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蜂房丸

露蜂房丸

LU FENG FA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15

熱/寒比例

偏寒 (0.67)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5%
肺經 17%
腎經 16%
心經 13%
胃經 10%
脾經 10%
大腸經 3%
小腸經 3%
肝經
肺經
腎經
心經
胃經
脾經
大腸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露蜂房丸中含有露蜂房,其主要原因在於露蜂房本身的藥用價值。露蜂房乃蜜蜂築巢時分泌的蜂蠟,並混合花粉、蜂膠等物質而成,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止咳化痰等功效。

傳統醫學認為,露蜂房性涼,味甘,入肺、脾經,能有效治療因熱毒引起的咳嗽、哮喘、咽喉腫痛等症狀。因此,在露蜂房丸的組成中加入露蜂房,旨在發揮其清熱解毒、止咳化痰的功效,幫助治療相關疾病。

露蜂房丸方中使用白僵蠶,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息風止痙: 白僵蠶性寒,味辛,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息風止痙的功效。與方中其他藥物如露蜂房、地龍等配伍,能有效治療風熱痰火壅盛所致的痙攣抽搐、口眼歪斜等症。
  2. 疏散風邪,化痰止咳: 白僵蠶亦可疏散風邪,化痰止咳。與方中其他藥物如僵蠶、蟬蛻等配伍,能有效治療風熱犯肺所致的咳嗽、喘促等症。

露蜂房丸中包含輕粉,主要由於其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可治療熱毒熾盛、咽喉腫痛等症狀。

輕粉為水銀礦物製成,性寒,味辛,有毒性,但劑量精準下,可迅速清熱解毒。露蜂房丸中以輕粉配合其他藥材,如露蜂房、玄參等,可增強清熱解毒之效,並緩解輕粉毒性,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然而,輕粉使用需慎之,需由專業醫師根據患者病情開具處方,不可自行服用,以免造成藥物中毒

露蜂房丸中加入天南星,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止痙: 天南星味辛、溫,具有祛風止痙、化痰散結的功效。露蜂房丸主要用於治療小兒驚癇、抽搐、口眼歪斜等症狀,而天南星可以有效緩解痙攣,改善抽搐症狀。
  2. 配合蜂房: 露蜂房丸以蜂房為君藥,蜂房性涼,善於清熱解毒。天南星性溫,與蜂房相配,可起到寒熱互濟的作用,既能清熱解毒,又能祛風止痙,使藥效更全面,療效更顯著。

露蜂房丸方中含有硃砂,其主要原因如下:

  1. 鎮心安神: 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之效。露蜂房丸主治心神不寧、煩躁失眠等症,硃砂可有效平息心火,安神定志,改善睡眠。
  2. 化瘀止痛: 硃砂亦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之效,可用於治療心血瘀阻引起的胸痛、心悸等症。露蜂房丸中加入硃砂,可輔助活血化瘀,緩解心胸疼痛。

露蜂房丸方中包含全蠍,乃因其性寒,味鹹,具有解毒消腫通絡止痛之效。

全蠍善於疏通經絡化瘀止痛,對於風濕痺痛、跌打損傷等症狀有顯著療效。而露蜂房丸主治風濕痺痛筋骨疼痛肢體麻木等病症,全蠍的加入,可增強方劑祛風除濕活血止痛之功效,從而達到緩解疼痛改善痺痛的目的。

露蜂房丸中包含牛黃,主要原因有二:

一、 清熱解毒,豁痰開竅:牛黃性寒,味苦,入心、肝經,具有清熱解毒、豁痰開竅、鎮驚止痙的功效。露蜂房丸主治小兒驚風、痰熱內閉,而牛黃可以清熱解毒,開竅醒神,並能化痰止痙,協同其他藥物發揮療效。

二、 相輔相成,增強效力:露蜂房丸中其他藥物如露蜂房、硃砂等,也具有清熱解毒、鎮驚止痙的功效。牛黃與這些藥物相輔相成,可以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露蜂房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水銀,這是基於中醫理論中對於“重藥”的運用。在古代,中醫認為水銀具備強烈的解毒和鎮靜作用,能夠迅速祛除體內的邪氣,特別是在治療某些痛症和熱病方面,水銀的效果被視為顯著。此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瘡癤以及某些皮膚病,其成分搭配旨在增強藥效,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目的。儘管現代醫學已經證實水銀極具毒性,並對人體健康造成重大危害,但在傳統中醫的理論框架內,其使用被認為能夠對付頑固病症。在當今社會,對於水銀的使用已受到嚴格限制,許多傳統方劑也在不斷調整,尋求安全有效的替代成分,以符合現代醫學的安全標準。因此,露蜂房丸的使用需謹慎,患者應遵循專業醫師的建議。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露蜂房丸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小兒胎中久積風熱,發歇手足搐搦,多驚不睡」,即小兒因胎中積熱,引動肝風,出現手足抽動、驚恐不安、睡眠不穩等症。此類證候多屬「風熱夾痰」或「肝風內動」,治療需清熱熄風、化痰定驚,兼顧扶正。

