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毒丸

JIE DU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瘡瘍經驗全書》卷六

熱性指數

25

寒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9%
胃經 13%
脾經 11%
肺經 11%
大腸經 11%
腎經 7%
心經 5%
小腸經 5%
心包經 5%
三焦經 5%
肝經
胃經
脾經
肺經
大腸經
腎經
心經
小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14

方劑組成解釋

主治功效


解毒丸

組成:白芷、斑蝥、全蠍、胡桃仁、大黃。

功效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主治:下疳初起。

:下疳是一種由細菌感染引起的口腔疾病,主要症狀是口腔內出現潰瘍、疼痛。解毒丸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以用於治療下疳。

文獻參考

  1. 《[本草綱目](/dic/55)》:白芷「主疳腫,解毒,消腫,止痛。」
  2. 《本草備要》:斑蝥「治疳腫,疳瘡,疳毒。」
  3. 本草從新》:全蠍「治疳腫,疳瘡,疳毒。」
  4. 《本草正》:胡桃仁「治疳腫,疳瘡,疳毒。」
  5. 《本草新編》:大黃「治疳腫,疳瘡,疳毒。」

傳統服藥法


半夏(醋浸1宿,漉出曬乾)1斤,甘草(炙,銼)1斤,赤茯苓(去黑皮)2兩。
上為細末,生薑自然汁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4丸,加至8丸,新汲水迭下;如昏悶不省者,生薑自然汁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解毒丸有瀉下的作用,服用後可能會出現腹瀉、腹痛等症狀。如果出現這些症狀,可以適當減少服用量或暫停服用。

相關疾病


陰莖潰爛前列腺炎肺炎霍亂膀胱炎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癤和癰細菌性食物中毒痲風 [漢生氏病]丹毒麻疹軟性下疳膀胱惡性腫瘤(膀胱癌)妄想狀態口腔炎及相關病灶

相同名稱方劑


解毒丸, 出處:《黴瘡證治》卷下。 組成:白面8錢,大黃4錢,雄黃2錢半,蝮蛇1錢半,蜈蚣1錢半,血竭1錢半,乳香1錢,沒藥1錢,輕粉5分。 主治:梅毒。

解毒丸, 出處:《普濟方》卷二八六。 組成:大黃5錢,黃連5錢,桅子5錢,黃芩5錢,牽牛1兩,滑石1兩。 主治:中外諸邪毒癰腫瘡,筋脈拘攣,寢汗咬牙;一切熱毒驚悸。五淋,便濁,痔漏。

解毒丸, 出處:《普濟方》卷四○四。 組成:雄黃1分,巴豆27粒(去油),鬱金1分(一方加半夏1分)。 主治:解諸藥毒。主治:小兒瘡痘毒勝,身熱癰疽,咳嗽有痰,氣急,並瘡痘正出,傷食肚疼。

解毒丸, 出處:《瘡瘍經驗全書》卷六。 組成:白芷1兩,斑蝥49個(二物和一處,用酒拌濕透,文火炒燥,揀去斑蝥,用白芷),全蠍1兩,胡桃肉1兩,(二物新瓦上焙微焦),生大黃1兩(曬燥)。 主治:下疳初起。

解毒丸, 出處:《普濟方》卷二五一。 組成:山豆根3兩,闆藍根2兩,甘草4兩(炙),山茨菇3兩,土馬鬃2兩,續随子仁2兩,黃藥子2兩,大黃1兩,紫河車3兩,木通2兩,盆消2兩,五味子2兩,藿香2兩,寒水石2兩,雄黃2兩,貫眾2兩,白僵蠶2兩,乾葛1兩,茜草根1兩,薄荷2兩,綠豆粉3兩,百藥煎2兩,朱砂1兩,麝香半兩。 主治:解世間一切不測等毒。主治:諸惡物,蠱毒,砒毒,菌毒,河豚魚毒。

解毒丸, 出處:《潔古家珍》。 組成:滑石1兩,黃芩1兩,貫眾1兩,茯苓1兩,山梔子1兩,乾薑1兩,草龍膽1兩,大豆1兩,青黛1兩,甘草1兩,薄荷1兩,寒水石1兩,益智仁半兩,縮砂仁半兩,大黃半兩,山豆根半兩,生地黃半兩,桔梗半兩,百藥煎半兩,紫河車半兩,粉花(即豆粉)半兩,馬勃半兩,闆藍根半兩,黃藥子半兩。 主治:補真益氣,化毒除風,發散瘟疫毒邪之氣。主治:一切積滯不解,停留作毒,上焦壅熱,咽喉不利,口乾多渴;伏暑煩悶,霍亂不寧;山嵐瘴氣,食毒酒毒,吐逆不定;遊風丹毒,迷惑昏困,不省人事,虛煩發躁;赤眼口瘡;四時傷寒,瘟疫毒邪;四方人不服水土;一切諸毒;婦人血暈不省。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