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子瓜蔞湯

SU ZI GUA LOU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7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6%
脾經 15%
胃經 12%
腎經 11%
肝經 11%
心經 8%
大腸經 7%
小腸經 3%
膀胱經 3%
肺經
脾經
胃經
腎經
肝經
心經
大腸經
小腸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14

主治功效


蘇子瓜蔞湯

整體功效:

熱化痰,平喘止咳。

主治:

痰火發喘。

本方由蘇子、瓜蔞、川貝母、桑白皮、杜仲、茯苓、陳皮、前胡、桔梗、甘草等組成。蘇子、瓜蔞、川貝母、桑白皮清熱化痰;杜仲、茯苓、陳皮、前胡、桔梗、甘草平喘止咳。諸藥合用,共奏清熱化痰,平喘止咳之效。

文獻參考:

  1. 醫學衷中參西錄》卷十三:「蘇子瓜蔞湯,治痰火發喘,咳嗽痰多,胸膈滿悶,喘息不寧。蘇子、瓜蔞、川貝母、桑白皮、杜仲、茯苓、陳皮、前胡、桔梗、甘草各等分。水煎服。」
  2. 中醫方劑學》第十三章:「蘇子瓜蔞湯,清熱化痰,平喘止咳。主治痰火發喘,咳嗽痰多,胸膈滿悶,喘息不寧。」

方劑組成解釋


蘇子味辛、苦,性溫,歸肺、大腸經。具有降氣化痰、平喘止咳之功。本方中蘇子為君藥,其功效為本方之主體。

瓜蔞味苦、辛,性溫,歸肺、大腸經。具有降氣化痰、平喘止咳之功。本方中瓜蔞為臣藥,與蘇子相伍,共奏降氣化痰、平喘止咳之效。

川貝母味苦、甘,性寒,歸肺經。具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之功。本方中川貝母為佐藥,其功效為本方之輔助。

桑白皮味苦、甘,性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肺化痰、止咳平喘之功。本方中桑白皮為佐藥,其功效為本方之輔助。

杜仲味甘、性溫,歸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安胎止咳之功。本方中杜仲為使藥,其功效為本方之佐使。

茯苓味甘、淡,性平,歸心、肺、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益胃、寧心安神之功。本方中茯苓為佐藥,其功效為本方之佐使。

陳皮味苦、辛,性溫,歸肺、脾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止咳平喘之功。本方中陳皮為佐藥,其功效為本方之佐使。

前胡味辛、苦,性溫,歸肺、胃經。具有宣肺降氣、化痰止咳之功。本方中前胡為佐藥,其功效為本方之佐使。

桔梗味辛、苦,性平,歸肺、大腸經。具有宣肺利咽、化痰止咳之功。本方中桔梗為佐藥,其功效為本方之佐使。

甘草味甘、平,歸心、肺、脾、胃經。具有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之功。本方中甘草為佐藥,其功效為本方之佐使。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2. 本方有辛溫燥熱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3. 本方含有川貝母,有毒,不宜過量服用。

相關疾病


氣喘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蘇子瓜蔞湯, 出處:《古今醫徹》卷二。 組成:蘇子(研)1錢,桑白皮(蜜炒)1錢,川貝母(去心,研)1錢,瓜蔞霜1錢,杜仲1錢(鹽水炒),茯苓1錢,廣皮1錢,前胡1錢,桔梗1錢,甘草3分(炙)。 主治:痰火發喘。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東鄰飲

相似度 66%

固金養榮湯

相似度 66%

寧肺清金丸

相似度 63%

清金寧嗽湯

相似度 63%

桔梗前胡湯

相似度 63%

利金湯

相似度 62%

清咽寧肺湯

相似度 60%

定喘化痰湯

相似度 60%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