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參定喘湯
REN CAN DING CHUAN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保命歌括》卷二十五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偏熱 (1.75)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人參定喘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氣益肺:人參性溫味甘,具有補氣益肺之效。喘症多因肺氣不足,氣虛不固所致。人參可以補益肺氣,增強肺臟的功能,從而緩解喘息症狀。
2. 扶正固本:人參可以增強機體抵抗力,提高免疫功能,對於長期患有哮喘,體質虛弱的患者,人參可以扶正固本,增強體質,預防哮喘反覆發作。
人參定喘湯中加入陳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降逆:陳皮味辛、苦,性溫,具有理氣降逆、燥濕化痰的功效。喘咳多因肺氣上逆,痰濁壅肺所致,陳皮可疏肝理氣,降逆止咳,有助於緩解喘息症狀。
- 健脾益氣:陳皮亦具健脾益氣之效,可增強人參補氣之力,使補氣而不滯,更能有效緩解氣虛所致的喘咳。此外,陳皮還可調和藥性,使藥物更易於吸收和發揮作用。
人參定喘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調和藥性,緩解藥性偏燥: 人參定喘湯以人參、黃芪等溫補藥物為主,容易燥熱。甘草性甘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性偏燥的作用,防止藥物過於燥熱而傷陰。
- 增強補益效果,提高療效: 甘草與人參、黃芪等藥物相配,能增強補益效果,提高藥效。甘草能調和脾胃,增強人參、黃芪的補氣作用,使藥物更好地發揮滋補肺氣、固護津液的功效。
人參定喘湯中加入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宣肺止咳: 杏仁性味苦甘,入肺經,具有宣肺止咳、化痰平喘的功效。對於因肺氣閉塞、痰濕阻肺所致的咳嗽、喘息、胸悶等症狀,杏仁能有效疏通肺氣,化解痰濁,達到止咳平喘的作用。
- 配合人參補氣: 人參定喘湯中的人參,具有補氣益肺、固本培元的作用。而杏仁宣肺化痰,可以避免人參補氣過於滋膩,導致痰濕內停,反而加重喘咳。兩者相輔相成,達到補氣化痰、止咳平喘的效果。
人參定喘湯中加入木香,主要有以下原因:
- 降逆止喘: 木香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降逆止嘔的功效。對於因脾胃氣虛、痰濁上逆所致的咳嗽喘息,木香能起到降逆止喘的作用,輔助人參補氣,共奏止喘之效。
- 和胃降逆: 木香能理氣解鬱,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減少痰濁的生成。同時,其降逆止嘔之功,可防止氣逆上衝,加強止喘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人參定喘湯」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蠱脹有喘」:
「蠱脹」為古病名,多指因氣滯、水停、血瘀所致之腹脹如鼓,伴隨呼吸困難(喘)。其病機可能與脾虛氣弱、肺氣壅滯相關,導致水濕停聚、氣機逆亂,上迫於肺而作喘。方名「定喘」點明核心在於平喘,兼顧蠱脹之氣滯水停。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人參(君藥)
- 補益肺脾之氣,固本培元。肺氣足則肅降有權,脾氣旺則運化水濕,從根源改善氣虛導致的喘逆與脹滿。
杏仁(臣藥)
- 苦降肺氣、止咳平喘,專治氣逆上沖之喘。其「去皮尖」減毒性,「炒」增溫潤之性,助肺氣宣降。
陳皮(佐藥)
- 理氣健脾、燥濕化痰,解氣滯之脹滿。與人參相配,補而不滯;與杏仁相合,調暢氣機以助平喘。
木香(佐藥)
- 行氣止痛、醒脾消脹,針對「蠱脹」氣機壅塞。其辛香走竄,能疏通三焦氣滯,間接減輕肺氣上逆。
甘草(使藥)
- 甘緩和中,調和諸藥,並助人參補益之功。
蘇葉湯送服
- 蘇葉辛溫,宣肺解表、行氣寬中,可增強全方宣降肺氣、解鬱開脹之效。
三、方劑配伍特點
- 攻補兼施:人參補氣固本,配伍陳皮、木香行氣消脹,適用於虛實夾雜之喘脹。
- 標本同治:杏仁降肺定喘治標,人參健脾益氣治本,共調肺脾功能。
- 氣水並調:陳皮、木香行氣化濕,間接助水濕運化,緩解蠱脹之病理基礎。
四、推論延伸
此方以「氣滯氣虛」為核心病機,推測「蠱脹有喘」當見:腹脹喘促、氣息短弱、胸悶痰阻、舌淡苔白膩等表現。全方通過補氣行滯、降肺化濕,使氣機通暢,肺得肅降,喘脹自平。
傳統服藥法
人參1兩,陳皮(去白)5錢,甘草5錢,杏仁(去皮尖,炒)1兩(另研),木香3錢。
上為末。
每服3錢,濃煎蘇葉湯調,食遠服。3服喘即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加重病情。
- 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忌食辛辣、油膩、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人參定喘湯, 出處:《保命歌括》卷二十五。 組成:人參1兩,陳皮(去白)5錢,甘草5錢,杏仁(去皮尖,炒)1兩(另研),木香3錢。 主治:蠱脹有喘。
人參定喘湯, 出處:《局方》卷四(續添諸局經驗秘方)。 組成:人參(切片)1兩,麻黃(去節)1兩,甘草(炙)1兩,阿膠(炒)1兩,半夏曲1兩,桑白皮1兩半,五味子1兩半,罂粟殼(蜜刷,炙)2兩。 主治:丈夫、婦人遠年近日肺氣咳嗽,上喘氣急,喉中涎聲,胸滿氣逆,坐卧不安,飲食不下;肺感寒邪,咳嗽聲重,語音不出,鼻塞頭昏;小兒久病,肺氣喘急,喉中涎聲,胸膈不利,嘔吐痰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