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順散

大順散

DA SHUN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局方》卷二

熱性指數

33

寒性指數

5

熱/寒比例

極熱 (6.6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2%
心經 22%
肺經 16%
胃經 11%
腎經 11%
肝經 11%
大腸經 5%
脾經
心經
肺經
胃經
腎經
肝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大順散中包含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緩解副作用:甘草性甘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大順散中常含有多種藥材,性味各異,甘草可以平衡藥性,避免藥物相互衝突,降低副作用,使藥效更溫和、更易被身體接受。
  2. 補氣益脾,增強體力:甘草具有補氣益脾、緩解疲勞的作用。大順散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等症狀,甘草的補氣功效可以增強患者體力,幫助其恢復健康。

大順散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溫中散寒:乾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嘔止瀉的功效。對於寒邪客於中焦,導致脘腹冷痛、嘔吐、腹瀉等症狀,乾薑可以起到溫中散寒的作用,緩解患者的症狀。
  2. 助陽化氣:乾薑還具有溫陽化氣的作用,可以促進脾胃的陽氣運化,增強消化功能,改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問題。對於脾胃虛寒、氣血不足的患者,加入乾薑可以起到溫補脾胃、促進氣血生化作用。

大順散中包含杏仁,主要原因有二:

  1. 潤肺止咳:杏仁性味苦甘,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降氣平喘的功效。對於燥邪犯肺、肺氣不降所致的咳嗽、喘息、痰多等症,杏仁可與其他藥材配合,起到潤肺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
  2. 消積化痰:杏仁還具有一定的消積化痰作用。對於飲食不節、脾胃不和所致的食積、腹脹、胸悶等症,杏仁可以與其他消食化積的藥材配合,起到消食化積、降氣止嘔的作用。

總而言之,杏仁在大順散中發揮著潤肺止咳、消積化痰的功效,是藥方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大順散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脾、腎經,具有溫陽散寒、補火助陽、引火歸元之功效。對於寒凝氣滯、陽虛不振等症狀,肉桂能溫煦陽氣,促進氣血運行,起到溫陽散寒的作用,與方中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協同奏效。
  2. 引藥入腎: 肉桂性善下行,能引藥入腎,有助於藥物深入腎臟,發揮其治療作用。對於腎陽虛衰、腰膝冷痛等症狀,肉桂能引導其他藥物直達病所,更有效地溫補腎陽,改善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大順散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主治「暑濕傷中、陰陽氣逆」之證,涵蓋範圍甚廣,重點如下:

  1. 暑熱夾濕,脾胃失調:因「冒暑伏熱,引飲過多」導致外熱內濕,濕困脾胃,出現「水穀不分,清濁相乾」,反映於霍亂嘔吐、泄瀉煩渴等症。
  2. 寒熱錯雜,升降失常:暑為陽邪,但過食生冷或濕滯中焦,可轉為「陰暑」,症見腹痛吐瀉、脈沉微,屬寒濕偏重;而「煩悶、痢下赤白」則提示濕熱下注,寒熱夾雜。
  3. 臟腑虛冷,氣機逆亂:若素體陽虛,暑濕更易損傷脾陽,表現爲「臟腑冷熱不調,食少體倦」,需溫中兼調氣機。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甘草(炒)

    • 甘緩和中,炒後增強溫脾之功,能緩解吐瀉急迫,協調諸藥。
    • 白沙炒至「八分黃熟」,減其涼性,轉為溫補,契合「陰暑」需溫之病機。
  2. 乾薑

    • 辛熱溫中,散寒止嘔,針對「臟腑冷」「腹痛吐瀉」之寒象。
    • 與甘草合炒(甘草乾薑湯思路),加強振奮脾陽、化飲除濕之力。
  3. 杏仁(炒)

    • 苦溫降氣,宣利肺與大腸,「炒」減其潤性,偏於溫通。
    • 能調節「陰陽氣逆」,通暢氣機以助分清泌濁,改善霍亂泄瀉。
  4. 肉桂(炙)

    • 補火助陽,溫通血脈,針對「脈沉微」之裡寒,助乾薑恢復脾腎陽氣。
    • 後下搗散,保留辛香之性,引火歸元兼解「心腹煩悶」。

全方配伍特點

  • 溫中為主,兼顧降逆:以乾薑、肉桂溫脾腎,杏仁降肺氣,甘草調和,共奏「升降並調」之效。
  • 炒製調整藥性:甘草、乾薑、杏仁均經炒製,去其寒涼或潤滯,全方偏溫燥,契合寒濕困脾或陰暑證。
  • 標本兼治:既溫陽散寒治本,又通過杏仁宣肺、甘草緩急治標,適用於暑濕夾寒的複雜病機。

推論應用場景
此方適用於夏季貪涼飲冷後,出現嘔吐清涎、泄瀉如水、腹冷痛、倦怠脈沉等「陰暑」證候,或寒濕偏重的赤白痢疾。然若純屬暑熱熾盛(陽暑)或陰虛內熱者,則非所宜。

傳統服藥法


甘草(銼寸長)30斤,乾薑4斤,杏仁(去皮尖,炒)4斤,肉桂(去粗皮,炙)4斤。溫中散暑。
上先將甘草用白沙炒及八分黃熟,次入乾薑同炒,令薑裂,再入杏仁又同炒,候杏仁不作聲為度,用篩隔淨,後入桂,一處搗羅為散。
每服2錢,水1中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如煩躁,井花水調下,不拘時候;以沸湯點服亦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大順散性溫熱,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牙齒緊閉口張不開上吐下瀉腹痛胰臟炎霍亂慢性腎衰竭細菌性食物中毒嘔吐大腸激擾綜合症腹瀉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多痰噁心反胃

相同名稱方劑


大順散, 出處:《局方》卷二。 組成:甘草(銼寸長)30斤,乾薑4斤,杏仁(去皮尖,炒)4斤,肉桂(去粗皮,炙)4斤。 主治:溫中散暑。主治:冒暑伏熱,引飲過多,脾胃受濕,水谷不分,清濁相乾,陰陽氣逆,霍亂嘔吐;臟腑冷熱不調,泄瀉多渴,心腹煩悶,痢下赤白,腹痛後重;中陰暑,食少體倦,發熱作渴,腹痛吐瀉,脈沉微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