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槐膠散為傳統中醫藥方,用於治療風濕痹痛、關節疼痛等症狀。其組方精妙,其中一味關鍵藥材為白花蛇(又稱金钱白花蛇),此藥性溫、味甘、有毒,歸肝經。白花蛇善能搜風通絡,具有強烈的袪風除濕、活血止痛之效,尤宜於風寒濕邪侵襲所致的肢體麻木、關節疼痛。根據《本草綱目》記載,白花蛇能「透骨搜風,活血解毒」,對風濕痹證有顯著療效。在槐膠散中,白花蛇與其他藥材相配伍,共同發揮協同作用,增強藥力,達到祛風濕、通經絡、止痹痛的目的。但因其有一定毒性,臨床應用時需嚴格控制劑量,避免中毒反應。中醫認為,合理運用白花蛇,可使藥方效果更佳,是治療風濕類疾病不可或缺的一味良藥。
槐膠散中加入獨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寒,止痛止癢:獨活性溫,具有祛風濕、止痛止癢之效。槐膠散主治風寒濕邪引起的皮膚瘙癢、紅腫、疼痛等症,獨活能疏散風寒,解除肌膚表面的病邪,並止痛止癢,緩解患者的不適。
- 引藥下行,直達病所:槐膠散中以槐花、槐角等清熱涼血藥為主,獨活則起到引藥下行,直達皮膚病所的作用,使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達到治療目的。
槐膠散中包含白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祛風止痛:白附子性溫,具有祛風止痛、消腫散結的功效。槐膠散主治風濕痹痛,白附子可配合槐花、地榆等藥材,共同發揮祛風止痛的功效,緩解患者的疼痛症狀。
- 活血化瘀:白附子還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有助於改善因風溼痹痛導致的局部血液循環障礙,緩解腫脹疼痛。
白附子在槐膠散中,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發揮藥效,達到治療風濕痹痛的目的。
槐膠散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疏風止癢: 防風味辛甘,性微溫,具有疏散風邪、止癢止痛之效。槐膠散主治瘡瘍腫毒,常伴隨皮膚瘙癢、紅腫熱痛等症狀,而防風能有效疏散風邪,止癢止痛,緩解症狀。
- 引藥入肌: 防風氣味芳香,能引藥入肌,增強藥效。槐膠散中含有槐花、黃柏等苦寒之藥,防風的辛溫之性可助其藥力透達病所,發揮更好的療效。
槐膠散中加入全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清熱解毒,熄風止痙:全蠍性寒,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熄風止痙的功效。槐膠散以槐花、槐米清熱涼血,而全蠍可進一步加強此功效,用於治療熱毒熾盛、血熱妄行所致的風熱頭痛、眩暈、痙攣等症。
二、通絡止痛,消腫散瘀:全蠍有通絡止痛、消腫散瘀的功效。槐膠散中槐花、槐米具有收斂止血作用,全蠍則可輔助其通絡止痛,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筋傷、瘀血腫痛等症。
槐膠散中加入乾薑,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一、 溫陽散寒,助槐花清熱止血:槐花性涼,善清熱涼血,但脾胃虛寒者服用易傷陽氣,導致止血效果減弱。乾薑性溫,入脾胃經,可溫陽散寒,助槐花清熱止血,使藥效更為顯著。
二、 調和藥性,防止寒涼傷胃:槐膠散以槐花為君藥,性涼,配伍其他涼性藥物,如生地、丹皮等,容易寒涼傷胃。乾薑性溫,可調和藥性,防止寒涼傷胃,使藥物更易於服用和吸收。
槐膠散中添加天南星,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天南星性溫,味辛,具有解毒消腫、止痛散結的功效。槐膠散中以槐花、槐角等清熱涼血,但對於熱毒壅盛、疼痛難忍的症狀,單靠清熱涼血不足以消解,天南星的加入則可增強其解毒消腫的效力,促進炎症消退,緩解疼痛。
- 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天南星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作用。槐膠散多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病症,天南星的加入可促進血液循環,化解瘀血,疏通經絡,達到止痛的效果。
