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痢疾奇效方」中加入生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止嘔,和胃降逆:痢疾患者常伴隨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生薑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止嘔,和胃降逆的功效,可緩解患者的嘔吐,腹痛等症狀,有助於止瀉。
- 解表散寒,驅寒止瀉:生薑味辛性溫,具有解表散寒的作用,對於因寒邪入侵引起的痢疾,生薑可溫中散寒,驅散寒邪,從而達到止瀉的效果。
因此,生薑在「痢疾奇效方」中,發揮著溫中和胃、解表散寒的作用,有助於緩解痢疾患者的症狀,促進病情的恢復。
「痢疾奇效方」中加入蜂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 潤腸止瀉: 蜂蜜性潤,能滋養腸胃,緩解腸道炎症,並有助於修復受損的腸黏膜,從而達到止瀉的效果。
二、 清熱解毒: 蜂蜜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功效,可以有效地抑制腸道細菌的生長繁殖,幫助消滅病原體,減輕痢疾症狀。
此外,蜂蜜還具有增強免疫力的作用,有助於人體抵抗病菌的侵襲,加速疾病康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痢疾奇效方》功效主治與方義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痢疾」,無論「赤痢」(便中帶血)、「白痢」(黏液便)、新病或久痢,甚至日夜下痢不止、長達二十八夜無法入睡、諸藥無效而危殆者。其標榜「奇效」,顯示古代醫家認為此方對重症痢疾有救急之用,尤其針對濕熱積滯、氣機壅塞所致的痢疾。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蘿蔔(自然汁)
- 性味歸經:辛甘涼,入肺、胃經。
- 作用:
- 消積滯:蘿蔔生用能散結消食,破除腸胃積滯,適合痢疾因飲食停滯或濕熱鬱結者。
- 行氣通腑:其辛散之性可疏通氣機,緩解痢疾之裡急後重(腹痛窘迫、排便不暢)。
- 替代用法:無鮮蘿蔔時,以乾蘿蔔菜或蘿蔔子代用,蘿蔔子(萊菔子)更能「降氣化痰、消食除脹」,增強通利之效。
2. 生老薑(自然汁)
- 性味歸經:辛溫,入脾、胃、肺經。
- 作用:
- 溫中止瀉:薑汁溫熱,能遏制痢疾過度下泄,防止寒涼藥傷中陽。
- 解毒和中:生薑解魚蟹毒,對飲食不潔所致痢疾可解毒;其辛溫之性亦能調和蘿蔔、蜂蜜的寒涼,避免過傷脾胃。
3. 生蜂蜜
- 性味歸經:甘平,入脾、肺、大腸經。
- 作用:
- 潤腸解毒:蜂蜜滑潤,可緩解痢疾之腸燥腹痛,同時解毒(如《本草綱目》載其「和百藥,解急毒」)。
- 調和藥性:緩和蘿蔔、生薑的峻烈之性,保護腸胃黏膜。
4. 陳細茶(濃煎)
- 性味歸經:苦甘涼,入心、肺、胃經。
- 作用:
- 清熱止痢:茶葉含鞣質,能收斂腸道,抑制細菌繁殖,對濕熱痢尤效。
- 提神醒脾:濃茶可振奮精神,緩解痢疾導致的神疲不寐。
三、配伍邏輯與治療機轉
攻補兼施:
- 蘿蔔、茶葉消積清熱以攻邪;蜂蜜、生薑護胃溫中以扶正,避免清利過度。
寒熱並用:
- 蘿蔔、茶葉性涼清熱,生薑性溫止瀉,形成「寒熱平調」格局,契合痢疾寒熱錯雜之病機。
氣血同調:
- 蘿蔔行氣破滯,改善「裡急後重」;蜂蜜潤腸,緩解「便下窘迫」;茶葉收斂,減少泄瀉次數。
傳統適應症延伸:
- 此方可能對細菌性痢疾(濕熱型)、阿米巴痢疾(久痢)有效,因蘿蔔、茶葉具抑菌作用,生薑調節腸道蠕動,蜂蜜修復黏膜。
四、總結
此方以通滯、清熱、溫中、潤腸為核心,針對痢疾「濕熱積滯兼氣機不暢」的病機,尤其適合日夜不止、正氣未脫的實證患者。其組方簡潔,體現古代「藥食同源」的急救智慧,透過食材的協同作用達到止痢效果。
傳統服藥法
蘿蔔(搗取自然汁)2酒杯,生老薑(自然汁)半酒杯,生蜂蜜1酒杯,陳細茶(濃煎)1盞。
上和勻內服,若無鮮蘿蔔,可用陳乾蘿蔔菜煎水,或多用蘿蔔子,冷水浸過,搗取汁均可。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痢疾志賀桿菌病阿米巴病
相同名稱方劑
痢疾奇效方, 出處:《夀世新編》。 組成:蘿蔔(搗取自然汁)2酒杯,生老薑(自然汁)半酒杯,生蜂蜜1酒杯,陳細茶(濃煎)1盞。 主治:痢疾。不拘紅白久近,日夜不止,越二十八夜不能睡,藥窮待斃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