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牛膝天麻丸中加入川牛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通絡,祛風止痛: 川牛膝性寒,味苦,入肝、腎經,具有活血通絡、祛風止痛的功效。天麻擅長祛風止痙,與川牛膝相輔相成,可有效改善因風寒濕邪入侵所致的頭風、眩暈、肢體麻木等症狀。
- 補益肝腎,強筋壯骨: 川牛膝能補益肝腎,強筋壯骨,與天麻一同入藥,可增強藥效,更全面地改善因肝腎不足導致的頭暈目眩、腰膝酸軟、筋骨不健等病症。
牛膝天麻丸中包含天麻,主要是因為天麻具有以下兩項功效:
- 平肝熄風: 天麻性平味甘,入肝經,具有平肝熄風之效,可治療頭暈目眩、肢體麻木、抽搐痙攣等症狀,而牛膝則善於補肝腎、強筋骨,二者相配,可增強平肝熄風的作用。
- 止痛定驚: 天麻亦能止痛定驚,對於風濕痺痛、頭痛、神經痛等症狀,也有較佳的療效。與牛膝配合,可加強止痛的效果,並緩解因疼痛引起的驚悸不安。
因此,牛膝天麻丸中包含天麻,是為了充分發揮其平肝熄風、止痛定驚的功效,達到治療目的。
牛膝天麻丸中加入麝香,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 活血通絡,止痛消腫: 麝香性溫通開竅,能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對於因氣血瘀滯、經絡不通所致的頭痛、頭暈、肢體麻木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 開竅醒神,鎮痛止痙: 麝香具有開竅醒神之效,能提振精神,解除昏迷,並能鎮痛止痙,對於因風寒濕邪入侵,導致的頭風、眩暈、肢體痙攣等症狀有較佳的緩解效果。
因此,牛膝天麻丸中加入麝香,旨在增強其活血通絡、止痛消腫、開竅醒神、鎮痛止痙之效,達到治療頭風、眩暈、肢體麻木、痙攣等症狀的目的。
牛膝天麻丸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經散寒,助藥力達病所: 肉桂性熱,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絡之效。牛膝天麻丸以補益肝腎、祛風止痛為目的,而肉桂的溫陽作用,能促進藥物經絡流通,更好地將藥效送達病竈部位,提高藥效。
-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 牛膝天麻丸中多為寒涼藥物,加入肉桂可以起到溫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寒涼,損傷陽氣。同時,肉桂的辛溫之性,能更好地配合天麻、牛膝等藥物,協同發揮祛風止痛、舒筋活絡的功效。
牛膝天麻丸中加入全蠍,是基於其通經活絡、止痙定痛的功效。
全蠍性寒,味辛鹹,入肝、腎經,具有疏通經絡、散瘀止痛的作用。其毒性較強,但藥用價值很高,常用於治療風濕痹痛、中風半身不遂、痙攣抽搐、跌打損傷等症。
牛膝天麻丸主要用於治療肝腎不足、風寒濕痹、筋骨疼痛、肢體麻木、頭昏目眩等症。全蠍的加入,可以加強通經活絡、止痙定痛的效果,進一步緩解患者的病症。
牛膝天麻丸為一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肝風內動、筋骨痿弱等症狀。在該方劑的組成中,包含了白花蛇這一成分。白花蛇,在中醫裡是一味重要的祛風濕、通絡止痛的藥材,其性溫、味甘、有毒,歸肝經。根據中醫理論,白花蛇能強力驅散風濕邪氣,對於因風濕所致的肢體麻木、關節疼痛有顯著療效。
在牛膝天麻丸中,白花蛇與其它成分如牛膝、天麻等相輔相成,共同發揮疏風除濕、活血通絡的作用。牛膝補肝腎、強筋骨;天麻平肝息風、定驚止痠。三者結合,既可增強整體方劑的祛風濕效果,又能平衡白花蛇的毒性,使其功效更為安全可靠。因此,白花蛇在牛膝天麻丸中的應用,是經過中醫學長期實踐驗證的有效組合之一,對於改善風濕性疾病及相關神經系統疾病的症狀具有重要意義。
牛膝天麻丸中加入檳榔,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促進血液循環,活血化瘀:檳榔性溫,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對於因氣血瘀滯導致的頭痛、頭昏、肢體麻木等症狀,檳榔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流情況,從而緩解病症。
- 配合天麻,增強藥效:天麻擅長平肝熄風,止痙止痛,但其偏於清熱,而檳榔性溫,可與天麻相輔相成,溫和補益,增強藥效。同時,檳榔的活血化瘀作用亦可幫助天麻藥力更好地到達病竈,發揮其功效。
