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涼血消風散中包含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涼血: 生地黃味甘性寒,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功效。對於熱毒熾盛、血分有熱所致的皮膚病,如濕疹、皮炎、瘡瘍等,生地黃可以清熱涼血,降火消炎,緩解皮膚的紅腫熱痛。
- 滋陰養血: 生地黃能滋陰養血,對於因血虛所致的皮膚乾燥、瘙癢、脫髮等症狀,生地黃可以滋養血液,改善皮膚狀態,緩解不適。
總而言之,生地黃在涼血消風散中發揮着清熱涼血、滋陰養血的作用,協同其他藥物共同治療皮膚病。
涼血消風散方劑中包含當歸,主要原因有二:
- 活血化瘀,涼血止血: 當歸味甘辛,性溫,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止血之效,可改善因風熱邪毒引起的皮膚紅腫、發熱、疼痛等症狀,並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
- 滋陰補血,養血潤燥: 當歸亦有滋陰補血、養血潤燥之效,可改善因風熱邪毒耗傷陰血所導致的口乾舌燥、皮膚乾燥等症狀,同時也能增強人體抵抗力,有助於抵抗風熱邪毒的入侵。
涼血消風散中加入荊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熱:荊芥性辛溫,入肺經,具有疏散風熱、解表止癢的功效。風熱之邪犯肺,可致皮膚發熱、紅腫、瘙癢等症狀,荊芥可解表散邪,清熱止癢,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涼血消風的效果。
- 活血化瘀:荊芥還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改善血液循環,促進局部組織的修復。對於因風熱毒邪引起的皮膚瘀血、腫脹,荊芥可起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消風散瘀的效果。
涼血消風散中包含蟬蛻,主要原因有二:
- 清熱解毒,涼血止癢:蟬蛻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癢的功效,對於因熱毒所致的皮膚瘙癢、紅腫、丘疹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 疏散風熱,透疹消斑:蟬蛻還具有疏散風熱、透疹消斑的功效,可促進皮膚表面毒素的排出,加速疹子的消退,對於風熱引起的疹子、斑點等,有一定的療效。
因此,蟬蛻在涼血消風散中,可發揮清熱解毒、涼血止癢,以及疏散風熱、透疹消斑的功效,對於治療熱毒風邪引起的皮膚病症具有很好的效果。
涼血消風散方劑中包含苦參,主要基於其清熱燥濕、涼血解毒之功效。苦參性寒,味苦,歸心、肺、脾經,具有較強的抗炎、抗菌作用,可有效清除體內熱毒,並抑制風熱之邪侵犯肌膚。
具體而言,苦參可涼血止血,用於治療熱毒血瘀所致的皮膚瘡瘍、濕疹等;其消風止癢的功效,則可有效緩解風熱所致的皮膚瘙癢、紅腫等症狀。因此,苦參的加入,有助於涼血消風散整體功效的發揮,達到清熱解毒、涼血消風的效果。
涼血消風散方中加入白蒺藜,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涼血止血: 白蒺藜性涼,入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止血消腫之效。可用於治療因血熱所致的各種出血症狀,如鼻出血、咯血、吐血等。涼血消風散多用於治療風熱血燥所致的皮膚病,白蒺藜可清熱涼血,緩解因血熱引起的皮膚瘙癢、紅腫、丘疹等症狀。
- 疏風散邪: 白蒺藜亦可疏風散邪,散發風熱,有助於治療因風熱引起的皮膚病。涼血消風散以清熱涼血、疏風散邪為主,白蒺藜能兼具兩項功效,有助於治療風熱血燥引起的各種皮膚問題。
涼血消風散中加入知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瀉火,涼血解毒: 知母性寒,味苦甘,入肺、腎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功效。對於因熱毒蘊結所致的皮膚病症,如濕疹、蕁麻疹等,知母可以清熱解毒,涼血消風,達到治療目的。
- 滋陰潤燥,緩解燥熱: 知母亦能滋陰潤燥,緩解因熱毒所致的皮膚乾燥、瘙癢等症狀。對於一些伴有燥熱症狀的皮膚病,知母可以起到滋陰潤燥,緩解燥熱的作用,有助於促進皮膚的恢復。
