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荷蜜

BAO HE MI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三因》卷十六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5

熱/寒比例

偏熱 (1.8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3%
肝經 16%
脾經 16%
胃經 16%
大腸經 16%
肺經
肝經
脾經
胃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薄荷蜜方劑中包含薄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表,疏風散熱: 薄荷性涼,味辛,具有清熱解表、疏風散熱的功效。薄荷蜜中,薄荷可有效緩解因風熱入侵所致的感冒、發熱、頭痛、鼻塞等症狀,尤其適合風熱感冒初期。

2. 潤喉止咳,清涼止癢: 薄荷氣味芳香,可以清涼止癢,緩解喉嚨發炎、咳嗽、咽喉腫痛等症狀。薄荷蜜中的蜂蜜則可以潤喉止咳,並緩解咽喉乾燥。

總而言之,薄荷蜜方劑中包含薄荷,是利用其清熱解表、疏風散熱以及潤喉止咳、清涼止癢的功效,達到治療風熱感冒、緩解咽喉不適的效果。

「薄荷蜜」方劑中加入蜂蜜,主要有兩大原因:

  1. 緩解薄荷辛涼之性: 薄荷性涼,味辛,過量服用易損傷脾胃陽氣。蜂蜜味甘性平,能緩解薄荷的辛涼之性,保護脾胃,避免寒涼之氣傷及脾胃。
  2. 增強藥效: 蜂蜜有潤肺止咳、養陰生津、解毒消炎之功效。與薄荷搭配,不僅能增強薄荷疏風解表、清熱解毒的效果,還能潤喉止痛,改善因風熱引起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

主治功效


薄荷蜜主治功效分析

薄荷蜜在多種方劑中作為輔助藥物使用,其主要作用是調和藥性、輔助藥力,並針對特定症狀發揮作用。以下針對薄荷蜜的應用進行分析:

1. 調和藥性與引藥入經:

薄荷蜜在許多方劑中,都扮演著「引經」和「調和」的角色,例如《嬰童百問》、《博濟方》、《聖濟總錄》等諸多書籍記載,許多針對小兒驚風、發熱、癇症等急症的方劑,都以薄荷蜜水調服。薄荷的辛涼之性,可以引導藥性向上向外,而蜂蜜的甘潤之性,則能緩解藥物的峻烈之性,避免傷及脾胃。這體現了中醫「寒熱並用、攻補兼施」的原則。

2. 針對「舌上生白苔,乾澀,語話不真」:

《奇效良方》與《世醫得效方》明確指出,薄荷蜜單用或配合其他藥物,可用於治療「舌上生白胎,乾澀,語言不真」。這是薄荷蜜最直接的主治功效。這種情況多為陰液不足、熱邪內擾所致,薄荷的清涼可以清熱,而蜂蜜的滋潤則能生津,兩藥合用,可以緩解症狀。

3. 作為輔助,加強其他藥物的功效:

從文獻中可知,薄荷蜜廣泛地被用於調服治療驚風、發熱、咳嗽等疾病的方劑,例如《聖濟總錄》中治療小兒末滿月及出月壯熱發癇的方劑,以及《幼幼新書》中治療小兒驚熱的方劑,都使用了薄荷蜜。在此,薄荷蜜不僅可以調和藥性,更可能透過其本身的功效,輔助其他藥物發揮作用。例如,薄荷的解表散熱功效可以幫助其他清熱藥物發揮更大的藥效,蜂蜜的潤肺止咳作用則可以協助其他止咳平喘藥物,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4. 對小兒病症的特殊意義:

在許多記載中,薄荷蜜被特別用於治療小兒疾病,這可能與小兒「臟腑嬌嫩,易虛易實」的生理特性有關。薄荷蜜的性味平和,且具清熱潤燥的功效,更適合小兒的體質。對於小兒驚風、發熱等病症,透過薄荷蜜調服藥物,既能減輕藥物刺激,又能達到輔助治療的效果。

總結:

薄荷蜜在中醫方劑中,不僅作為調味劑,更是一種兼具治療作用的輔助藥物。其主要功效是調和藥性、引藥入經、清熱潤燥,特別針對「舌上生白苔,乾澀,語話不真」有明顯療效。在治療小兒疾病方面,由於其性味平和,更具應用價值。綜合來看,薄荷蜜的應用充分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整體觀念的思想。

傳統服藥法


薄荷自然汁、白蜜各等分。先以生薑片蘸水揩洗竟,敷之。良。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薄荷蜜, 出處:《三因》卷十六。 組成:薄荷自然汁、白蜜各等分。 主治:舌上生白苔,乾澀,語話不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