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順肝益氣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氣益血,扶正祛邪:人參性溫,味甘,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定志等功效。肝氣鬱結易導致氣血不足,而人參能補益元氣,促進氣血運行,從而緩解肝氣鬱結,達到舒肝解鬱、益氣養血的目的。
- 佐以其他藥物,增強療效:順肝益氣湯中常配伍柴胡、白芍、當歸等藥物,人參的補氣作用能協同其他藥物,增強藥效,使其更有效地發揮疏肝解鬱、養血調經的作用。
順肝益氣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血活血,調和肝脾: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養血滋陰、潤腸通便等功效。肝主藏血,脾主運化,當歸能補益肝血,促進脾氣運化,調和肝脾,使氣血運行通暢,從而改善肝氣鬱結、氣血不足等症狀。
- 養血柔肝,緩解肝鬱:肝喜條達,惡鬱滯。當歸能養血柔肝,緩解肝氣鬱結,使肝氣舒暢,有助於改善情緒低落、失眠多夢、胸脅脹痛等肝鬱症狀。
順肝益氣湯為一傳統中醫方劑,主要用於調理肝氣、增強體質。在該方劑的組成中包含了輕粉這一成分,其使用背後有其特定的考量與理論基礎。輕粉,又稱水銀粉,根據中醫藥典籍記載,具有解毒、殺蟲、通便等作用,適用於治療某些皮膚病、瘡癰及腸道寄生蟲等症狀。在順肝益氣湯中加入輕粉,旨在利用其解毒殺蟲之效,輔助調理肝臟機能,並促進氣血運行。
然而,現代醫學認為輕粉含有重金屬汞,長期或過量使用可能對人體產生毒性反應,影響神經系統、腎臟等器官功能。因此,在使用含輕粉的方劑時必須謹慎,應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且需控制劑量,避免產生不良反應。現代中醫臨床應用時往往會尋找更安全的替代品,減少潛在風險,確保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順肝益氣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益氣: 白朮性溫味甘,入脾胃經,能健脾益氣,燥濕利水,對於肝氣鬱結導致的脾胃虛弱、氣血不足有良好的調理作用。肝氣順暢,脾胃健運,氣血生化源源不絕,有助於改善肝氣鬱結之症。
- 補氣固本: 白朮具有補氣固本之效,能提升人體正氣,抵禦外邪侵襲。肝氣鬱結常伴有體虛乏力、易感風寒等症狀,白朮能補氣固本,增強人體抵抗力,從根本上改善肝氣鬱結的體質。
順肝益氣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健脾益氣,助肝氣生發:茯苓性平味甘,入脾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的功效。肝喜條達,脾主運化,脾氣健旺則能更好地供給肝氣,促進肝氣生發,有利於肝臟功能的恢復。
二、利濕化痰,解除肝鬱:肝喜疏泄,若脾失健運,濕氣內阻,容易導致肝氣鬱結,出現胸悶、脅痛等症狀。茯苓利濕化痰,可幫助清除濕氣,解除肝鬱,使肝氣通暢,促進肝臟健康。
因此,順肝益氣湯中加入茯苓,能夠起到健脾益氣、利濕化痰的作用,協同其他藥物,共同達到順肝益氣的功效。
順肝益氣湯中加入熟地黃,是為了補益肝腎,調節氣血,以達順肝益氣之效。
熟地黃性溫,味甘苦,歸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益精填髓之功效。肝腎同源,肝血不足會導致肝氣鬱結,而腎精不足則會影響肝血的生成。熟地黃能滋補肝腎陰血,使肝血充盈,肝氣得以舒展,同時還能促進腎精的生成,為肝血提供源泉,從根本上解決肝氣鬱結的問題。
此外,熟地黃還具有養血安神之效,有助於緩解肝氣鬱結所引起的失眠多夢、心煩易怒等症狀。
順肝益氣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緩肝解鬱:白芍性微寒,入肝經,具有養血柔肝、緩解肝氣鬱結的作用。肝氣鬱結可導致情緒波動、失眠、胸悶等症狀,白芍能緩解肝氣鬱結,使肝氣舒暢,從而改善上述症狀。
- 養血止痛:白芍有養血止痛的功效,能滋養肝血,緩解肝血不足引起的疼痛。順肝益氣湯主要用於治療肝氣鬱結、血虛所致的肝痛、脅痛、失眠等症狀,白芍的養血止痛作用可輔助緩解疼痛,提高治療效果。
順肝益氣湯中加入麥門冬,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養肝: 麥門冬性寒味甘,入心、肺、胃經,具有滋陰潤肺、養心安神之效。肝主疏泄,若肝氣鬱結,易導致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麥門冬能滋養肝陰,緩解肝氣鬱結,使肝氣得以疏泄,心神安定。
- 益氣生津: 麥門冬亦具益氣生津之效。肝氣鬱結,易導致氣機不暢,出現胸悶氣短、口乾舌燥等症。麥門冬能滋陰生津,補充津液,使氣機得以通暢,緩解氣短乏力等症狀。
因此,順肝益氣湯中加入麥門冬,能起到滋陰養肝、益氣生津之效,有助於改善肝氣鬱結所致的各種症狀。
順肝益氣湯中加入陳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健脾: 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行氣消脹、健脾和胃的功效。肝氣鬱結會影響脾胃功能,導致食慾不振、消化不良。陳皮能理氣健脾,促進脾胃運化,有助於改善肝氣鬱結導致的消化不良。
- 疏肝解鬱: 陳皮還有疏肝解鬱的作用。肝氣鬱結會導致胸悶、脅肋脹痛、情緒波動等症狀。陳皮能疏肝理氣,緩解肝氣鬱結,幫助舒緩這些不適。
順肝益氣湯中加入砂仁,主要是基於其 行氣止痛、和胃醒脾 的作用。
