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潰瘍」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潰瘍,病證名。《周禮.天官》:「瘍醫下士八人,掌腫瘍、潰瘍……」中醫習慣上把自潰或切開的瘡面統稱為潰瘍,有別於現代醫學所指缺乏愈合傾向的瘡面為潰瘍的含義。中醫潰瘍多屬虛證。治宜調補氣血,醒脾健胃,組方可用十全大補湯、人參養榮湯等;外治可用各類去腐生肌散(膏)。如潰後仍焮腫而痛者,為熱毒未盡,應以清熱解毒為主。證治可參見癰、疽、瘡瘍各條。
潰瘍,是一種皮膚或黏膜組織的缺損,通常是由於感染或外傷引起的。中醫認為,潰瘍多屬虛證,是由於氣血不足、脾胃虛弱、陰虛火旺等原因導致的。因此,治療潰瘍時,首先要調補氣血,醒脾健胃,滋陰降火。常用的中藥有黃芪、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當歸、熟地、白芍、川芎、丹參、赤芍、桃仁、紅花等。外治可用各類去腐生肌散(膏)。
潰瘍的症狀主要包括:潰瘍面疼痛、流膿、出血、周圍紅腫、灼熱感等。如果潰瘍面較大,還可能出現發熱、盜汗、口乾舌燥、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狀。
潰瘍的治療方法,根據病因和症狀的不同,可分為以下幾種:
- 氣血不足型:症見潰瘍面疼痛、流膿、出血,周圍紅腫,灼熱感,伴有乏力、面色蒼白、食欲不振、大便溏薄等。治療宜以補氣養血、活血化瘀為主,可用黃芪、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當歸、熟地、白芍、川芎、丹參、赤芍、桃仁、紅花等。
- 脾胃虛弱型:症見潰瘍面疼痛、流膿、出血,周圍紅腫,灼熱感,伴有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腹脹、便溏等。治療宜以健脾益胃、消食化滯為主,可用白朮、茯苓、甘草、山藥、扁豆、陳皮、砂仁、神曲、麥芽等。
- 陰虛火旺型:症見潰瘍面疼痛、流膿、出血,周圍紅腫,灼熱感,伴有口乾舌燥、咽喉乾燥、盜汗、失眠等。治療宜以滋陰降火、清熱解毒為主,可用生地、白芍、玄參、麥冬、天冬、沙參、玉竹、知母、黃柏、黃連、赤芍、丹參、赤芍、桃仁、紅花等。
潰瘍的預防方法,主要包括:
- 保持皮膚和黏膜清潔,避免外傷。
- 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 注意飲食衛生,避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 戒菸戒酒。
- 積極治療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
潰瘍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疾病,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引起嚴重的併發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如果發現自己有潰瘍的症狀,一定要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耽誤病情。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