二、組成與方義分析

全方共16味藥,以祛風化痰、止咳平喘、益氣斂肺為主,兼顧溫中行氣。可分為以下幾類:

  1. 祛風止痙,通絡定驚

    • 露蜂房(炒):祛風攻毒,散結止痛,善治驚癇抽搐。
    • 蟬殼(炒):疏散風熱,息風止痙,用於小兒驚風夜啼。
  2. 止咳平喘,化痰降逆

    • 蛤蚧(酥炙):補肺益腎,納氣平喘,治虛喘久咳。
    • 麻黃(去節根):宣肺平喘,解表散邪,開泄肺氣。
    • 杏仁(童便浸炒):潤肺止咳,降氣化痰。
    • 貝母(去心焙)款冬花馬兜鈴子:清肺化痰,止咳平喘。
    • 半夏曲:燥濕化痰,降逆和胃。
  3. 收斂固肺,益氣養陰

    • 五味子五倍子:斂肺止咳,固表止汗,防肺氣耗散。
    • 人參地黃:益氣養陰,扶助正氣,兼顧胎中氣血不足。
  4. 溫中行氣,調和脾胃

    • 丁香木香:溫中行氣,醒脾和胃,防痰濕內阻。

三、治療原理推論

  1. 風熱痰擾,肝風內動:小兒胎中積熱,熱極生風,風痰上擾,故見搐搦、驚悸。方中露蜂房、蟬殼祛風止痙;麻黃、杏仁宣肺開閉,透散風熱;貝母、款冬花等化痰止咳,使氣道通暢,風熱得解。
  2. 正虛痰盛,肺氣不斂:久病易傷正氣,人參、地黃補益氣陰;五味子、五倍子收斂肺氣,防耗散過度;蛤蚧補肺納氣,標本兼顧。
  3. 脾胃失和,氣機不暢:丁香、木香調理氣機,助脾胃運化,杜絕痰濕之源。

四、總結

此方以「祛風清熱、化痰定驚」為主,輔以「斂肺益氣、調和中焦」,適用於風熱夾痰、肝風內動之小兒驚搐。全方攻補兼施,既祛外邪,又固護正氣,符合小兒「易虛易實」的病理特點。

傳統服藥法


露蜂房2錢(炒),蟬殼2錢(去土,炒),蛤蚧1只(重4錢,酥塗、炙乾),丁香2錢,木香2錢,人參(去蘆)2錢,地黃2錢,麻黃(去節根)2錢,馬兜鈴子2錢,五倍子(去蟲)2錢,五味子(去枝梗)2錢半,貝母(去心,焙)2錢半,杏仁(童子小便浸2宿,去皮尖,炒)2錢半,半夏曲2錢半,款冬花(去枝梗)半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
食後服20-30丸,生薑湯送下,每日3-4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為清熱解毒、化痰止驚的方劑,不宜長期服用。
  • 本方含有水銀,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服用。
  • 本方含有硃砂,有毒,不宜過量服用。

相關疾病


氣喘神經性厭食症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嘔吐咳嗽

相同名稱方劑


露蜂房丸, 出處:《聖惠》卷六十。 組成:露蜂房1兩(微炒),威靈仙1兩,枳殼2兩(麸炒微黃),皂莢1兩(炙令黃燥),萹蓄1兩,薏苡根1兩,卷柏1兩(微炙),桑花葉1兩。 主治:痔疾。肛邊癢痛,發歇不止。

露蜂房丸, 出處:《聖惠》卷八十五。 組成:露蜂房半分(炒令黃色),蠶蛾半兩(微炒),天漿子30個(微炒),膩粉1分,天南星半分(炮裂),朱砂半兩(研細,水飛過),乾蠍1分(微炒),牛黃1分(研細),水銀1分(以棗肉研令星盡)。 主治:小兒胎中久積風熱,發歇手足搐搦,多驚不睡。

露蜂房丸, 出處:《聖惠》卷六十六。 組成:露蜂房1兩,續斷1兩,礜石1兩(泥裹燒半日),犀角屑半兩,空青半兩(燒過研細),雄黃1分(研細),桔梗半兩(去蘆頭),狸頭1個(燒爲灰),麝香1分(研細),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斑蝥2分(以糯米拌炒米黃爲度,去頭翅足)。 主治:瘰癧瘻。發於項腋,多頭作孔,常出膿水。

露蜂房丸, 出處:《衛生總微》卷十四。 組成:露蜂房2錢(炒),蟬殼2錢(去土,炒),蛤蚧1隻(重4錢,酥塗、炙乾),丁香2錢,木香2錢,人參(去蘆)2錢,地黃2錢,麻黃(去節根)2錢,馬兜鈴子2錢,五倍子(去蟲)2錢,五味子(去枝梗)2錢半,貝母(去心,焙)2錢半,杏仁(童子小便浸2宿,去皮尖,炒)2錢半,半夏曲2錢半,款冬花(去枝梗)半兩。 主治:肺胃虛寒,咳嗽喘滿,嘔逆不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