總而言之,天南星在槐膠散中的加入,不僅增強了其清熱解毒的功效,更能活血化瘀,通絡止痛,使方劑整體療效更佳。
槐膠散中加入天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疏風止痙,平肝熄風: 天麻性平味甘,入肝經,具有疏風止痙、平肝熄風的功效。槐膠散治療風熱上攻、肝風內動所致的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等症,天麻可有效平息肝風,緩解痙攣,改善頭部不適。
- 補益肝腎,改善眩暈: 天麻還具有補益肝腎之效。槐膠散針對肝腎不足、氣血虧虛所致的眩暈,天麻可補益肝腎,促進氣血生化,改善頭部供血,從而緩解眩暈症狀。
槐膠散中加入麝香,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槐膠散主治跌打損傷,瘀血腫痛。麝香性溫通開竅,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 開竅醒神,通經絡: 麝香具有開竅醒神、通經絡的作用,能促進氣血運行,疏通經絡,加速傷口癒合,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減輕疼痛。
因此,麝香在槐膠散中起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開竅醒神、通經絡的多重作用,有助於快速緩解跌打損傷導致的疼痛和腫脹。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槐膠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破傷風」及其引發的經絡拘急症狀,如口眼歪斜、四肢拘急、腰背強硬等。破傷風在中醫理論中屬「外風」侵襲筋脈,導致氣血痺阻、筋脈失養而攣急。方中重用祛風通絡、熄風止痙之品,針對風邪內動、經絡不通之病機,意在舒展筋脈、調和氣血。
組成邏輯及治療原理:
祛風通絡:
- 白花蛇(酒浸):善搜剔經絡風邪,透達關節,為治破傷風要藥。
- 獨活、防風:辛溫解表,祛風勝濕,協同白花蛇疏泄外風,舒緩經絡。
- 白附子:性烈上行,專祛頭面風痰,治口眼歪斜。
熄風止痙:
- 乾蠍、天南星:化痰熄風,通絡解痙,針對破傷風之筋脈拘急。
- 天麻:平肝熄風,緩解肝風內動所致肢體強直。
溫通行滯:
- 乾薑、槐膠:乾薑溫中散寒,槐膠(槐樹脂)苦寒清熱,可能取其「寒溫並用」以調和氣血,防止風邪化熱。
開竅醒神:
- 麝香:芳香走竄,開通經絡壅滯,助藥力直達病所。
配伍特點:
- 風藥為主:集中祛風解痙藥,體現「急則治標」思路,直攻風邪。
- 動靜結合:白花蛇、麝香行散力強,配天麻、南星以沉降鎮痙,防辛散過度。
- 外用內服協同:以薄荷汁、酒調服,酒助藥勢上行外達,薄荷清涼透表,緩解筋急。
潛在治療原理推測:
破傷風之筋脈拘急,可能與風邪挾痰瘀阻塞絡脈相關。此方通過祛風藥解除表邪,熄風藥舒緩痙攣,溫通藥改善氣血運行,麝香則助藥穿透血腦屏障(以現代角度解讀),從而緩解神經肌肉之強直。方中寒溫並用(如槐膠配乾薑),或為調節炎症反應(傳統所謂「風火相煽」)之巧妙設計。
傳統服藥法
槐膠2兩,白花蛇2兩(酒浸,去皮骨,炙令微黃),獨活1兩,白附子1兩(炮裂),防風1兩(去蘆頭),乾蠍半兩(微炒),乾薑半兩(炮裂),天南星半兩(炮裂),天麻1兩,麝香1分(細研)。
上為細散,入麝香研令勻。
每服研薄荷汁半合,入酒3合,暖令溫,調服1錢,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使用時應遵醫囑。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槐膠散, 出處:《聖惠》卷二十一。 組成:槐膠2兩,白花蛇2兩(酒浸,去皮骨,炙令微黃),獨活1兩,白附子1兩(炮裂),防風1兩(去蘆頭),乾蠍半兩(微炒),乾薑半兩(炮裂),天南星半兩(炮裂),天麻1兩,麝香1分(細研)。 主治:破傷風。口眼偏斜,四肢拘急,腰背強硬。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