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四汁膏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散寒: 生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止嘔的效果。四汁膏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寒、寒邪客胃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泄瀉等症狀,生薑的加入可有效溫暖脾胃,驅散寒邪,緩解症狀。
- 調和藥性: 四汁膏中含有黃芪、人參等補氣藥材,而生薑可起到調和藥性的作用,避免藥性過於燥烈,減輕藥物對胃腸的刺激,使藥物更加平和,更容易被人體吸收。
四汁膏中加入蜂蜜,主要有兩大原因:
- 增潤滋養: 蜂蜜性甘溫,入脾胃經,具有潤燥止渴、益氣補中之效。它能與其他藥材一起,滋養臟腑,緩解因病症引起的津液不足、口乾舌燥等症狀,提升藥效。
- 調和藥性: 蜂蜜味甘,能調和藥材的苦燥之性,使藥物更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減少藥物的刺激性,提高患者服藥的順應性。同時,蜂蜜也具有潤喉止咳之效,可緩解因服用藥物引起的咽喉不適。
四汁膏中包含薄荷,主要是因為薄荷具有以下特性:
- 清熱解表: 薄荷性涼,味辛,能清熱解表,散風止癢,對於因風熱引起的感冒發熱、頭痛、鼻塞、咽喉腫痛等症狀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 疏風散寒: 薄荷氣味芳香,能疏散風寒,對於風寒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狀也有較好的療效。
因此,四汁膏中加入薄荷,可以增強其清熱解表、疏風散寒的功效,有助於治療各種外感風熱及風寒病症。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四汁膏」主治功效分析
綜合《壽世青編》、《食鑒本草》、《醫學入門》、《古今醫統大全》與《食鑑本草》等古籍記載,可分析「四汁膏」的主治功效如下:
主治功效:
- 清痰降火: 諸多文獻皆指出「四汁膏」具有清痰降火之效。《壽世青編》直接點明「清痰降火」,《醫學入門》亦有相同描述,而《食鑑本草》(費伯雄)更強調此膏「清痰化熱」。這表示「四汁膏」能有效處理因熱邪引起的痰液壅盛問題,並降低體內火熱之氣。
- 下氣止血: 《壽世青編》與《醫學入門》皆提及「下氣止血」。 此代表此方劑能疏通氣機,使氣順暢下行,並有止血之功,推測可能用於治療因氣逆或熱邪引起的出血證。
- 治三消,止熱渴:《古今醫統大全》提及「(丹溪)四汁膏,治三消,止熱渴。」「三消」指的是消渴病(糖尿病),其主要表現為多飲、多食、多尿和消瘦。此處表明「四汁膏」能緩解消渴病中的熱渴症狀。
- 治虛熱口渴,大便燥結: 《食鑑本草》(柴裔)描述以藕汁蜜和生地黃汁製成的膏劑(與「四汁膏」有相似之處)能「治虛熱口渴。大便燥結。小便閉痛。」,可推論「四汁膏」可能也具有緩解虛熱引起的口渴、便秘等功效。
治療原理:
「四汁膏」的治療原理,可從其主要藥材分析:
- 雪梨、甘蔗、鮮藕(或泥藕): 這三味藥材皆有清熱生津、潤燥止渴的功效。梨能清熱潤肺,甘蔗能生津止渴,藕能清熱涼血。這些藥材的組合,能有效緩解因熱邪或陰虛導致的口渴、煩渴等症狀,並幫助清除體內熱毒。
- 薄荷葉: 薄荷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的作用,能幫助散發體內熱邪,並帶來清涼感。
- 生薑: 生薑在其他方劑中出現,有助於溫中散寒,但在四汁膏中,可能是少量使用以制衡其他寒涼藥材,並幫助消化。
- 蜂蜜: 蜂蜜具有滋潤、潤腸通便、補中益氣的功效。在此方劑中,蜂蜜不僅能調和藥性,也能加強潤燥生津的功效,並提供能量。
總而言之,「四汁膏」透過多種清熱、潤燥、生津之藥材的組合,達到清熱降火、化痰、下氣、止血,並緩解口渴、便秘等功效。其治療原理主要在於清解熱毒,滋潤津液,以平衡體內陰陽,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傳統服藥法
梨汁1鐘,薑汁半鐘,白蜜半鐘,薄荷3兩(研末)。
降痰。
和勻,重湯煮10余沸,任意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胃腸不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四汁膏, 出處:《仙拈集》卷一。 組成:梨汁1鍾,薑汁半鍾,白蜜半鍾,薄荷3兩(研末)。 主治:降痰。主治:痰壅盛。
四汁膏, 出處:《醫學入門》卷三。 組成:雪梨、甘蔗、泥藕、蘿蔔、薄荷各等分。 主治:清痰降火,下氣止血。主治:咳嗽。
四汁膏, 出處:《丹溪心法》卷三。 組成:黃連末、天花粉末、人乳汁(又雲牛乳)、藕汁、生地黃汁。 主治:養肺降火生血。主治:三消。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