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脂膏

瓊脂膏

QIONG ZHI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17

熱/寒比例

中性 (0.94)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5%
肺經 25%
心經 12%
腎經 12%
脾經 12%
胃經 12%
肝經
肺經
心經
腎經
脾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瓊脂膏中加入鹿角膠,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補肝腎,強健筋骨:鹿角膠性溫,味甘鹹,入肝腎經,具有補腎壯陽、益精填髓、強筋健骨之功效。對於因腎虛而導致的腰膝酸軟、筋骨無力、頭暈目眩等症狀,鹿角膠可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2. 促進膠原蛋白生成:鹿角膠富含膠原蛋白,有助於促進人體膠原蛋白的生成,改善皮膚彈性,延緩衰老。瓊脂膏本身具有一定的滋陰潤燥功效,與鹿角膠的配合使用,能更有效地滋養身體,改善體質。

瓊脂膏方劑中包含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潤燥: 生地黃味甘性寒,具有滋陰涼血、養血生津、潤燥止渴的功效。瓊脂膏常用於治療陰虛火旺、津液不足所致的口乾咽燥、便祕、燥咳等症,而生地黃的滋陰潤燥作用,可以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2. 清熱解毒: 生地黃還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清解體內熱毒,並輔助其他藥物發揮功效。瓊脂膏中其他藥材如玄參、麥冬等,也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生地黃的加入可以增強整體的清熱解毒效果,更有利於治療相關疾病。

瓊脂膏中添加生薑,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止嘔止瀉:生薑性溫,味辛,入肺、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嘔止瀉的作用。瓊脂本身性質偏寒,加入生薑可中和其寒性,避免寒涼對脾胃造成負擔,也能有效緩解因脾胃虛寒引起的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
  2. 增強藥效,促進吸收:生薑能促進血液循環,增加胃腸蠕動,有利於藥物成分的吸收和藥效的發揮。同時,生薑的辛辣之氣可刺激胃液分泌,有助於消化吸收,更能發揮瓊脂滋陰潤燥、清熱解毒的功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瓊脂膏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血虛,皮膚枯燥」及「消渴、秘結」,其核心在於滋養陰血、潤燥通便。

  1. 血虛皮膚枯燥:血虛則肌膚失濡,表現為乾燥、皴裂甚至脫屑。方中地黃、鹿角膠補血填精,酥油與蜜滋潤皮毛,共奏養血潤膚之效。
  2. 消渴:古代消渴多與陰虛燥熱相關,地黃清熱生津,蜜與薑汁調和中焦,膠類固護陰液,緩解津虧口渴。
  3. 秘結:陰血不足則腸道失潤,酥油、蜜為傳統潤腸要藥,佐地黃增液行舟,改善虛性便秘。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鹿角膠(補血填精):為血肉有情之品,峻補肝腎精血,針對血虛本質。
  2. 生地黃汁(涼血生津):大劑量清熱養陰,其汁液潤透性強,直達陰分以除燥。
  3. 白沙蜜、酥油(潤燥滑腸):二者質地柔潤,既能滋養臟腑,又可直接潤滑腸道,導秘結下行。
  4. 生薑汁(辛潤調中):反佐地黃之寒膩,醒脾助運,使補而不滯。

配伍思維
全方以「滋陰補血為體,潤燥通便為用」,重用地黃汁與膠、蜜、油相合,形成膏滋厚味,此類質地尤擅滲透枯燥之組織(如皮膚、腸道)。而生薑汁的少量加入,體現「潤劑佐辛」的巧思,避免純陰礙胃。整體遵循「燥者濡之」「虛者補之」的治則,適用於陰血虧耗所致的乾燥、秘澀之證。

傳統服藥法


鹿角膠1斤,生地黃20斤(洗淨,細搗,取真汁,去滓),白沙蜜2斤(煎1、2沸,掠去上沫,淨而止),真酥油1斤,生薑2兩(搗,取真汁)。
潤燥通便。
上先以文武火熬地黃汁數沸,以絹濾取淨汁,又煎二十沸,下鹿角膠,次下酥油及蜜同煎,良久候稠如餳,以瓷器收貯。
每服1-2匙,空心溫酒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瓊脂膏, 出處:《醫學正傳》卷二引臞仙方。 組成:鹿角膠1斤,生地黃20斤(洗淨,細搗,取真汁,去滓),白沙蜜2斤(煎1-2沸,掠去上沫,淨而止),真酥油1斤,生薑2兩(搗,取真汁)。 主治:潤燥通便。主治:血虛,皮膚枯燥及消渴。秘結。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