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鹿角膠煎方劑中包含鹿角膠,主要原因如下:
- 補益精血: 鹿角膠性溫味甘,入肝腎經,具有補腎壯陽、益精血、強筋骨的功效。可改善因腎虛引起的腰膝痠軟、頭暈耳鳴、失眠多夢、精血虧虛等症狀。
- 活血化瘀: 鹿角膠亦具活血化瘀之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導致的疼痛、腫脹等問題。對於跌打損傷、骨折癒合等症狀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鹿角膠煎作為傳統中醫藥方之一,其配方精妙,旨在補腎壯陽、滋陰養血。在該方劑組成中,牛乳的加入顯得獨特而重要。根據中醫理論,牛乳味甘性平,歸肺、胃經,具有補虛損、潤腸胃、生津液的功效。對於因腎虛導致的腰膝酸軟、精神疲乏等症狀,牛乳能提供滋潤,輔助其他藥材共同作用,增強整體療效。此外,牛乳富含營養,易於吸收,可作為藥物的良好載體,使藥效更為平和,適合長期服用。在鹿角膠煎中,牛乳不僅調和諸藥,還能緩解部分藥物可能引起的燥熱,確保方劑溫和而不失效力,達到調和陰陽、滋補強身的目的。
鹿角膠煎中加入蜂蜜,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 增進藥性: 蜂蜜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潤燥止渴、滋陰補氣的功效。與鹿角膠同用,可增強其滋補肝腎、強筋壯骨的功效,並使藥性更平和,更易於吸收。
- 調和藥味: 鹿角膠味甘,但略帶腥味,加入蜂蜜可中和其腥味,使藥味更甘美,更易於服用,提高患者服藥的順應性。
總之,蜂蜜在鹿角膠煎中發揮著增效、調和的作用,有利於提高藥效,促進藥物吸收,改善患者的服藥體驗。
鹿角膠煎方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緩解鹿角膠的寒性:鹿角膠性寒,入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強筋健骨之效。生薑性溫,味辛,入肺、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解表發汗、止嘔止咳等功效。將生薑與鹿角膠同用,可緩解鹿角膠的寒性,避免其寒性過重而損傷陽氣。
- 增強藥效:生薑能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鹿角膠的吸收和利用,提高其藥效。同時,生薑還有助於化解鹿角膠的腥味,使藥物更容易服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鹿角膠煎」傳統功效分析:
此方主治「五勞七傷,身無潤澤,腰背疼痛,四肢沉重」,屬虛勞證候範疇。五勞七傷泛指長期過勞或情志內傷所致的臟腑氣血虧虛;「身無潤澤」反映陰血不足,肌膚失養;腰背疼痛與「腎虛」及「督脈失充」相關;四肢沉重則多因氣血不運,或兼痰濕阻滯。此方以滋陰填精、潤燥化痰為主,兼顧益氣通絡,適合虛損兼見燥痰之證。
組成與治療原理分析:
主藥(鹿角膠):
鹿角膠味甘鹹性溫,歸肝腎經,為血肉有情之品,功能補益精血、溫養督脈。炒製後減其滋膩,增強溫通之力,針對勞傷腎虛、腰背失養之證。輔藥(地黃汁、白蜜、牛酥):
- 地黃汁滋陰生津,活血潤燥,解決「身無潤澤」之陰血虧虛。
- 白蜜甘潤補中,與牛酥(奶油)同用,潤五臟、通腸燥,助鹿角膠填精之效。此三味共構「滋潤」基礎,緩解虛勞乾枯之象。
佐藥(百合、杏仁、紫蘇子、貝母):
- 百合清心潤肺,杏仁降氣化痰,紫蘇子下氣消痰,貝母清熱散結。四者針對長期虛勞可能伴隨的「燥痰」或「鬱熱」,既防滋補壅滯,又疏通氣機。
- 杏仁研膏配合薑汁(辛散),能宣肺開鬱,解決「四肢沉重」之氣機不暢。
佐使藥(赤茯苓、生薑汁):
- 赤茯苓利水滲濕,導痰濕下行,與紫蘇子協同化解痰濕停留。
- 生薑汁溫中化痰,助脾胃運化滋膩藥力,並調和諸藥。
邏輯推理與方劑特色:
此方以「滋填為本,潤化為標」,標本兼治:
- 精血得充:鹿角膠、地黃、牛酥直補下元,改善根本虛損。
- 燥痰得化:杏仁、貝母、紫蘇子等輕宣痰濁,避免虛不受補。
- 氣血得通:薑汁辛散、茯苓淡滲,使補而不滯,契合「久虛必瘀」的病機。
全方以「膏劑」緩圖,含服徐徐生效,尤適宜慢性虛損兼見上焦燥熱或痰阻者。其組方邏輯體現「補瀉兼施」的傳統思維,既能填精,又兼顧氣血流通,符合虛勞病「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的治療原則。
傳統服藥法
鹿角膠4兩(搗碎,炒令黃燥),赤茯苓1兩,紫花1兩(去苗上),紫蘇子2兩(微炒),貝母1兩(煨微黃),百合1兩(上6味為末),杏仁2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研如膏),生地黃汁5合,生薑汁3合,白蜜8兩,牛酥5合。
上都作一處,與地黃汁等相和,攪令勻,於銀器中以慢火煎成膏。
每次半棗大,食後含咽津。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鹿角膠煎具有補益精血、強筋健骨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
- 鹿角膠煎有一定的滋膩作用,不宜與寒涼性食物同食。
- 鹿角膠煎有一定的活血作用,孕婦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鹿角膠煎, 出處:《聖惠》卷九十五。 組成:鹿角膠3兩(搗碎,炒令黃燥,搗羅爲末),牛乳1升,白蜜1合,牛酥1合,生薑汁1合。 主治:填骨髓,好顔色,祛風氣,潤鬢發。主治:五勞七傷,身無潤澤,腰背疼痛,四肢沉重。
鹿角膠煎, 出處:《聖惠》卷四十四。 組成:鹿角膠4兩(搗碎,炒令黃燥),赤茯苓1兩,紫菀1兩(去苗土),紫蘇子2兩(微炒),貝母1兩(煨微黃),百合1兩(上6味爲末),杏仁2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麸炒微黃,研如膏),生地黃汁5合,生薑汁3合,白蜜8兩,牛酥5合。 主治:久肺氣咳嗽。
鹿角膠煎, 出處:《外台》卷三十一引《廣濟》。 組成:鹿角膠2斤(搗碎,作4分,于铛中熬令色黃),紫蘇子2升(以酒1升,研濾取汁),生地黃1斤(取汁),生薑1斤(取汁),黃牛酥1升,白蜜3斤。 主治:補五臟,益心力,實骨髓,生肌肉,理風補虛,耳聰目明。主治:五勞七傷,四肢沉重,百事不任,怯怯無力,昏昏欲睡,身無潤澤,腰痛頑痹,腳弱不便,不能久立,胸脅脹滿,腹中雷鳴,春夏手足煩熱,秋冬腰膝冷痛,心悸健忘,腎氣不理,五臟風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