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角膠方

鹿角膠方

LU JIAO JIAO F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22

熱/寒比例

偏寒 (0.59)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40%
心經 20%
肺經 20%
腎經 20%
肝經
心經
肺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鹿角膠方中包含鹿角膠,主要原因有二:

一、補腎壯陽:鹿角膠性溫,味甘鹹,入肝腎經,具有補腎壯陽、益精血、強筋骨之效。對於腎虛所致的陽痿早洩、腰膝酸軟、骨質疏鬆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二、活血化瘀:鹿角膠亦具活血化瘀之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鹿角膠在鹿角膠方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能夠有效改善因腎虛、血瘀所致的相關病症。

鹿角膠方中加入生地黃,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一、滋陰補血:鹿角膠性溫,善於補腎壯陽,而生地黃性寒,善於滋陰涼血。兩者配伍,一溫一寒,寒溫並濟,既能補腎壯陽,又能滋陰涼血,相輔相成,使藥效更佳。

二、緩解燥熱:鹿角膠雖有補腎壯陽之效,但亦有燥熱之弊。生地黃性寒涼,能清熱涼血,有效緩解鹿角膠的燥熱之性,避免藥性過於偏燥,使藥物更安全有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鹿角膠方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吐血不止」,屬中醫血證範疇。古代醫家認為,吐血多因虛火灼絡、氣不攝血,或陰虛血熱導致血不循經。鹿角膠性溫味甘鹹,入肝腎經,具補益精血、止血之功;生地黃汁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能涼血止血、滋陰清熱。兩者配伍,一溫一寒,既止血治標,又調本虛熱,契合「吐血」病機中虛實夾雜之特點。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君藥:鹿角膠

    • 炙黃後增強溫補收澀之性,其膠質黏膩可物理性凝固血絡,中醫理論謂「有形之血不能速生,無形之氣所當急固」,鹿角膠兼補精血與固攝止血,針對吐血之「氣隨血脫」病機。
    • 現代觀點推測:膠類成分可能促進血小板聚集或形成保護膜於損傷血管壁。
  2. 臣藥:生地黃汁

    • 大量鮮地黃汁取其涼血止血之效,抑制血熱妄行;其滋陰特性可制約鹿角膠溫燥,同時補充因失血耗傷之陰液。
    • 蒸製過程中,生地黃汁之寒性稍緩,減免傷陽之弊,反佐鹿角膠發揮溫通而不助火。

配伍思維

  • 動靜結合:鹿角膠固攝止血(靜),生地黃流動之汁液滋陰清熱(動),防過澀留瘀。
  • 寒溫並用:溫補精血與涼血止血並行,既止外溢之血,又清內在虛熱,標本兼顧。
  • 劑型設計:銅器蒸製取其傳熱迅捷,使膠液勻散於地黃汁中,增強藥力融合;分溫兩服,避免驟補礙胃。

延伸推論
此方可能適用於陰虛兼輕度陽虛之出血證(如勞嗽咯血、婦人崩漏),然須辨證為「虛中夾熱」者。若純實熱暴血或氣脫危候,則非所宜。方中未用炭類止血藥,反見生藥鮮汁,體現中醫「存得一分陰血,保得一分生機」之念,重在養陰復脈而非單純堵截。

傳統服藥法


鹿角膠1兩(炙黃,為末),生地黃汁1升2合。
同於銅器中盛,蒸之令膠消。分溫2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胃腸出血吐血

相同名稱方劑


鹿角膠方, 出處:《聖惠》卷三十七。 組成:鹿角膠1兩(炙黃,爲末),生地黃汁1升2合。 主治:吐血不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