胸脅脹滿疼痛、反胃嘔吐、中風不語、肢體痺痛麻木、腳氣、陰疽、腫毒、跌打腫痛、陽虛體質、陽虛下陷、脾胃虛弱、寒濕痹痛、老年咳嗽、氣逆痰痞、風濕涎痰等症狀。

「補正逐邪湯」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痺,胸背部的疼痛、酸楚、麻木等不適症狀。方中六種中藥材君臣佐使搭配合理,共同發揮祛風除濕、溫經通絡、活血化瘀、止痛等作用,達到治療風寒濕痺的目的。

傳統服藥法


白朮5錢,薏仁5錢,人參1錢,桂枝3分,茯苓1兩,白芥子3錢。
水煎服。2劑輕,10劑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適用於風寒濕痹,胸背疼痛,關節腫脹、疼痛,四肢麻木者。脾胃虛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坐骨神經痛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膝部腫大疼痛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補正逐邪湯, 出處:《辨證錄》卷二。 組成:白朮5錢,薏仁5錢,人參1錢,桂枝3分,茯苓1兩,白芥子3錢。 主治:風寒濕痹,胸背。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