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廣順散中包含甘草,主要原因有二:
-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解毒和緩解藥物副作用的作用。廣順散中多為辛溫燥烈之藥,甘草的加入可減輕藥物的燥性,避免傷及脾胃,使藥性更平和,更易被人體吸收利用。
- 增強療效: 甘草能補脾益氣,與其他藥物配合使用,可以增強藥效,更有效地治療疾病。例如,甘草與黃芪搭配使用,可增強補氣固表之效,更利於治療氣虛證。
總之,甘草在廣順散中起到調和藥性、緩解副作用和增強療效的重要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之一。
廣順散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溫陽散寒:肉桂味辛甘、性熱,具有溫陽散寒、通經活絡的作用。廣順散主治寒凝氣滯所致的腹痛、腹瀉等症狀,肉桂的溫陽散寒作用有助於驅散寒邪,緩解疼痛,促進腸胃蠕動。
2. 助藥力:肉桂性溫燥,可促進其他藥物的藥力發揮,提升藥效。廣順散中其他藥物如芍藥、厚朴等,其藥性偏寒涼,肉桂的溫陽作用可平衡藥性,使藥物更有效地發揮作用。
總之,肉桂在廣順散中起到溫陽散寒、助藥力等作用,有助於增強藥效,治療寒凝氣滯所致的腹痛、腹瀉等症狀。
廣順散中加入乾薑,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溫中散寒: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回陽通脈的作用。廣順散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寒所致的腹痛、泄瀉等症狀,乾薑能溫暖脾胃,驅散寒邪,有助於緩解疼痛和腹瀉。
- 助藥力: 乾薑能促進藥物吸收,增強藥效。廣順散中其他藥物,如肉桂、附子等,也具有溫陽散寒的作用,乾薑的加入能起到協同作用,使藥效更加顯著。
廣順散中包含烏梅,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收斂固澀: 烏梅味酸性收斂,能固澀止瀉,適用於脾胃虛弱、腸胃不和引起的腹瀉。廣順散主治久瀉不止,烏梅可收斂腸道,減少糞便排出,緩解腹瀉症狀。
- 生津止渴: 烏梅性寒,能生津止渴,適用於津液不足、口渴咽乾等症。廣順散中加入烏梅,除了收斂止瀉之外,也能補充津液,緩解口乾症狀,改善整體病症。
廣順散中加入紫蘇葉,主要基於其解表散寒、行氣寬中的功效。
紫蘇葉性溫,味辛,入肺經,能散寒解表,對於風寒感冒所致的發熱、頭痛、惡寒等症狀有較好療效。同時,紫蘇葉還能行氣寬中,對於因寒邪阻滯所致的胸悶、腹脹等症狀亦有緩解作用。
因此,在廣順散中加入紫蘇葉,可有效協同其他藥物,達到解表散寒、行氣寬中的目的,進而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主治功效
廣順散主治功效分析
廣順散,出自《奇效良方》及《楊氏家藏方》,其組成包含炙甘草、肉桂、炮乾薑、烏梅肉及紫蘇葉。兩書皆明確指出,此方主治「中暑煩渴」。以下將根據藥材功效與主治症狀,分析其治療原理:
病機分析:
中暑煩渴,主要病機為暑邪侵襲,耗傷津液,導致陰虛內熱,故見煩渴。此時,體內陽氣亦因暑熱耗散,呈現氣陰兩傷之象。
治療原理:
廣順散的組方,旨在補氣生津、溫陽散寒、調和脾胃,以達到緩解中暑煩渴的目的。其治療思路可概括為:
- 生津止渴,斂陰護正:
- 烏梅肉 酸澀收斂,能生津止渴,有助於恢復因暑熱耗傷的津液。其性酸溫,亦能收斂虛脫之氣,防止津液過度流失,達到斂陰護正之效。
- 溫陽散寒,發散暑邪:
- 肉桂 性熱,能溫經散寒,補火助陽。其可幫助恢復因暑熱耗散的陽氣,並輔助發汗,將體內暑邪驅散。
- 乾薑 辛熱,能溫中散寒,健脾暖胃。此藥能溫陽健脾,促進氣機運行,助長發汗散邪之效。
- 紫蘇葉 性溫,能發汗解表,行氣化痰。能助肉桂、乾薑發散體表暑邪,同時理氣寬中,以緩解暑邪引起的胸悶不舒等症狀。
- 調和脾胃,緩解不適:
- 甘草 性平,能調和諸藥,且能補氣健脾。其可調和脾胃功能,使水液運化正常,以輔助生津止渴,同時緩解因暑邪侵襲導致的胃腸不適。
綜合分析:
廣順散的配伍,體現了「急則治標,緩則治本」的原則。方中烏梅肉重在斂陰生津,以緩解煩渴之標;而肉桂、乾薑、紫蘇葉則重在溫陽散寒,發散暑邪,以恢復陽氣,祛除病邪,是為治本之法。甘草則兼顧調和諸藥與補氣健脾之功,使全方作用和諧。諸藥合用,既能解暑熱,又能補益正氣,達到標本兼治之效,使中暑煩渴之症得以緩解。
此方運用溫散之藥,並非一味苦寒清熱,而是溫中兼以散邪,生津兼以斂陰,體現了中醫治療的整體觀與辨證論治思想。此方在治療中暑煩渴時,若患者有發熱等症狀,則需根據實際情況加減藥物,以達到更好的療效。
傳統服藥法
甘草3兩半(炙),肉桂(去粗皮)1兩,乾薑(炮)1兩,烏梅肉1兩半(焙乾),紫蘇葉半兩。
上為細末。
每服2錢,冷水調下;沸湯調服亦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廣順散,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三。 組成:甘草3兩半(炙),肉桂(去粗皮)1兩,乾薑(炮)1兩,烏梅肉1兩半(焙乾),紫蘇葉半兩。 主治:中暑煩渴。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