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補膽散中加入當歸,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補血活血,養肝益膽: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養血滋陰、調經止痛的功效。補膽散用以治療膽囊炎、膽石症等,當歸可改善因膽氣不通引起的肝鬱氣滯,同時補益氣血,促進膽汁分泌,緩解疼痛,改善症狀。
-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補膽散中其他藥物如柴胡、黃芩等,具有疏肝解鬱、清熱利膽的作用。當歸與這些藥物配合使用,可協同作用,更有效地達到疏肝理氣、清熱利膽、止痛的效果,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補膽散中包含羌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寒,止痛止癢: 羌活性溫,味辛,具有疏散風寒、止痛止癢的功效。補膽散主要用於治療膽囊炎、膽石症等疾病,而這些疾病往往伴隨有寒邪阻滯、氣血瘀滯,導致疼痛、瘙癢等症狀。羌活的疏風止痛作用,可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 活血通絡,促進膽汁分泌: 羌活具有活血通絡、行氣止痛的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膽囊周圍組織的血液供應,並有利於膽汁的排泄。這對於治療膽囊炎、膽石症等疾病,具有重要意義。
補膽散中加入沙苑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腎壯陽: 沙苑子性溫,味甘鹹,入腎經,具有補腎壯陽、益精填髓之功效。補膽散用於治療腎虛所致的膽囊炎,沙苑子可補益腎氣,提升機體免疫力,改善膽囊功能。
- 利水消腫: 沙苑子亦有利水消腫的作用,可促進體內水液代謝,緩解膽囊炎引起的腹脹、疼痛等症狀。
補膽散方劑中加入蟬蛻,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疏風止痙之效。
蟬蛻性寒,味甘,入肝經,具有疏散風熱、透疹止癢、解毒消腫之功效。其質輕升散,可散髮頭面之風熱,故可治療風熱感冒所致的頭痛、發熱、咽喉腫痛等症狀。而蟬蛻亦可通經絡,解除肌肉痙攣,對風熱痰火引起的抽搐、痙攣亦有輔助療效。
此外,蟬蛻亦能促進皮膚新陳代謝,消炎止癢,對於濕疹、皮炎等皮膚疾病亦有一定療效。因此,補膽散加入蟬蛻,可起到清熱解毒、疏風止痙的作用,有助於治療膽熱引起的頭痛、眩暈、口苦、心煩等症狀。
補膽散方劑中加入荊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熱,清利頭目: 荊芥性辛溫,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的功效。補膽散主要用於治療膽囊炎、膽石症等疾病,這些疾病常伴隨肝膽濕熱、頭暈目眩等症狀,荊芥可以有效疏散風熱,清利頭目,緩解患者不適。
- 芳香化濕,行氣止痛: 荊芥氣味芳香,具有芳香化濕、行氣止痛的功效。膽囊炎、膽石症等疾病常伴隨濕熱阻滯、氣機不暢、疼痛難忍等症狀,荊芥可以芳香化濕、行氣止痛,改善患者疼痛症狀。
總之,荊芥在補膽散方劑中,發揮着疏散風熱、清利頭目、芳香化濕、行氣止痛等多重作用,有助於治療膽囊炎、膽石症等疾病。
補膽散方中加入甘草,主要原因有二:
-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補膽散中包含多味藥材,甘草可協調各藥性,避免藥物相剋,使藥效更穏定。
- 增強脾胃: 甘草具有健脾益氣、緩解脾胃虛弱的作用。補膽散治療膽囊炎、膽石症,需調養脾胃,促進消化吸收,甘草的加入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提高藥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補膽散]主治功效分析
綜述:
根據《驗方新編》、《異授眼科》及《明目至寶》等古籍記載,補膽散主要用於治療因「膽虛」或「肝虛」引起的眼疾,尤其是「黑白內外障翳」。其病機多與肝膽功能失調,導致肝火上炎、虛火內擾有關。
病機分析:
肝虛與膽虛: 古籍中多次提及「肝虛」或「膽虛」,這類虛證多為肝膽功能的不足,導致氣血生化不足,無法濡養眼目,出現目疾。肝屬木,木生火,若肝木虛弱,則易導致虛火上炎,干擾目竅。
肝火上炎: 古籍中提到「肝木生心火」,意味著肝虛可導致心火旺盛。心火旺盛則血熱上行,侵犯眼目,導致目赤腫痛、視物昏暗等症狀。此外,「火發則木衰」亦揭示肝虛可加劇肝火的進一步發展。
氣血失調: 肝膽與氣血運行關係密切。肝膽功能失常,可導致氣血不暢,無法有效濡養眼睛,出現視物模糊、黑白內外障翳等症狀。
治療原理分析:
補膽散以「膽以瀉為補」為治療思路,其組方看似溫和,實則暗藏深意:
- 當歸: 當歸具有養血活血之功,可滋養肝血,改善因肝血不足引起的目疾。
- 羌活: 羌活可祛風除濕,通絡止痛,能疏散外邪,同時緩解因氣血不?引起的眼部不適。
- 沙苑子: 藥效,沙苑子具有滋陰固精、強腰壯骨的功效。然而,原文並未說明此藥,推測該藥可能為「蒺藜」之誤,蒺藜有疏肝解鬱、平肝潛陽、明目之效,能針對肝膽鬱熱或肝陽上亢引起的眼疾。
- 蟬蛻: 蟬蛻具有解熱鎮咳、消腫利尿的功效,可疏散風熱,有助於減輕眼部紅腫。
- 荊芥: 荊芥具有發汗解表、透疹止癢的功效,可疏散風邪,幫助驅散體內風熱。
- 甘草: 甘草具有和中緩急、潤肺止咳之功,可調和諸藥,並能緩和藥性,避免過於峻烈。
總體而言,補膽散通過養血、疏肝、祛風、清熱等多重作用,調整肝膽功能,緩解因肝虛或膽虛引起的眼部疾病。其組方雖看似平淡,但能針對病機,實現「膽以瀉為補」的目的。
針對古籍病症分析:
- 黑白內外障翳: 此為本方主治,多因肝膽功能失調,導致氣血不能上榮於目所致。
- 目赤昏暗,起黑雲,大角紅: 屬肝虛火旺證,肝木虛弱導致心火上炎,血熱上行,侵犯眼目。
- 迎風冷淚多膜而昏痛: 亦為肝木生心火,肝木失疏,導致火旺,損傷目竅。
- 紫色?肉堆滿眼: 屬肝之虛熱,因肝火上炎,使血侵於目所致。
綜合上述分析,補膽散針對肝膽失調導致的各種眼疾具有一定的療效。
傳統服藥法
當歸2錢,羌活2錢,蒺藜2錢,蟬蛻2錢,荊芥2錢,甘草2錢。
上為末。
每服2錢,米湯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補膽散, 出處:《異授眼科》。 組成:當歸2錢,羌活2錢,蒺藜2錢,蟬蛻2錢,荊芥2錢,甘草2錢。 主治:膽虛,黑白內外障翳。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