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驚湯

SHI JI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辨證錄》卷九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3%
肝經 18%
胃經 15%
肺經 11%
心經 9%
大腸經 7%
心包經 4%
三焦經 4%
腎經 2%
小腸經 2%
膽經 2%
脾經
肝經
胃經
肺經
心經
大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腎經
小腸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釋驚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緩解驚悸不安:白芍性微寒,入肝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緩急止痛之功效。對於因肝血不足、心神不寧而引起的驚悸不安,白芍能起到滋養肝血、安神定志的作用,從而達到緩解驚悸的功效。
  2. 配合其他藥材:釋驚湯中通常會搭配其他安神定志的藥材,如茯苓、遠志、酸棗仁等。白芍可以與這些藥材協同作用,加強安神定志的功效,使藥效更為顯著。

因此,白芍的加入,不僅能緩解驚悸不安,更能與其他藥材相互配合,共同發揮安神定志的功效。

釋驚湯中包含當歸,主要原因在於其養血安神的作用。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養血安神之效。

對於驚悸不安、心神不寧等症狀,當歸能通過補血,使心血充盈,心神安定,達到安神之效。此外,當歸亦可調和氣血,使氣血運行通暢,進一步緩解驚悸不安。

因此,釋驚湯中加入當歸,可以起到養血安神、緩解驚悸的作用,進一步提高方劑的療效。

釋驚湯中包含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疏肝解鬱,理氣止痛: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肝經。其能行氣解鬱,疏肝理氣,並能止痛。驚悸、心神不安多因肝鬱氣滯所致,木香能疏肝解鬱,使氣血調和,心神安寧。
  2. 燥濕健脾,助消化:木香亦具有燥濕健脾之效,能促進脾胃消化功能,改善因脾胃虛弱而導致的驚悸、心神不寧等症狀。

因此,釋驚湯中加入木香,可通過疏肝理氣、燥濕健脾等作用,達到安神定驚、改善心神不寧的功效。

釋驚湯中加入大黃,主要是考慮其瀉熱通便、清熱解毒的作用。

首先,大黃具有瀉熱通便的功效,可以清除腸胃積熱,解除因熱邪內擾所致的驚悸、煩躁等症狀。

其次,大黃亦有清熱解毒的效力,能清泄外感熱毒,尤其適合治療因熱毒入血所致的驚厥、神志不清等症狀。

因此,釋驚湯中加入大黃,有助於快速清除體內熱毒,達到清熱解毒、鎮驚安神的作用。

釋驚湯中包含枳實,主要原因如下:

  1.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 枳實味苦酸,性寒,入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之功效。驚悸、心慌、胸悶等症狀,多與肝氣鬱結、氣機不暢有關,枳實能疏肝理氣,使氣機通暢,從而達到止痛安神之效。
  2. 消食導滯,化積消痞: 枳實亦具消食導滯之效,對於食積停滯所致的胸悶、腹脹、心慌等症狀,亦能起到緩解作用。

因此,釋驚湯中加入枳實,旨在疏肝理氣,行氣止痛,消食導滯,以達到治療驚悸、心慌、胸悶等症狀的目的。

釋驚湯中加入白芥子,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 祛風止痙: 白芥子辛溫,入肺經,具有溫肺化痰、散寒止痛、祛風止痙之效。對於因風寒痰濁阻滯經絡而引起的驚厥、抽搐、肢體麻木等症狀,白芥子可以通過溫經散寒、化痰止痙來改善。

二、 宣肺利氣: 白芥子性溫,能宣肺利氣,有助於疏通肺氣,促進氣血運行,改善因肺氣鬱阻而導致的驚悸、失眠、心慌等症狀。

釋驚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寧心安神:茯苓味甘淡,性平,入心、脾、腎三經,具有寧心安神、健脾利濕的功效。釋驚湯主要用於治療驚悸不安、失眠多夢等症狀,茯苓能安撫心神,消除驚恐,有助於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
  2. 健脾利濕:茯苓能健脾利濕,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水液代謝。驚悸不安常與脾虛濕困有關,茯苓能健脾利濕,改善脾胃運化功能,從而間接緩解驚悸不安。

因此,茯苓在釋驚湯中起着寧心安神、健脾利濕的雙重作用,有助於整體改善患者的症狀。

釋驚湯中加入枳殼,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解鬱,開胸寬膈: 枳殼味苦酸,性寒,入脾、胃經,具有行氣解鬱、消食化積的功效。對於因肝氣鬱結、脾胃不和所致的驚恐不安,枳殼可疏肝解鬱,理氣寬胸,使氣機通暢,解除心胸鬱悶,達到安神定驚的效果。

