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桂大順散

JIANG GUI DA SHUN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3

寒性指數

5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2%
心經 22%
肺經 16%
胃經 11%
腎經 11%
肝經 11%
大腸經 5%
脾經
心經
肺經
胃經
腎經
肝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9

方劑組成解釋

薑桂大順散中加入乾薑,主要是為了其辛溫散寒、和胃止嘔的功效。

乾薑性溫,味辛,歸脾、胃、肺經,具有溫中止嘔、散寒解表、回陽救逆的功效。方中以乾薑配合生薑、桂枝等溫熱藥,共奏散寒止嘔、調和脾胃之效。此外,乾薑還有溫通經脈、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有助於緩解因寒凝血瘀導致的腹部冷痛、嘔吐等症狀。因此,乾薑是薑桂大順散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薑桂大順散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腎、脾經,具有溫陽散寒、活血通絡之功效。可溫暖脾胃,驅散寒邪,促進氣血運行,改善因寒邪阻滯所致的腹痛、腹瀉等症狀。
  2. 助陽化氣:肉桂能溫補腎陽,助陽化氣,增強脾胃消化功能,促進腸道蠕動,利於排泄,有助於改善消化不良、腹脹、便祕等症狀。

總之,肉桂在薑桂大順散中起到溫陽散寒、助陽化氣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治療脾胃虛寒、寒凝氣滯所致的腹痛、腹瀉、腹脹等病症的功效。

薑桂大順散中加入杏仁,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潤肺止咳: 杏仁性味甘苦微溫,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降氣化痰的功效。對於因寒邪客肺、痰氣阻滯所致的咳嗽、氣喘等症狀,杏仁可以起到疏通氣道、化痰止咳的作用。
  2. 調和藥性: 薑桂大順散以溫熱藥為主,杏仁的加入可以起到緩和藥性、防止燥熱傷陰的作用。此外,杏仁還可以增強藥物的滑利性,幫助藥物更好地發揮功效。

薑桂大順散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 調和藥性: 薑、桂性溫熱,甘草性甘平,加入甘草可緩和薑桂的燥烈之性,避免傷陰,使藥性更平和,更易於人體吸收。

二、 增強療效: 甘草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氣益脾、調和諸藥的功效。加入甘草可增強薑桂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療效,使藥效更顯著。

主治功效


薑桂大順散

中藥方劑「薑桂大順散」,主要成分包括乾薑、肉桂、杏仁、甘草。該方劑具有嘔吐酸水,脈搏弦緊而遲緩的功效。

杏仁

杏仁,又名甜杏仁、苦杏仁,為薔薇科植物杏的種子,在中醫中常被用於治療多種疾病,具有止咳平喘、潤腸通便、降氣、生津止渴、驅蟲殺蟲等功效。杏仁富含維生素E、維生素B羣、蛋白質等,為呼吸系統保健之品,可治咳嗽痰多;其含有的油脂具有潤滑腸道的作用,而苦味則能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出糞便,常與柏子仁、郁李仁等同用,具有增強潤腸通便的作用,適用於腸燥便祕;杏仁味苦、性溫,入肺、大腸經,具有降氣止咳平喘,潤腸通便之功效,用於咳嗽氣喘,胸滿痰多,血虛津枯,腸燥便祕等症;杏仁中含有豐富的脂肪油、蛋白質、維生素E等營養成分,具有潤肺生津、止咳平喘、滑腸通便的作用,本品味甘,入肺經,能潤肺止咳,益氣生津,為潤肺止咳之佳品。

甘草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乾薑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感冒、腹痛、腰痛、脾胃寒證、消化不良、腹瀉、吐血、便血、崩漏、經血不調、痛經、月經過多、咳嗽氣喘痰多清稀等病症。乾薑不僅具有藥用價值,還可以作為日常食品添加,具有促進消化、增強食慾、消炎止痛、促進血液循環等作用。

肉桂

肉桂性溫,味辛甘,歸心、肝、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

對陽虛體弱、手足冰涼、陽痿宮冷、經血不暢、痛經、血瘀、血栓性疾病、寒痹腰痛、胸痹、陰疽、心腹冷癰、寒疝作痛、閉經、痛經、月經不調、陰道濕熱、脾胃虛寒、陽虛畏寒、腹痛吐瀉、月經不調、血虛萎黃、心腹冷痛等症具有良好的療效。

總結

中藥方劑「薑桂大順散」,主要成分是乾薑、肉桂、杏仁、甘草,主治功效是嘔吐酸水,脈搏弦緊而遲緩。該方劑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潤腸通便、降氣止咳平喘、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有實熱、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胃潰瘍胃及十二指腸炎慢性腎衰竭細菌性食物中毒嘔吐胃酸食道逆流噁心反胃

相同名稱方劑


薑桂大順散, 出處:《症因脈治》卷二。 組成:乾薑、肉桂、杏仁、甘草。 主治:嘔吐酸水,脈弦遲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