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補益母丸

DA BU YI MU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履霜集》卷二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8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4%
心經 16%
腎經 13%
肝經 13%
肺經 13%
胃經 8%
三焦經 5%
心包經 2%
大腸經 2%
脾經
心經
腎經
肝經
肺經
胃經
三焦經
心包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大補益母丸是一種廣泛應用於婦科的中藥方劑,其中益母草作為主要成分之一,具有特殊的療效。益母草的學名為“Leonurus japonicus”,在中醫中被視為調理女性生理的良藥,其主要功效包括促進血液循環、調經止痛、以及補血養血。由於益母草富含多種生物活性成分,如生物鹼和黃酮,能有效舒緩因經期不規則或血虧所引起的各種不適。此外,這種藥材還能增強子宮的功能,對於產後恢復及婦女的整體健康具有重要的幫助。大補益母丸中的益母草不僅在於補充身體所需的營養,還透過其獨特的調理作用,達到平衡陰陽、促進健康的效果。因此,將益母草納入大補益母丸的組成中,是基於其在女性健康領域的優越表現與歷史使用根據,使其成為一種深受婦女信賴的傳統中藥方劑。

大補益母丸中加入香附,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解鬱,理氣止痛:香附性味辛行散,具有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的功效。益母草活血化瘀,但若肝氣鬱結,氣機不暢,則會影響藥效發揮。香附加入可疏通肝氣,促進益母草藥效的發揮,並改善因氣滯血瘀引起的疼痛不適。
  2.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香附與益母草搭配使用,可起到調和藥性的作用,使藥性更加平和,減少副作用。同時,香附的疏肝解鬱功效,也能輔助益母草活血化瘀,增強治療效果。

大補益母丸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固表: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之效。益母草性寒,長於活血化瘀,但可能耗氣傷陽。加入黃耆能補氣固表,防止益母草寒性過於傷陽,維持整體方劑溫和平衡。
  2. 助益母草活血化瘀: 黃耆能補中益氣,使氣血充盈,有利於益母草活血化瘀的功效發揮。同時,黃耆還能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血液運行,進一步增強益母草的藥效。

總之,黃耆在補益母丸中的加入,起到了協調藥性、增強藥效的作用,使藥物更加溫和有效。

大補益母丸中加入人參,主要是考慮到人參的補氣功效。益母草性寒涼,擅長活血化瘀,但若體虛氣弱者服用,容易導致氣血不足,影響藥效。而人參具有補氣益血之功,可助益母草活血化瘀,同時溫補脾胃,避免寒涼藥性傷脾胃。

此外,人參亦能增強益母草止痛、消腫的功效,使得整體藥效更加顯著。因此,大補益母丸中加入人參,不僅能協調藥性,更能提升療效,達到溫補氣血、活血化瘀、止痛消腫的功效。

大補益母丸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健脾益氣:白朮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益母草性寒,長於活血化瘀,但容易損傷脾胃陽氣。白朮配伍,可補脾益氣,防止益母草寒性過強,損傷脾胃,並有助於藥力更好地吸收和傳輸。

2. 促進藥物吸收:白朮能健脾運化,改善脾胃功能,提高機體的吸收能力,促進益母草藥效的發揮。同時,白朮還具有一定的止瀉作用,可避免益母草寒涼性引起腹瀉等副作用。

大補益母丸中加入茯苓,主要有兩個原因:

  1. 健脾利濕,促進藥物吸收: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心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功效。益母草性偏寒,加入茯苓可調和藥性,幫助脾胃運化,促進益母草有效成分的吸收,提高藥效。
  2. 利水消腫,緩解瘀血: 益母草活血化瘀,但容易造成血行過於旺盛。茯苓利水消腫,能減輕益母草活血化瘀後的局部充血,避免藥效過於強烈,同時也能緩解因瘀血造成的腫脹不適。

大補益母丸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活血: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女性常因月經不調、血虛而導致氣血不足,當歸能補益氣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經血量少、色淡等症狀。

2. 溫潤脾胃: 當歸能溫補脾胃,改善脾胃虛弱導致的氣血不足,從根源上解決月經不調的問題。對於脾胃虛寒的女性,當歸可溫補脾胃,使氣血生化充足,進而改善月經狀況。

大補益母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調理女性的身體,特別是在產後或經期不調的情況下。其成分中加入了白芍,是由於其具備多種有益的藥理效果。白芍含有豐富的皁苷和有機酸,能有效補益血液,調節月經,並具有緩解疼痛的作用。

