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寒食散中加入紫石英,主要是利用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紫石英性寒,味甘,入心、肝經,能清熱瀉火,涼血止血,對於熱毒熾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出血症狀,如吐血、衄血、尿血、便血等,都有較好的療效。
此外,紫石英還有鎮靜安神的作用,可用於治療熱病煩躁、失眠等症。在寒食散中,紫石英與其他藥物配伍,起到清熱涼血、止血安神的作用,有利於改善患者的病情。
寒食散中加入白石英,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白石英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止痛止血的功效。寒食散以清熱解毒為主,白石英可協同其他藥材,更有效地消解體內熱毒,達到清熱瀉火的目的。
- 收斂止瀉: 白石英還具有一定的收斂止瀉作用。寒食散中常配伍其他收斂止瀉藥材,白石英的加入可增強止瀉效果,緩解腹瀉等症狀。
寒食散中加入赤石脂,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 止瀉固澀: 赤石脂性寒,味澀,入肺、脾經,具有收斂止瀉的作用。寒食散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寒、泄瀉不止等症,赤石脂能固澀腸道,減少水液流失,緩解腹瀉症狀。
- 清熱解毒: 赤石脂亦具清熱解毒之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壅盛、瘡瘍腫毒等症。寒食散中往往搭配其他清熱解毒藥物,赤石脂能增強藥效,共同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目的。
寒食散中包含鐘乳石,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藥理作用:
- 清熱解毒:鐘乳石性寒,味甘,入肝、胃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消腫之效。寒食散常用於治療熱毒壅盛、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而鐘乳石有助於清熱解毒,消炎止痛。
- 化痰止咳:鐘乳石亦能化痰止咳,尤其對痰熱咳嗽、胸悶氣喘等症有輔助治療作用。寒食散中加入鐘乳石,可加強其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
總之,鐘乳石在寒食散中發揮著清熱解毒、化痰止咳的功效,與其他藥材相互配合,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寒食散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常用於治療感冒及其他相關的症狀,其中包含硫磺這一獨特成分。硫磺在中醫中被認為具有解毒、祛風和散寒的作用。其性溫,能夠有效驅散體內的寒氣,促進血液循環,從而改善因寒邪引起的不適感。此外,硫磺還具有抗菌消炎的效果,可以減輕由於病毒或細菌感染所引起的發熱、頭痛等癥狀。在寒食散的組閤中,硫磺的作用能與其他成分相輔相成,增強整體方劑的療效。鑒於寒食散常用於外感風寒導致的咳嗽、流感,適當的加入硫磺,不僅能幫助患者緩解症狀,還能促進身體的康復。因此,硫磺在寒食散中的存在不僅是為了加強效果,也是中醫理論下平衡各類藥材作用的一種智慧體現。
寒食散方中加入文蛤,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清熱利濕:文蛤性寒,味甘鹹,入肺、胃經,具有清熱利濕、化痰止咳之功效。寒食散主治風寒濕痺、筋骨疼痛,而文蛤的清熱利濕作用可以緩解濕邪阻滯經絡所致的疼痛,並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祛風散寒、止痛的效果。
- 軟堅散結:文蛤還有軟堅散結的作用,可以幫助化解痰飲積聚,有助於通暢經絡,緩解疼痛。同時,文蛤的鹹味也有助於引導藥力深入經絡,更有效地達到治療目的。
寒食散方劑中包含防風,其主要原因如下:
- 祛風散寒: 防風味辛、性溫,具有祛風散寒之效,可有效緩解風寒引起的頭痛、鼻塞、流涕、肢體疼痛等症狀,與寒食散的散寒止痛功效相輔相成。