砂仁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健脾開胃的功效。對於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脹痛、胃脘不舒等症狀,砂仁能起到疏肝理氣、和胃止痛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有助於達到順肝益氣、和中理脾的療效。
順肝益氣湯中加入神麴,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消食化積,增進脾胃功能: 神麴為麥芽經發酵製成,具有消食化積、健脾開胃之效。肝氣鬱滯常伴隨脾胃不和,影響食慾,神麴可改善消化功能,增強脾胃運化,從而間接疏肝解鬱。
- 理氣和中,協調肝脾: 神麴性味甘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解鬱、和胃止痛之效。肝脾互為表裏,神麴可調節脾胃功能,促進氣血運行,達到疏肝理氣、協調肝脾的作用。
主治功效
順肝益氣湯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肝氣橫逆、噁心嘔吐、思酸解渴、見食憎惡、睏倦欲臥等症狀。
本方中,人參補氣健脾,益氣生津;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輕粉化腐生肌,清熱燥濕;白朮健脾益氣,燥濕利水;茯苓利水滲濕,益氣健脾;熟地黃補血滋陰,益精養肝;白芍平肝息風,養血調經;麥門冬養陰生津,潤肺清心;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砂仁行氣化濕,芳香健胃;神麴消食化積,健脾胃。諸藥合用,共奏養血補氣,疏肝理氣,清熱燥濕之功。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其平肝息風功能可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補血養肝功效可調節肝臟功能,增強其解毒和代謝能力,達到養肝之效;健脾胃功效可治療脾胃虛弱、腹痛泄瀉、陰血不足等症。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理氣行氣方面,陳皮能行氣、燥濕、化痰,常用於濕阻氣滯痰凝所致之肺失宣肅、脾失健運之證。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當歸能促進造血功能,增加血細胞數量,達到補血效果;其活性成分能調節子宮平滑肌,緩解痛經,促進內膜生長,改善月經不調;當歸所含的維生素K等活性成分能增強血管壁張力,促進血小板聚集,達到止血效果。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茯苓可以促進小便的生成和排出,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適用於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等症。茯苓還可以祛風除濕,適用於風濕痹痛、關節炎、水腫等症。
麥門冬味甘性寒,入心肺經,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的功效。用於治療陰虛津虧的各種症狀,如乾咳少痰、口乾咽燥、舌紅少苔;心肺氣陰兩虛所致的咳嗽、氣喘、心悸、失眠;以及熱病津傷、煩躁、身熱、神昏等症狀。
人參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它能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還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人參味甘,性微溫,歸脾、肺經,具有生津止渴、補血、健脾胃等功效。
砂仁性溫味辛,入脾、胃、腎經,具有燥濕、芳香化濕、理氣行氣、止瀉、安胎、健脾胃等傳統代功效。主治濕濁中阻、脘痞不飢、脾胃虛寒、嘔吐泄瀉、妊娠惡阻、胎動不安、腹瀉、腹部不適、氣滯妊娠惡阻、胎動不安、脾虛濕滯、中焦氣滯之證、胃脘脹滿、噁心嘔吐等症狀。它芳香健胃,增強胃腸蠕動,促進胃液分泌,緩解胃脘脹滿、噁心嘔吐等症狀。
熟地黃具有補血、滋陰、益精、補腎、滋補養生等功效。它能補血養血,改善貧血癥狀;滋補肝腎,緩解肝腎陰虛症狀;益精填髓,增強精血;補腎填精,增強腎臟功能;滋補養生,增強體質,延緩衰老。熟地黃常與其他中藥配伍使用,以增強療效。
神麴,又稱神曲、玉麴、麵麴,性甘溫,入脾、胃二經,具有消食化積、健脾胃、除煩等功效。其成分含有酵母菌、維生素 B 羣和蛋白水解酵素,能增進食慾、改善消化不良、腹脹、嘔吐、泄瀉等症狀,同時促進消化液分泌,增強胃腸蠕動,緩解胸痞腹
傳統服藥法
人參1兩,當歸1兩(酒洗),蘇子1兩(炒,研),白朮3錢(土炒),茯苓2錢,熟地5錢(九蒸),白芍3錢(酒炒),麥冬3錢(去心),陳皮3分,砂仁1粒(炒,研),神曲1錢(炒)。
水煎服。1劑輕,2劑平,3劑全愈。
本方方名,《女科證治約旨》引作「順氣益肝湯」。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滋補的功效,孕婦在服用前最好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順肝益氣湯, 出處:《傅青主女科》卷下。 組成:人參1兩,當歸1兩(酒洗),蘇子1兩(炒,研),白朮3錢(土炒),茯苓2錢,熟地5錢(9蒸),白芍3錢(酒炒),麥冬3錢(去心),陳皮3分,砂仁1粒(炒,研),神曲1錢(炒)。 主治:婦人懷娠之後,肝血太燥,肝氣橫逆,惡心嘔吐,思酸解渴,見食憎惡,困倦欲卧。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