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煎

百花煎

BAI HUA JI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19.00)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30%
脾經 21%
肺經 21%
大腸經 17%
腎經 8%
胃經
脾經
肺經
大腸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百花煎方中加入蜂蜜,乃因其藥性與功效,與方劑整體作用相輔相成。

首先,蜂蜜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潤肺止咳、養血潤燥、解毒生肌之效。此與百花煎主治之咳嗽、燥咳、虛勞等症狀相契合,可增強其潤肺止咳功效,緩解肺燥咳嗽。

其次,蜂蜜中含有豐富的葡萄糖、果糖等單糖,可為人體提供能量,有助於增強體質,改善虛勞體虛之症狀,配合其他藥物,發揮協同作用,促進患者康復。

百花煎方劑中加入石榴,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收斂止瀉: 石榴性涼,味酸澀,具有收斂止瀉的作用。對於因脾胃虛弱、濕熱下注引起的腹瀉,石榴能有效收斂腸道,止瀉止痢。
  2. 清熱解毒: 石榴皮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對於因熱毒入侵引起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石榴能清熱解毒,消炎止痛。

總之,百花煎方劑中加入石榴,既能收斂止瀉,又能清熱解毒,對於治療脾胃虛弱、濕熱下注、熱毒入侵等症狀有一定的輔助療效。

百花煎中加入生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止嘔: 生薑性溫,入脾胃經,具溫中散寒、止嘔的作用。百花煎常用於治療寒凝氣滯、脾胃虛寒導致的嘔吐,生薑可以溫暖脾胃,化解寒氣,從而達到止嘔的效果。
  2. 調和藥性: 百花煎中多用清涼解毒的藥材,生薑加入後可以起到調和藥性的作用,避免藥性過寒,對胃腸造成刺激。同時,生薑還能增強其他藥物的功效,使藥效更加顯著。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百花煎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載於《普濟方》,原名「補肺白花煎」,主要用於治療「大風疾」。此處「大風疾」屬中醫古代病名,可能涵蓋以下範疇:

  1. 麻風病(癘風):古稱「癘風」,以皮膚潰爛、毛髮脫落、肢體麻木為特徵,認為與風毒濕熱內侵、氣血虧損相關。
  2. 風邪深入血分:泛指風邪侵襲導致的頑固性皮膚病或慢性虛勞性疾病,如風疹、頑癬等。
  3. 肺虛燥咳或肺癆:部分古籍將「大風」與肺氣虛損、陰血耗傷聯繫,可能表現為久咳、咯血、形體消瘦。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百花煎以「滋陰潤燥、補血活血、祛風通絡」為主軸,結合「補肺益脾」之法,推測其作用機理如下:

1. 滋陰潤燥,養血和營
  • 生地黃汁、藕汁:涼血養陰,清熱生津,針對血熱陰虧之證。
  • 白蜜、黃牛乳:甘潤補虛,潤肺通腸,適合虛勞燥咳或津枯腸燥。
  • 黃明膠(阿膠類):補血止血,滋陰潤肺,尤善治陰虛咯血。
2. 調和氣機,疏風透邪
  • 柴胡、秦艽:柴胡疏肝解鬱、升舉清陽;秦艽祛風濕、清虛熱,二者合用可疏解伏風、透達表裏。
  • 生薑汁:溫中散寒,佐制諸藥寒涼,兼化痰止嘔。
3. 健脾化痰,活血潤肺
  • 白茯苓:健脾利濕,助運化水穀精微以充養氣血。
  • 杏仁:宣肺止咳、潤腸通便,配合蜜、乳強化潤燥之效。
  • 乾柿:澀腸止血,生津潤肺,《本草綱目》載其能「治咳血、肺痿」。
4. 煎法與服法特點
  • 銀鍋慢火成膏:銀器性質穩定,避免藥性與金屬反應;膏方形式適合長期調理慢性虛損。
  • 粥飲送服:借穀氣培補中焦,助藥力吸收。

三、綜合推論:百花煎的潛在功效

  1. 祛風解毒:針對「大風疾」之風毒內蘊,通過滋陰活血、疏風通絡改善皮膚或神經病變。
  2. 補肺寧嗽:適用於肺陰虧虛之乾咳、咯血,或肺癆後期陰液耗傷。
  3. 調和肝脾:柴胡、茯苓、生薑的配伍,可調解肝鬱脾虛導致的氣血不和。

四、組成設計的整體思維

此方體現「標本兼治」原則:

  • 治本:以地黃、藕汁、阿膠滋養陰血;牛乳、白蜜補虛潤燥。
  • 治標:用秦艽、柴胡祛風透邪;杏仁、乾柿化痰止咳。
  • 護胃:生薑、茯苓健脾和中,防止滋膩傷胃。

總結:百花煎可能透過滋養陰血、潤肺祛風、調和肝脾的作用,改善「大風疾」相關的虛損、燥熱、風毒病機,符合古代對慢性頑疾「久病必虛」「久病入絡」的治療思路。

傳統服藥法


白蜜5合,生地黃汁3合,生薑汁1合,黃牛乳5合,藕汁3合,秦艽1兩(去苗),白茯苓1兩,柴胡1兩(去苗),乾柿5枚(煮軟,細研如糊),杏仁2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黃明膠5兩(搗碎,炒令黃燥)。
上為散,與蜜及諸藥汁兼乾柿,同於銀鍋子內,以慢火煎成膏,別收於盒器中。
每服1茶匙,以粥飲調下,不拘時候。
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補肺白花煎"。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百花煎是一道中藥方劑,不宜長期服用。如果有其他疾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相關疾病


肺結核百日咳低血壓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慢性腎衰竭痲風 [漢生氏病]營養不良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胃腸出血骨質疏鬆症咳嗽吐血

相同名稱方劑


百花煎, 出處:《聖惠》卷二十四。 組成:白蜜20兩,酸石榴7顆,生薑半斤。 主治:大風疾。

百花煎, 出處:《聖惠》卷六。 組成:白蜜5合,生地黃汁3合,生薑汁1合,黃牛乳5合,藕汁3合,秦艽1兩(去苗),白茯苓1兩,柴胡1兩(去苗),乾柿5枚(煮軟,細研如糊),杏仁2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麸炒微黃),黃明膠5兩(搗碎,炒令黃燥)。 主治:肺壅熱,吐血後咳嗽、虛勞少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