- 疏風解表: 防風不僅能祛除風寒,還能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有助於外感風寒之邪的排出體外,達到解表之效。
因此,防風在寒食散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有助於提升其散寒止痛、解表祛風的療效。
寒食散中包含瓜蔞,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解暑:瓜蔞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暑、利濕止渴之效。寒食散中常加入瓜蔞以緩解因暑熱引起的口渴、煩躁、頭昏等症狀。
- 疏肝理氣:瓜蔞亦具疏肝理氣的作用,可幫助緩解肝氣鬱滯所致的胸悶、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寒食散多用於治療濕熱阻滯、脾胃不和所致的疾病,而瓜蔞的理氣作用有助於促進脾胃運化,提升療效。
寒食散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益氣,燥濕止瀉:寒食散以治療脾胃虛寒,濕氣困脾導致的泄瀉爲主,而白朮性溫,味甘苦,具有健脾益氣,燥濕止瀉的功效。其能增強脾胃運化功能,祛除濕氣,從根本上緩解腹瀉症狀。
-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寒食散中通常還會加入茯苓、陳皮等藥材,白朮與其共同作用,能增強健脾利濕效果,協同發揮藥效,使療效更顯著。
寒食散方中包含人參,主要考量其補氣固本的作用。
- 補氣扶正: 寒食散主治風寒濕痹、四肢疼痛、筋骨酸軟等症,多因正氣虛弱,寒濕邪氣入侵所致。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大補元氣、益氣復脈的作用,可增強人體抵抗力,驅除寒濕邪氣,從根本上改善病症。
- 扶助藥性: 方中其他藥物如羌活、獨活、防風等,多性溫燥,具散寒除濕之效。人參的補氣作用可扶助這些藥物發揮效力,避免藥性過燥傷陰,達到溫陽散寒、補氣祛濕的平衡效果。
寒食散中含有桔梗,主要原因如下:
- 宣肺化痰: 桔梗性味辛溫,入肺經,具有宣肺、化痰、利咽之功效。寒食散常用於治療外感風寒,痰阻肺經,咳嗽氣喘等症,桔梗可有效宣通肺氣,化解痰液,改善呼吸道症狀。
- 利氣止痛: 桔梗還具有利氣止痛的功效,能疏通氣血,緩解胸脅疼痛。寒食散中常加入其他具有止痛作用的中藥材,如川芎、白芷等,與桔梗配合使用,能加強止痛效果,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狀。
寒食散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經散寒: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腎經,具有溫經散寒、通竅止痛的功效。寒食散本身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頭痛鼻塞等症,細辛可溫暖經絡,驅散寒邪,緩解症狀。
- 輔助宣肺:細辛可宣肺通竅,配合方中其他藥物如辛夷、白芷等,共同發揮疏風散寒、通鼻竅的作用,更有效地改善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等症狀。
寒食散方劑中包含乾薑,主要原因有二:
- 溫中散寒: 寒食散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寒、寒濕內阻引起的腹痛、泄瀉等症狀。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止瀉的功效,可溫暖脾胃,驅散寒邪,改善脾胃功能,從而緩解腹痛、泄瀉等症狀。
- 配合其他藥物: 寒食散中其他藥物如白朮、茯苓等具有健脾益氣、利水滲濕的作用,而乾薑則起到溫脾散寒的作用,二者相互配合,相輔相成,可以更加有效地治療脾胃虛寒、寒濕內阻等病症。
寒食散方中加入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散寒: 寒食散主治風寒濕痺,而桂枝性溫,能溫經散寒,驅散體內寒邪,緩解因風寒濕邪入侵所致的痺痛、肢體麻木等症狀。
- 通經活絡: 桂枝具有通經活絡之效,能促進氣血運行,改善因風寒濕痺造成的經絡阻滯,從而緩解痺痛,恢復肢體功能。
因此,桂枝在寒食散中扮演着溫陽散寒、通經活絡的雙重角色,助力方劑有效治療風寒濕痺。
