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利水益心丹中加入茯苓,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 利水滲溼: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溼的功效。利水益心丹主要用於治療心悸、失眠、水腫等症,而茯苓可協助利水消腫,減輕水溼對心神的負擔,有助改善心悸、失眠症狀。
- 健脾益心: 茯苓還有健脾益心的功效,能增強脾胃運化水溼的能力,並補益心氣,從而改善心悸、失眠等與心脾兩虛相關的症狀。
總而言之,茯苓在利水益心丹中發揮着利水滲溼、健脾益心的作用,與其他藥材協同,共同改善心悸、失眠、水腫等症。
利水益心丹中加入人參,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 益氣補心:人參味甘性溫,入脾、肺、心經,具有大補元氣、益氣生津、補心安神之功效。利水益心丹以利水消腫為主,但水液代謝異常常伴隨氣虛乏力,心氣不足。人參可補益心氣,增強心臟功能,配合利水藥物,可更好改善心悸、氣短等症狀。
- 扶正固本:利水藥物多偏寒涼,長期服用容易傷脾胃,損耗正氣。人參能補脾益氣,扶助正氣,抵禦藥物毒性,使利水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避免損傷正氣,達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利水益心丹中包含薏苡仁,主要原因如下:
- 利水滲濕:薏苡仁性味甘淡微寒,具有利水滲濕之效,能清除體內濕氣,有助於改善心悸、水腫等症狀,與利水益心丹的功效相輔相成。
- 健脾益腎:薏苡仁亦有健脾益腎之效,可增強脾胃運化水濕的能力,並滋養腎氣,從而改善心腎功能,達到益心之目的。
因此,薏苡仁在利水益心丹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僅能利水滲濕,更能健脾益腎,協同其他藥材達到益心之效。
利水益心丹中加入巴戟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腎利水: 巴戟天性味甘溫,入腎經,具有補腎陽、利水消腫的功效。心腎相交,腎虛則心氣不足,導致水液代謝失常,出現心悸、水腫等症狀。巴戟天可補腎陽,促進腎臟功能恢復,利水消腫,從根本上改善心腎虛弱所致的疾病。
- 益氣活血: 巴戟天還有益氣活血的作用,可改善心臟功能,促進血液循環。心氣不足,心血瘀阻,也會導致心悸、水腫等症狀。巴戟天可益氣活血,改善心臟功能,使血液流通,緩解心悸、水腫等症狀。
利水益心丹中加入白芥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利水消腫:白芥子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溫肺化痰、利水消腫之效。其辛散之性可促進體內水液代謝,利尿消腫,有助於改善心臟負擔,減輕心悸、水腫等症狀。
2. 通經活絡:白芥子具有通經活絡之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心臟供血,有助於緩解心臟氣血瘀阻所致的胸悶、心痛等症狀。
總之,白芥子在利水益心丹中發揮著利水消腫、通經活絡的功效,有助於改善心臟功能,促進心血管健康。
利水益心丹方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利水: 肉桂性溫,味辛甘,入心、腎、脾經,具有溫陽化氣、利水消腫之功效。方中加入肉桂,可溫補心陽,改善心腎功能,從而利水消腫,改善心悸、氣短等症狀。
- 通心陽,開腠理: 肉桂辛溫走表,可通心陽、開腠理,促進心血運行,改善心肌供血,緩解心胸憋悶、氣滯血瘀等症狀。
