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掩竅丹方劑中加入人參,主要是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補氣益氣: 人參味甘性溫,歸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氣、生津止渴的功效。掩竅丹多用於治療氣虛導致的昏厥、神志不清、氣喘等症狀。人參的補氣作用,可以提升患者體內元氣,改善氣虛導致的症狀。
2. 固本培元: 人參可以補益脾胃,改善脾胃功能,進而增強身體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掩竅丹的治療目的之一是恢復患者的體力,提升其抗病能力,人參的固本培元功效正好契合這一目的。
掩竅丹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補血活血,改善氣血運行: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掩竅丹用於治療鼻塞、流涕、頭昏腦脹等症狀,而這些症狀往往與氣血運行不暢有關。當歸可以補益氣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鼻竅通暢。
- 潤燥生津,緩解鼻腔乾燥:當歸還具有潤燥生津的作用,可以滋潤鼻腔黏膜,緩解鼻腔乾燥,減少鼻塞、流涕的症狀。掩竅丹中加入當歸,可以起到滋潤鼻腔、改善鼻竅通暢的效果。
掩竅丹中包含生地黃,主要原因有二:
一、 清熱涼血,滋陰潤燥: 生地黃味甘性寒,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功效。掩竅丹常用於治療熱病神昏、煩躁不安、口渴心煩、咽喉腫痛等症狀,生地黃的清熱涼血功效有助於緩解熱證,滋陰潤燥則可滋養心腎,改善神昏、煩躁等症狀。
二、 緩解燥熱傷陰: 掩竅丹的組成多以辛燥之品為主,如川芎、白芷等,容易導致燥熱傷陰。生地黃的滋陰作用可緩解藥物燥熱之弊,避免損傷津液,使藥物更趨平和,提高療效。
掩竅丹方中包含荊芥,主要原因有二:
- 疏散風熱,清利頭目: 荊芥性辛溫,入肺經,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的功效。掩竅丹主治外感風熱、頭目不清、鼻塞流涕等症,荊芥可有效祛除風熱邪氣,改善頭部不適,達到清竅通竅的目的。
-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掩竅丹中其他藥物如薄荷、柴胡、川芎等,均有疏風解表、清熱解毒的作用。荊芥與之配合,可增強藥效,達到協同作用,使藥物更有效地發揮功效。
掩竅丹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性、降低毒副作用的作用。掩竅丹中可能含有性烈或毒性較大的藥物,加入甘草可以調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猛烈,減輕對人體的刺激。
- 增強藥效: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和中緩急、解毒的功效。在掩竅丹中,甘草可以增強其他藥物的功效,起到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例如,甘草可以幫助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止咳、化痰、止痛等功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掩竅丹之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氣虛不攝血,血因火妄行」所致九竅出血,臨床特徵見氣息微弱、倦臥惡日、頭暈身困。其病機核心為「氣虛」與「血熱」並存:
- 氣虛失攝:氣為血帥,氣虛則統血無權,血溢脈外,故見多竅出血(九竅,泛指諸孔竅)。患者氣息奄奄、身困,皆為氣虛之象。
- 血熱妄行:血得火而動,熱迫血行,加重出血。頭暈、不欲見日,可解為陰血虧虛或虛熱上擾之候。
此證屬本虛標實,氣虛為本,血熱為標,出血為急。治療須兼顧「補氣固本」與「涼血止衄」,標本同治。
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全方六藥,配伍層次分明:
人參(一兩)為君:
- 大補元氣,復其攝血之能,直接針對氣虛之本。《本草綱目》載人參「治男婦一切虛證……血崩暴脫」。
當歸(一兩)、生地(一兩)、玄參(一兩)為臣:
- 當歸補血和血,引血歸經,與人參構成「氣血雙補」結構。
- 生地涼血滋陰,清熱止血,治血熱妄行。《本草備要》言其「涼血生血,治吐衄崩中」。
- 玄參協同生地清熱涼血,兼養陰津,治虛火上炎。三藥共濟,抑血熱而滋陰血。
炒黑荊芥(三錢)為佐:
- 荊芥炒黑專入血分,為傳統止血要藥,其性輕揚可引藥達表,兼散瘀滯,防血止留瘀。《本草匯言》謂其「治吐血衄血……血熱妄行」。
甘草(一錢)為使:
- 調和諸藥,益氣和中,助人參補脾以生血攝血。
全方配伍特點:
- 補清並行:人參補氣,生地、玄參清熱,共製氣虛與血熱之病機。
- 標本兼顧:止血(荊芥)與固本(人參、當歸)同步,非一味兜澀。
- 甘寒不膩:雖用滋涼之品,但劑量與人參、當歸相配,無寒涼傷中之虞。
總結:此方通過益氣攝血、涼血滋陰、散瘀止血三法,使氣復血寧,九竅自閉。所述「一劑止血,二劑痊癒」,反映其對急症氣虛血熱型出血的迅速固脫之效。
傳統服藥法
人參1兩,當歸1兩,生地1兩,玄參1兩,炒黑荊芥3錢,甘草1錢。
補氣涼血。
水煎服。1劑即止血,2劑痊癒。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慎用。
- 本方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如果有出血傾向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掩竅丹, 出處:《辨證錄》卷三。 組成:人參1兩,當歸1兩,生地1兩,玄參1兩,炒黑荊芥3錢,甘草1錢。 主治:補氣涼血。主治:氣虛不能攝血,血得火而妄行,九竅流血,其症氣息奄奄,欲卧不欲見日,頭暈身困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