寒食散方劑中加入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散寒: 附子性溫熱,入腎經,具有回陽救逆、溫腎壯陽之效。寒食散主治風寒濕痹,肢體疼痛,脈沉遲,寒甚者,附子可溫陽散寒,驅散寒邪,緩解疼痛。
- 扶正祛邪: 附子溫陽補氣,可扶助正氣,增強機體抗病能力,同時也能祛除寒邪,使正氣戰勝邪氣,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附子的加入,使寒食散不僅能祛除寒溼,還能溫陽扶正,增強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寒食散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本方主治「男子五勞七傷,虛羸着床,醫不能治者」及「腎冷脫肛陰腫」,其核心病機為 陽氣虛衰、臟腑虧損。五勞七傷泛指多種虛損性疾病,而「虛羸着床」形容極度虛弱至臥床難起,屬沉痾重症;「腎冷脫肛陰腫」則為下焦陽虛不固、寒濕下注所致。此方配伍峻補元陽、固攝下元之品,符合「虛則補之」「寒則溫之」的治療原則。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五石為君,溫陽固脫
- 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鐘乳石、硫黃(五石)均屬礦物藥,性溫或熱:
- 紫石英溫腎助陽,鎮心安神,針對「腎冷」及虛煩。
- 白石英益肺氣,助陽氣宣發,改善虛勞喘咳。
- 赤石脂固澀下焦,治脫肛陰腫,兼能止血預防陽虛出血。
- 鐘乳石補肺納腎,溫陽化飲,針對虛寒痰喘。
- 硫黃大補命門火,驅下焦沉寒,但性烈易生熱,故熱證需去之。
- 五石共奏溫補先天(腎陽)、固攝後天(脾胃)之效,直擊虛寒之本。
- 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鐘乳石、硫黃(五石)均屬礦物藥,性溫或熱:
風藥與補氣藥為佐,升降相因
- 防風、細辛、桔梗辛散宣通:
- 防風祛風勝濕,助陽氣外達;細辛溫通少陰,散寒止痛;桔梗宣肺提氣,防石藥沉滯壅塞。
- 人參、白朮補益脾肺:
- 人參大補元氣;白朮健脾燥濕,與五石配伍形成「補火生土」之法,解決虛羸納差。
- 防風、細辛、桔梗辛散宣通:
溫裡藥為使,助陽化氣
- 乾薑、桂心、附子三藥層層深入:
- 乾薑溫中焦,化脾胃之寒;桂心引火歸元;附子通行十二經,回陽救逆。三者協同五石,強化全身陽氣輸布。
- 栝樓反佐制燥:
- 其性寒潤,可緩解諸熱藥之燥性,防傷陰津。
- 乾薑、桂心、附子三藥層層深入:
加減變方之意
「三石更生散」去硫黃、赤石脂,適用於兼雜內熱者。硫黃大熱易助火,赤石脂固澀可能礙邪,去之可減溫燥之性,保留石英、鐘乳石之平補。
治療原理總結
此方通過 礦物藥與草木藥配伍,形成「重鎮溫補」與「走竄宣通」並行的結構:
- 五石重鎮填補下元,類似「基石」穩固腎陽;
- 風藥與溫裡藥如「風助火勢」,推動陽氣周流全身;
- 補氣藥維繫中焦,確保化源不絕。
全方體現魏晉時期「石藥發陽」的治療思想,以峻補之法治療虛寒重證,然須精準辨識陽虛程度與兼證,方能權衡加減。
傳統服藥法
紫石英2兩半,白石英2兩半,赤石脂2兩半,鐘乳石2兩半,硫黃2兩半,海蛤(並研)2兩半,防風2兩半,栝樓2兩半,白朮7分,人參3兩,桔梗5分,細辛5分,乾薑5分,桂心5分,附子(炮)3分(去皮)。
若熱,去硫黃,赤石脂,名「三石更生散」。
上為散。
1兩分作三薄,日移一丈再服,二丈又服。
本方為散。酒服方寸匕,一日二次。中間節量,以意裁之。熱煩悶可冷水洗面及手足身體,亦可渾身洗。名「五石更生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寒食散性溫熱,有溫補腎陽、散寒通絡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生冷油膩的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寒食散, 出處:《千金翼》卷二十二引何候方。 組成:紫石英2兩半,白石英2兩半,赤石脂2兩半,鍾乳石2兩半,硫黃2兩半,海蛤(并研)2兩半,防風2兩半,栝樓2兩半,白朮7分,人參3兩,桔梗5分,細辛5分,乾薑5分,桂心5分,附子(炮)3分(去皮)。 主治:男子五勞七傷,虛羸著床,醫不能治者;或腎冷脫肛陰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