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救割全生湯中加入人參,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一、益氣固本:人參為補氣藥之首,性溫而不燥,能補益元氣,振奮心脾。救割全生湯主要針對外傷出血、氣血虧虛的情況,人參能補益氣血,提升機體抵抗力,有助於傷口癒合及恢復。
二、活血化瘀:人參入血後能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環,促進傷口組織修復。在救割全生湯中,人參搭配其他活血化瘀藥材,能更好地達到止血生肌的功效。
救割全生湯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血活血: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救割全生湯作為跌打損傷的常用方劑,當歸可以補益氣血,促進傷口癒合,並緩解疼痛。
- 引藥入血: 當歸藥性平和,能引導其他藥材的藥力深入血脈,促進藥效發揮。同時,當歸還可與其他藥材相互協同,增強藥效,更有效地治療跌打損傷。
總而言之,當歸在救割全生湯中起到補血活血、引藥入血的重要作用,對於治療跌打損傷有顯著效果。
「救割全生湯」中包含「荊芥」,主要是因為荊芥具有以下功效:
- 疏散風熱: 救割全生湯主要針對外感風熱證,而荊芥性辛溫,具有疏散風熱、解表散邪的功效,可以有效清除外感風熱,緩解頭痛、發熱、鼻塞、流涕等症狀。
- 清熱解毒: 荊芥除了疏散風熱,還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功效,可以幫助緩解因外感風熱引起的咽喉腫痛、口渴等症狀。
因此,荊芥的加入,不僅可以起到疏散風熱的作用,還能清熱解毒,幫助患者更快速地恢復健康。
主治功效
救割全生湯主治功效分析
綜合分析
根據《石室秘錄》、《串雅內外編》、《瘍醫大全》三部古籍的記載,救割全生湯主要用於治療一種罕見的怪症:患者先是遍身發癢,用錐子刺尚能稍微緩解,之後癢感加劇,以至於需要用刀割才能減輕痛苦。然而,割後不久癢感更甚,此時刀割僅感疼痛,並伴隨出血不止。患者常需用石灰止血,但止血後癢感復發,如此反覆,直至體無完膚。古人認為此症乃「冤鬼索命」,但醫家慈悲,故創立此方以救治。
治療原理
從三部古籍的描述來看,儘管都稱「救割全生湯」,但其藥物組成略有差異:
- 《石室秘錄》與《瘍醫大全》:人參一兩,當歸三兩,荊芥三錢,貧者可用黃耆二兩代替人參。
- 《串雅內外編》:人參一兩,當歸二兩,荊芥三錢,貧者可用黃耆二兩代替人參。
綜合三書的記載,此方以大劑量的人參或黃耆補益元氣為主,當歸活血化瘀、調經止痛為輔,荊芥則疏風解表、祛除外邪。
此方的治療原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
- 扶正為主,祛邪為輔:患者「遍身發癢,以錐刺之少已,再癢,以刀割之快甚」,這種異常的症狀顯示患者正氣極度虛弱,無法抵禦外邪,甚至出現了「反常」的感覺,即以痛止癢。大劑量的人參或黃耆能夠迅速補充元氣,增強機體抵抗力,恢復正常的生理功能。
- 活血止癢:當歸活血化瘀,可以改善血液循環,緩解因血瘀導致的癢感。《石室秘錄》記載「必流血不已,以石灰上之,則血止而癢作。又以刀割之,又流血,又以石灰止之,止之又癢。」說明患者的血液循環可能存在問題,導致血不榮膚,進而引發瘙癢。當歸的加入有助於改善這種狀況。
- 祛風解表:荊芥具有祛風解表的功效,可以幫助驅散侵襲體表的風邪。儘管古人認為此症是「冤鬼索命」,但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也可能是某種外邪侵襲所致。荊芥的加入可能有助於祛除這類外邪。
總體而言,救割全生湯的治療原理是以扶正為主,活血止癢、祛風解表為輔,通過恢復人體正氣,改善血液循環,祛除外邪,從而達到止癢的目的。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發汗解表的功效,因此不宜在感冒發熱、體虛無汗等情況下使用。
相同名稱方劑
救割全生湯, 出處:《石室秘錄》卷四。 組成:人參(或用黃耆2兩代之)1兩,當歸3兩,荊芥3錢。 主治:遍身發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