白芍在中醫理論中被視為“補血”和“柔肝”的重要草藥。它能促進血液循環,增加血液的供應,這對於女性來說尤其重要,因為她們在生理週期和生育過程中常常面臨血虧的情況。此外,白芍還能調和肝脾,有助於緩解由於情緒波動引起的身心不適。因此,將白芍納入大補益母丸的配方中,不僅能夠增強補血的效果,還能提升整體的調理作用,有助於女性恢復健康,增強體質。

大補益母丸中加入陳皮,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行氣: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燥濕化痰的功效。益母丸中含有多種藥材,容易造成氣機鬱滯,不利藥效發揮。加入陳皮可起到疏通氣機,促進藥物吸收的作用,使藥力更易到達病竈。

2. 和胃降逆:陳皮還有和胃降逆、止嘔的功效。益母丸主要用於治療婦科疾病,而部分婦科疾病會伴隨胃氣不和、嘔吐等症狀。陳皮的加入可緩解這些症狀,提高患者的耐受性。

大補益母丸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補益腎陰,滋養血脈: 熟地黃性溫,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填精益髓的功效。益母草偏於活血化瘀,而熟地黃能滋陰補血,兩者相配,可更好地改善因血虛所致的月經不調、痛經、崩漏等症。
  2. 輔助益母草活血化瘀: 熟地黃雖屬滋陰藥,但其性溫,能溫煦血脈,使氣血流通,輔助益母草活血化瘀,進一步促進血行,改善經血運行不暢。

大補益母丸中加入砂仁,主要是因為砂仁具有以下功效,有助於提升整體藥效:

  1. 理氣止痛,助藥力流通: 砂仁味辛溫,能行氣止痛,有助於疏通氣血,使益母草等藥材的藥力更順暢地到達病竈,提高藥效。
  2. 溫脾止嘔,緩解藥物副作用: 益母草性寒,服用後可能出現脾胃不適、噁心嘔吐等副作用。砂仁溫脾止嘔,可緩解這些副作用,讓患者更易接受藥物治療。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大補益母丸」

中藥方劑「大補益母丸」,由益母草、香附、黃耆、人參、白朮、茯苓、當歸、白芍、陳皮、熟地黃、砂仁等十一味藥材組成,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利水消腫、健脾胃等功效,主治身體虛弱導致月經不調、月經閉止、吐血、鼻衄、崩血、帶下、胎兒不穩、產後多病等症狀。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1. **益母草:**具有調經止痛、解毒、清熱瀉火、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破血消癥、活血化瘀、安胎等功效。

  2. **香附:**辛散苦降,能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可治療肝氣鬱結引起的胸脅脹滿、脘腹疼痛、食慾不振、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

  3.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4. **人參:**具有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等功效。

  5.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6.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7.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8.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功效。

  9.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10. **熟地黃:**具有補血、滋陰、益精、補腎、滋補養生等功效。

  11. **砂仁:**性溫味辛,入脾、胃、腎經,具有燥濕、芳香化濕、理氣行氣、止瀉、安胎、健脾胃等傳統代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大補益母丸」,由益母草、香附、黃耆、人參、白朮、茯苓、當歸、白芍、陳皮、熟地黃、砂仁等十一味藥材組成,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利水消腫、健脾胃等功效,主治身體虛弱導致月經不調、月經閉止、吐血、鼻衄、崩血、帶下、胎兒不穩、產後多病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益母草8兩(用上截),香附2兩(7制),嫩黃耆3兩(蜜炒),人參2兩(去蘆),白朮3兩(土炒),白茯苓2兩(蒸透),炙草2兩,當歸身3兩(俱酒洗),白芍2兩(酒炒),陳皮2兩,熟地3兩,砂仁2兩(炒)。調經安胎。
為丸服。經不調,龍眼肉、炒棗仁、去心蓮子煎湯送下;經閉,炒桃仁,炒紅花煎湯送下;下血,生地、炒芩、丹皮煎湯送下;小胎不穩,炒芩、陳皮(去自)、蘇梗煎湯送下,俱四、5分為率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大補益母丸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月經稀少牙齦出血

相同名稱方劑


大補益母丸, 出處:《履霜集》卷二。 組成:益母草8兩(用上截),香附2兩(7制),嫩黃耆3兩(蜜炒),人參2兩(去蘆),白朮3兩(土炒),白茯苓2兩(蒸透),炙草2兩,當歸身3兩(俱酒洗),白芍2兩(酒炒),陳皮2兩,熟地3兩,砂仁2兩(炒)。 主治:調經安胎。主治:虛損而經候不調,或因虛損而經閉不行,或因虛損而吐衄崩帶,或因虛損而小胎不穩,或因虛損而産後多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