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乳飲
NIU RU YI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一九○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6
熱/寒比例
熱 (3.00)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8%
胃經 28%
心經 14%
心包經 14%
脾經 14%
肺經
胃經
心經
心包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牛乳飲方劑中包含牛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性味甘平,滋陰潤燥: 牛乳性味甘平,入脾胃經,具有滋陰潤燥、補益氣血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弱、津液不足、口乾舌燥等症狀,牛乳能起到滋補調理的作用。
- 易於吸收,營養豐富: 牛乳富含蛋白質、脂肪、乳糖、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成分,易於人體吸收利用,可以為身體提供必要的營養物質,增強體質。
因此,牛乳作為滋陰潤燥、補益氣血的藥食同源之物,被廣泛應用於中藥方劑中,例如牛乳飲,用於治療陰虛津傷、口乾舌燥、心煩失眠等病症。
牛乳飲方劑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散寒: 牛乳性寒,易傷脾胃,生薑性溫,可溫中散寒,緩解牛乳的寒性,使之更易消化吸收,並減少脾胃不適。
- 調和氣血: 生薑辛溫,可促進氣血運行,而牛乳營養豐富,滋補氣血,二者相輔相成,可增強藥效,使藥力更易到達病竈。
因此,生薑在牛乳飲中起到溫中散寒、調和氣血的作用,使藥效更佳,更適合人體吸收。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牛乳飲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牛乳飲主治「小兒哕」。「哕」為古代病症名,指氣逆上沖、呃逆嘔吐之症,此處特指小兒胃氣不和、乳食不化或虛寒上逆所致之呃逆或輕微嘔吐。牛乳性平甘潤,配合沙糖甘緩和中,適用於小兒體質嬌嫩、不耐峻藥者,以溫潤緩和之性調理胃氣。
二、組成與邏輯推理
好牛乳(優質牛乳):
- 性味歸經:甘、平,入心、肺、胃經。
- 功效:補虛損、益肺胃、生津潤燥。古代醫家認為牛乳能「養血脈,潤五臟」,尤適宜虛羸之體。其滋潤之性可緩解胃氣上逆之燥,平和之質不傷小兒正氣。
白沙糖(白糖):
- 性味歸經:甘、平,入脾經。
- 功效:和中緩急、潤肺生津。白糖能「解酒毒,消痰食」,配伍牛乳可增強甘緩補益之力,助牛乳滋養胃陰,同時輕微甘味能「緩急迫」,抑制胃氣上沖之勢。
三、治療原理
此方以「甘潤和降」為核心:
- 胃喜潤惡燥:小兒哕因胃氣不降、津液不充時,牛乳滋潤胃腑,白糖甘緩和中,共奏降逆之效。
- 陰陽調和:牛乳性平偏涼(但非寒峻),可潤燥;沙糖微溫,兩者配伍平衡寒熱,適合小兒臟腑嬌嫩之特點。
- 食療之妙:避開藥物剋伐之性,以平補食療調理,符合古人「藥食同源」思維,尤重脾胃之氣。
四、衍生應用推論
若無明顯熱證或濕滯(如痰濕壅盛、舌苔厚膩),此方亦可延伸用於:
- 成人虛弱久病後胃氣上逆。
- 燥熱傷津引起的輕微呃逆。
此方簡約平和,體現古人以簡馭繁、重視胃氣之智慧。
傳統服藥法
好牛乳。
入白沙糖,時時燉熱咽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牛乳飲, 出處:《仙拈集》卷一。 組成:好牛乳。 主治:反胃噎膈,大便燥結。
牛乳飲, 出處:《溫病條辨》卷二。 組成:牛乳1杯。 主治:胃液乾燥、外感已淨者。
牛乳飲,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九○。 組成:牛乳1合,生薑汁半合。 主治:小兒噦。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