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白散子方劑中含烏頭,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經散寒,通絡止痛: 烏頭性溫,入心、肺、腎經,具有溫經散寒、通絡止痛的功效,能有效改善寒邪客於經絡所致的肢體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等症狀,與白散子祛風散寒、活血通絡的功效相輔相成。
- 治療頑固性疼痛: 烏頭藥性強悍,針對一些頑固性疼痛,如風寒濕痹、筋骨疼痛等,能發揮更強的止痛效果,但需嚴格掌握劑量及炮製方法,以避免毒性副作用。
白散子方劑中包含天南星,主要源於其燥濕化痰之效。
天南星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祛風止痙、散結消腫、燥濕化痰之功效。白散子方劑多用於治療風寒痰濕阻肺所致的咳嗽、哮喘、胸悶等症狀。
天南星燥濕化痰,可化解痰液,疏通氣道,緩解呼吸困難。同時,其祛風止痙之效可抑制咳嗽,改善症狀。因此,天南星在白散子方劑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是其治病之要藥。
白散子方劑中包含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燥濕化痰: 半夏味辛性溫,入肺脾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白散子方劑多用於治療痰濕阻肺所致的咳嗽、痰多等症狀,而半夏可有效化解痰濕,使痰液易於排出,達到止咳化痰的目的。
- 降逆止嘔: 半夏亦具有降逆止嘔的作用,可針對因痰濕阻滯氣機、上逆犯胃所致的嘔吐、噁心等症狀。白散子方劑中常配伍其他具有降逆止嘔功效的藥物,如生薑、竹茹等,共同發揮止嘔作用,改善患者的胃部不適。
白散子方劑中加入白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祛風濕止痛:白附子性溫,具有祛風濕、止痛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因風寒濕邪入侵所導致的疼痛,尤其對於關節疼痛、肌肉痠痛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 消腫散結:白附子還具有消腫散結的作用,可以幫助排除體內積聚的濕氣,改善水腫、腫塊等症狀,配合白散子中其他藥材,共同發揮疏通經絡、消散瘀阻的效果。
因此,白附子在白散子方劑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能有效改善風濕痺痛、水腫等病症。
白散子方劑中包含羌活,主要是因為羌活具有以下兩點功效,與方劑主治相符:
- 祛風解表: 羌活性辛溫,具有發散風寒、解表止痛的功效,能有效治療風寒感冒引起的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而白散子方劑本身也具有解表散寒的作用。
- 疏通經絡: 羌活可通經絡、散瘀止痛,對於風寒濕邪阻滯經絡所致的肢體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等症狀,能起到舒筋活絡、消腫止痛的效果。白散子方劑常用於治療風寒濕痹、肢體疼痛等病症,羌活的加入可增強其疏通經絡、止痛的效果。
白散子方劑中包含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清熱燥濕: 黃芩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燥濕之效,可治療濕熱所致的瘡瘍、濕疹等皮膚病。白散子主要用於治療皮膚病,而黃芩的清熱燥濕作用能有效控制炎症,促進傷口癒合。
- 解毒消腫: 黃芩具有一定的解毒消腫功效,能減輕皮膚病引起的腫痛、瘙癢等症狀。白散子中常配伍其他清熱解毒藥物,共同發揮解毒消腫的作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白散子」:
白散子為中醫中藥複方,組成藥物包括烏頭、天南星、半夏、白附子、羌活、黃芩等。根據中醫理論,白散子具有溫化痰寒、散結止痛的功效,主治產後痰血積聚阻塞,發作時感到寒冷和發熱,心胸像火燒一樣煩躁。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半夏: 半夏性味溫、辛,歸肺、胃經,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等功效。適用於咳嗽、哮喘、嘔吐、腹脹、水腫等症狀。
黃芩: 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適用於外感熱病,中上焦鬱熱所致的壯熱煩渴、面赤脣燥、溲赤便祕、苔黃脈數,濕熱蘊結、腸燥便祕,輕微出血症,如外傷、牙血,肺熱壅遏,肺失清降所致的咳嗽痰稠、咽喉腫痛等症。
羌活: 羌活性辛溫,歸肺、脾、腎經,具有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功效。適用於外感風寒,惡寒發熱,頭痛身痛等症。
天南星: 天南星性味辛、溫,歸肺、脾經,具有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降氣、燥濕、利水消腫等功效。適用於寒痰阻肺引起的咳嗽、氣喘、胸悶;風濕痺痛、中風、癲癇、破傷風;各種咳喘痰多、痰難咯出之症;胸悶、脹氣、食積不化;風濕性關節炎、痛風、腳氣病等濕熱病症;水腫、淋閉、瘡腫、癰疽等症。
烏頭: 烏頭性味辛、溫,歸肺、腎經,具有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等功效。適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頭痛、鼻塞、喉嚨痛、風濕痹痛、腰痠背痛、中風半身不遂、頭風頭痛、心腹冷痛、陰疽腫毒、瘀血腫痛等症。
白附子: 白附子性溫,歸肺、心、腎經,具有溫通經絡、化痰散結、定驚搐的功效。適用於中風痰壅、口眼歪斜、語言澀謇等寒痰阻滯引起的症狀;含有生物鹼等成分,可疏通痰凝、消散結節,適用於瘰癧痰核、毒蛇咬傷等痰結氣滯引起的症狀;具有定驚搐的作用,可鎮靜安神、平息痙攣,適用於癲癇、驚厥等神經系統疾病。
總結:
中藥方劑「白散子」由烏頭、天南星、半夏、白附子、羌活、黃芩等組成,具有溫化痰寒、散結止痛的功效,主治產後痰血積聚阻塞,發作時感到寒冷和發熱,心胸像火燒一樣煩躁。使用時應在中醫師指導下服用,不可自行用藥。
傳統服藥法
牡蠣3兩(煅,研), 寒水石1兩半(煅,研), 天南星(炮)1分, 白僵蠶(炒,去絲嘴)1分, 龍骨1分。
止疼痛,生肌肉,滅瘢痕。
上為細末。
摻瘡上。
避風將息,勿令著水。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使用時應慎重,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白散子,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五六。 組成:白藥子不拘多少(爲末)。 主治:護胎。主治:妊娠傷寒。
白散子, 出處:《三因》卷十二。 組成:附子1枚(煨熟,新水浸1時久,去皮臍,焙乾)。 主治:久年咳嗽不癒。
白散子,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七五。 組成:栝樓根、知母(焙)、貝母(去心)、甘草(炙,銼)各等分。 主治:小兒咳嗽。
白散子, 出處:《三因》卷十五。 組成:晉礬不拘多少(煅)、輕粉少許。 主治:妬精瘡,癢不可忍,皮膚諸瘡,手抓疽瘡,漏瘡。
白散子, 出處:《普濟方》卷三五五。 組成:大川烏(去皮臍)1兩,南星1兩,半夏1兩,白附子1兩,羌活5錢,黃芩5錢。 主治:産後痰血結滯,發爲寒熱,心胸如火煩躁。
白散子, 出處:《三因》卷二。 組成:大附子(生,去皮臍)半兩,桂府半兩,滑石半兩,園白半夏(湯洗21次)3分。 主治:肝腎虛,爲風所襲,卒中涎潮,昏塞不語,嘔吐痰沫,頭目眩暈,上實下虛,真陰耗竭;兼治陰證傷寒,六脈沉伏,昏不知人;霍亂吐瀉,飲食不進,小便淋瀝不通,眼赤,口瘡,咽喉冷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