2. 降逆止嘔,和胃止瀉: 枳殼還具有降逆止嘔、和胃止瀉的作用。對於因脾胃虛弱、氣逆上衝所致的嘔吐、腹瀉,枳殼可降逆止嘔,和胃止瀉,穩定胃氣,進而達到安神定驚的效果。

總而言之,釋驚湯中加入枳殼,旨在通過行氣解鬱、降逆止嘔等功效,達到安神定驚、消除驚恐不安的治療目的。

釋驚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 調和藥性: 釋驚湯多爲辛溫燥烈之品,容易傷陰耗氣。甘草性甘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緩和藥性之功效,可以減輕其他藥物的燥烈之性,防止傷陰耗氣。

二、 增強療效: 甘草能益氣補脾,還能緩解其他藥物的毒副作用,起到協同作用,增強釋驚湯的安神定驚效果。此外,甘草還具有解毒、止痛等功效,進一步提高藥效。

「釋驚湯」方劑中加入麥芽,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和胃消食:麥芽味甘性涼,具有消食健胃的功效。驚癇發作常與脾胃不和、氣機鬱滯有關,麥芽能促進消化吸收,改善脾胃功能,從根本上調理氣機,緩解驚癇發作。
  2. 清熱解毒:麥芽性涼,能清熱解毒,對於某些因熱邪內擾導致的驚癇,麥芽能起到清熱解毒、平息肝陽的作用。

因此,麥芽在「釋驚湯」中起到和胃消食、清熱解毒的功效,有助於治療驚癇,達到止驚安神的目的。

釋驚湯中包含山楂,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1. 消食化積:山楂味酸甘,性微溫,入脾胃經。其能消食化積,行氣散瘀,對於因食積內停、痰熱內蘊而致驚悸不安者,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2. 活血化瘀:山楂同時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改善心脈瘀阻,緩解心悸、心慌等症狀。對於因氣血運行不暢而導致的驚恐不安,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綜上,山楂在釋驚湯中,可起到消食化積、活血化瘀的功效,有助於改善因食積內停、痰熱內蘊或氣血瘀阻所致的驚悸不安症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釋驚湯 」

釋驚湯,由白芍、當歸、木香、大黃、枳實、白芥子、茯苓、枳殼、甘草、麥芽、山楂等藥材組成,具有斂陰潛陽、疏肝解鬱、健脾益氣等功效。主治痰飲嘔吐、腹痛腹瀉、氣滯血瘀等症狀。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木香性溫、味辛,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

枳實性溫味酸苦,具有理氣行氣、降逆化痰、寬中消脹之效。

白芥子性溫,味辛,具有溫補陽氣、溫化寒痰、補益脾胃、行氣通絡、利水消腫等功效。

茯苓性平,味甘淡,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枳殼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甘草性味甘平,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麥芽性甘、平,具有健脾胃、消食化積、行氣理氣、溫裡溫中、除煩等功效。

山楂中藥功效齊全,具有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活血化瘀、降氣、清熱利尿、安神等多種功效。

釋驚湯適用於偶爾食用難以消化的食物,忽然受到驚嚇,痰液包裹著食物而不能消化,飲食減少,身體憔悴,面色黃瘦,忽冷忽熱,多年來無法治癒。

傳統服藥法


白芍1兩,當歸5錢,青木香3錢,大黃3錢,枳實1錢,白芥子3錢,茯苓3錢,枳殼1錢,甘草5分,麥芽1錢,山楂10粒。
消痰降食,專走兩脅之間,開其驚氣。
水煎服。1劑而痰食盡下,不必再劑。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疏肝理氣、和胃消食的功效,適合偶食難化之物,忽然動驚,痰裹其食而不化,飲食減少,形體憔悴,面色黃瘦,顫寒作熱,數載不癒的患者使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老年人、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釋驚湯, 出處:《辨證錄》卷九。 組成:白芍1兩,當歸5錢,青木香3錢,大黃3錢,枳實1錢,白芥子3錢,茯苓3錢,枳殼1錢,甘草5分,麥芽1錢,山楂10粒。 主治:消痰降食,專走兩脅之間,開其驚氣。主治:偶食難化之物,忽然動驚,痰裹其食而不化,飲食減少,形體憔悴,面色黃瘦,顫寒作熱,數載不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