總體而言,肉桂在利水益心丹方中發揮着溫陽利水、通心陽、開腠理的作用,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以達到益心利水的功效。
利水益心丹中包含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健脾利水:白朮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效。心腎水液代謝失衡,常表現為水腫、心悸等症,白朮能健脾燥濕,促進水液代謝,利水消腫。
- 補氣益心:心氣不足,可導致心悸、失眠等症狀。白朮健脾益氣,脾氣健旺則能生化心氣,從而補益心氣,改善心悸、失眠等症狀。
因此,利水益心丹中加入白朮,可達到健脾利水、補氣益心之功效,從而治療心腎水液代謝失衡所致的病症。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利水益心丹」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
根據古籍《辨證錄》的記載,該病症為「目痛之餘,腎邪乘心,兩目白眥盡變爲黑,不痛不疼,仍能視物無恙,毛發直如鐵條,癡癡如醉,不言不語。」,雖未直接說明此症是利水益心丹主治,但文章中提到可用「利水益心丹」治療。且可從轉治湯的治療原理推測出利水益心丹的功效。
症狀分析:
- 目白眥盡變爲黑: 表明邪氣已侵犯至眼部,且與腎相關,因腎主黑色。
- 毛髮直如鐵條: 腎主骨生髓,其華在髮,毛髮異常亦反映腎之病變。
- 癡癡如醉,不言不語: 心主神明,腎邪乘心,擾亂心神,導致神志異常。
轉治湯治療原理分析:
轉治湯中用茯苓、人參、附子、五靈脂、菖蒲、白芥子、白朮、良薑,從藥物組成看,此方以溫陽散寒、利水除濕、祛邪醒神為主。
- 附子、良薑: 大辛大熱,溫腎助陽,驅散寒邪。
- 茯苓、白朮: 健脾利水,燥濕化痰,去除濕邪的產生根源。
- 人參: 大補元氣,扶正祛邪,增強機體抗邪能力。
- 五靈脂: 活血化瘀,通絡止痛,有助於改善血行,祛除瘀滯。
- 菖蒲: 開竅醒神,化濕和胃,有助於恢復神志。
- 白芥子: 溫肺祛痰,利氣散結,可祛除阻滯在經絡之中的痰濕。
因此,轉治湯的治療原理可歸納為:溫陽散寒,祛除腎中寒濕之邪;扶正補氣,增強心之正氣;開竅醒神,恢復心神功能。
利水益心丹治療原理推測:
基於轉治湯的治療原理,以及利水益心丹的藥物組成:
- 茯苓: 健脾化濕,利尿消腫,與轉治湯中茯苓作用相似。
- 人參: 補氣養血,強身健體,與轉治湯中人參作用相似。
- 薏苡仁: 除溼止瀉,解毒殺菌,加強利水除濕之效。
- 巴戟天: 溫陽壯腰,滋陰固精,溫補腎陽,與轉治湯中附子、良薑作用相近。
- 白芥子: 散寒通絡,祛痰止咳,與轉治湯中白芥子作用相似。
- 肉桂: 暖胃活血,調經止痛,溫通經絡,助陽化氣,加強溫陽散寒之力。
- 白朮: 健脾胃,助消化,與轉治湯中白朮作用相似。
綜合以上分析,利水益心丹的治療原理與轉治湯相近,皆是以溫陽散寒、利水除濕、補益心腎為主。利水益心丹通過溫補腎陽,祛除寒濕之邪,增強心之正氣,進而達到治療「腎邪乘心」所致諸症的目的。其中,薏苡仁和肉桂的加入,更強化了利水除濕和溫陽通絡的功效,使之更適合於治療兼有濕邪和血行不暢的病症。
傳統服藥法
茯苓5錢,人參5錢,薏仁5錢,巴戟天5錢,白芥子3錢,肉桂3錢,白朮1兩。
祛蕩腎邪。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利水益心丹是一首中醫方劑,在使用時應遵醫囑,不可擅自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利水益心丹, 出處:《辨證錄》卷三。 組成:茯苓5錢,人參5錢,薏仁5錢,巴戟天5錢,白芥子3錢,肉桂3錢,白朮1兩。 主治:祛蕩腎邪。主治:目痛之餘,腎邪乘心,兩目白眥盡變爲黑,不痛不疼,仍能視物無恙,毛發直如鐵條,癡癡如醉,不言不語。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