牛膝天麻丸方劑中加入獨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祛風濕止痛:獨活性溫,味辛,歸肝經、膀胱經,具有祛風濕、止痛的功效。與牛膝、天麻等藥材相配,可加強祛風濕止痛的效果,緩解因風寒濕邪引起的頭痛、頭暈、肢體麻木、腰膝痠痛等症狀。
- 活血化瘀通絡:獨活還能活血化瘀,通經絡,配合牛膝的活血通絡功效,有助於改善血液循環,促進局部組織修復,進一步緩解疼痛,改善痺症。
牛膝天麻丸中加入防風,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祛風止痛: 防風味辛溫,具有祛風止痛的功效。牛膝天麻丸以補肝腎、祛風濕、止痛為主要功效,而防風能協同其他藥材,更有效地祛除風邪,緩解疼痛。
- 疏通經絡: 防風入肝經,具有疏通經絡、行氣止痛的功效。牛膝天麻丸治療的風濕痹痛往往伴隨經絡不通,防風可以幫助疏通經絡,使藥力更好地發揮作用。
總而言之,防風的加入,既能加強祛風止痛的效果,又能促進藥物流通經絡,使藥效更佳。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牛膝天麻丸之傳統功效主治與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榮虛衛實,肌肉不仁,遍身(疒帬)重,皮膚瘙癢,頭目昏倦」。其病機核心在於 營血不足、衛氣壅滯,導致氣血運行失調,風邪內生或外襲,表現為:
- 肌肉不仁、遍身沉重:因營虛不能濡養肌膚腠理,衛氣鬱滯而濕濁停留,經絡受阻,故肢體麻木、沈重。
- 皮膚瘙癢:風邪鬱於肌表,或血虛風燥,衛實不得宣散而生癢。
- 頭目昏倦:風痰上擾清竅,或氣血不能上榮頭面所致。
此證屬 本虛標實,以營血不足為本,風、濕、痰瘀阻絡為標。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一)藥物配伍分析
牛膝(君藥):
- 酒浸後增強活血通經之力,性善下行,可引血、引藥至下肢,兼補肝腎強筋骨,針對「榮虛」之本。
天麻(臣藥):
- 息風止痙,平抑肝陽,善治風痰上擾之頭暈、肢體麻木,酒浸後增強其通絡之效。
祛風通絡藥組:
- 白花蛇肉:搜剔深伏之風邪,通絡止痙。
- 獨活、防風:祛風勝濕,舒緩周身沈重瘙癢。
- 乾蠍:息風止痙,通絡止痛,助天麻解痺阻。
理氣開竅藥組:
- 麝香:辛香走竄,開通經絡瘀滯,助藥力透達。
- 檳榔:行氣化濕,降氣通腑,調暢氣機。
溫經助陽藥:
- 桂枝:溫通經脈,助衛陽之運行,散寒解肌。
(二)配伍邏輯
全方以 補營活血為基礎,祛風通絡為標,體現「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法:
- 養血濡筋:牛膝補肝腎、活血,奠定營血基礎。
- 息風通絡:天麻、白花蛇、全蠍搜風剔邪,解除經絡痺阻。
- 宣透衛氣:防風、獨活、桂枝調和營衛,散表濕。
- 氣血並調:麝香、檳榔行氣活血,使氣行則血行。
(三)治療原理
- 榮虛衛實:透過牛膝補益肝腎、桂枝溫衛,調和營衛失衡。
- 肌肉不仁:風痰阻絡,以天麻、蠍、蛇類藥息風通絡,活血藥改善局部循環。
- 皮膚瘙癢:防風、獨活祛風透表,配合牛膝養血以治風燥之根。
- 頭目昏倦:天麻平肝息風,麝香開竅醒神,氣血上榮則神清目明。
三、綜論
此方適用於 風痰瘀血阻絡,兼見血虛 之證,屬「標急本緩」者。以「通補並用」為特點,尤其重視蟲類藥與芳香藥的配合,增強搜風透絡之效。若痰濕偏重,可酌加化痰藥;若血虛甚者,宜合四物湯之類,以標本兼顧。
傳統服藥法
牛膝(酒浸,切,焙)2兩,天麻(酒浸,切,焙)1兩半,麝香(研)1分,桂(去粗皮)1分,乾蠍(炒,去土)半兩,白花蛇肉(酒炙)半兩,檳榔(銼)3分,獨活(去蘆頭)3分,防風(去叉)1兩。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5丸,薄荷酒送下,荊芥湯亦可,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補益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牛膝天麻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九。 組成:牛膝(酒浸,切,焙)2兩,天麻(酒浸,切,焙)1兩半,麝香(研)1分,桂(去粗皮)1分,乾蠍(炒,去土)半兩,白花蛇肉(酒炙)半兩,檳榔(銼)3分,獨活(去蘆頭)3分,防風(去叉)1兩。 主治:榮虛衛實,肌肉不仁,遍身(疒帬)重。皮膚瘙癢,頭目昏倦。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