涼血消風散中加入石膏,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清熱瀉火: 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生津止渴的功效。可有效抑制風熱之邪,消散熱毒,緩解因風熱引起的皮膚紅腫、瘙癢、丘疹等症狀。
- 涼血止血: 石膏入血分,能涼血止血,抑制血液熱毒,對於風熱引起的出血症狀,如鼻衄、牙齦出血等,具有較好的止血作用。
涼血消風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大原因:
一、調和藥性:涼血消風散以清熱涼血為主,藥性偏寒。甘草味甘性平,能調和諸藥,緩解藥性偏寒帶來的脾胃不適,防止藥物過於寒涼,損傷脾胃正氣。
二、增強療效:甘草具有解毒、抗炎作用,能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更有效地清熱解毒,消風止癢,促進皮膚病症的康復。同時,甘草還有益氣健脾的功效,能增強機體抵抗力,幫助患者更快恢復健康。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涼血消風散」以生地黃、當歸、荊芥、蟬蛻、苦參、白蒺藜、生甘草、石膏、知母為主要成分,具有清熱涼血、祛風止癢、消腫止痛、滋陰潤燥的功效,主治血熱生風、風燥、脂溢性皮炎、人工蕁麻疹、玫瑰糠疹等症狀。
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滋陰補血的功效,可治療血熱生風、風燥引起的皮膚乾燥、瘙癢、青春痘、粉刺等症狀。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可治療血虛風燥引起的皮膚乾燥、瘙癢、月經不調等症狀。
荊芥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的功效,可治療風寒感冒、風濕疼痛、皮膚瘙癢等症狀。
蟬蛻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的功效,可治療風熱感冒、溫病初起、咳嗽、中風偏癱等症狀。
苦參具有清熱燥濕、殺蟲止癢的功效,可治療濕熱引起的皮膚瘙癢、脂溢性皮炎、人工蕁麻疹等症狀。
白蒺藜具有清熱涼血、止咳化痰的功效,可治療咳嗽、氣喘、痰多等症狀。
知母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可治療熱病煩渴、骨蒸勞熱、肺熱咳嗽等症狀。
石膏具有清熱利尿、生津止渴的功效,可治療熱病煩渴、小便不利、水腫等症狀。
甘草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的功效,可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等症狀。
「涼血消風散」將以上各味藥材配伍使用,可增強清熱涼血、祛風止癢、滋陰潤燥的功效,治療血熱生風、風燥、脂溢性皮炎、人工蕁麻疹、玫瑰糠疹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生地30克,當歸9克,荊芥9克,蟬衣6克,苦參9克,白蒺藜9克,知母9克,生石膏30克,生甘草6克。
玫瑰糠疹,加紫草;人工蕁麻疹,加紫草、桃仁。
消風清熱。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清熱涼血、消風止癢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血熱生風、風燥所引起的脂溢性皮炎、人工蕁麻疹、玫瑰糠疹等疾病。
- 本方中生地黃、當歸、知母、石膏具有清熱涼血的作用,因此,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
- 本方中荊芥、蟬蛻、苦參、白蒺藜具有消風止癢的作用,因此,本方不宜用於風寒感冒引起的皮膚瘙癢。
- 本方中石膏具有清熱瀉火的作用,因此,本方不宜用於陰虛火旺引起的皮膚瘙癢。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涼血消風散, 出處:《朱仁康臨床經驗集》。 組成:生地30g,當歸9g,荊芥9g,蟬衣6g,苦參9g,白蒺藜9g,知母9g,生石膏30g,生甘草6g。 主治:消風清熱。主治:血熱生風、風燥所引起的脂溢性皮炎,人工蕁麻疹,玫瑰糠疹,舌質紅,脈弦滑數。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