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味知母湯
BA WEI ZHI MU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二十三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八味知母湯中包含知母,主要因其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
知母味苦寒,入肺、腎經,能清肺熱、降腎火,並可滋陰潤肺,生津止渴。在八味知母湯中,知母與黃柏、知母等藥物共同作用,起到清熱瀉火、滋陰降火的功效,適用於陰虛火旺、肺熱燥咳、咽乾口渴等症。
此外,知母還有利尿作用,可以幫助身體排出多餘的水分,減輕水腫。因此,知母在八味知母湯中起到多方面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物。
八味知母湯中加入白芍,主要有兩大原因:
- 滋陰柔肝: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的功效。知母性寒,擅長清熱瀉火,但容易耗傷陰血,而白芍的滋陰柔肝作用可緩解知母的燥烈之性,避免傷陰。
- 緩解燥熱症狀:白芍具有涼血止血、緩解燥熱的作用,可配合知母清熱瀉火,從根本上緩解陰虛火旺導致的熱證,如口乾舌燥、心煩失眠、潮熱盜汗等。
總之,白芍的加入,可以使八味知母湯的藥性更為平和,達到滋陰清熱、緩解陰虛火旺的療效,更適合長期服用。
八味知母湯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潤燥: 麥門冬性寒,味甘,入肺、心經,具滋陰潤肺、清心除煩之效。八味知母湯主治陰虛火旺、燥熱傷肺,麥門冬可滋養肺陰,緩解肺燥,使津液充盈,達到清熱潤燥的效果。
- 養心安神: 麥門冬亦能滋養心陰,安神定志。與知母、黃柏等藥物配合,能有效緩解因陰虛火旺導致的心煩失眠、心悸不安等症狀。
綜上所述,麥門冬的加入不僅能滋陰潤燥,更能養心安神,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達到整體療效。
八味知母湯中加入柴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解鬱,和胃降逆:柴胡性微寒,味苦,入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和胃降逆的功效。八味知母湯主治陰虛內熱,津液不足,常伴有肝鬱氣滯、胃氣上逆等症狀。柴胡的加入,可以疏解肝鬱,和胃降逆,使藥效更為全面。
- 配合知母,滋陰降火:知母性寒,味苦,入肺、腎經,具有滋陰降火、清熱生津的功效。柴胡的疏肝解鬱,可以為知母的滋陰降火創造條件,使藥效更為協調,達到更好的療效。
八味知母湯中的澤瀉,其加入的主要原因有二:
一、利水滲濕:澤瀉性寒,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之功,能將體內過多的水濕排出,緩解水腫,並改善因濕邪困阻而致的諸多症狀,如小便不利、身體沉重等。
二、清熱瀉火:澤瀉亦兼具清熱瀉火之效,可輔助知母、黃柏等清熱藥物,更有效地清除體內熱邪,並預防因熱邪耗傷陰津而導致的陰虛火旺。
因此,澤瀉在八味知母湯中,不僅利水滲濕,更能清熱瀉火,協同其他藥物,達到治療陰虛火旺、熱盛傷津等症狀的效果。
八味知母湯中加入石膏,主要是為了清熱瀉火,治療陰虛火旺的症狀。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生津止渴的功效。
由於知母、黃柏等藥材本身偏寒涼,而八味知母湯主要用於治療陰虛火旺,燥熱傷津的症狀,因此加入石膏可以加強清熱瀉火的作用,並防止寒涼藥物過於傷陰。石膏與其他藥材相配合,能更有效地達到滋陰降火、生津止渴的效果。
八味知母湯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瀉火: 黃芩味苦寒,善於清熱瀉火,尤其對於心火亢盛、肺熱咳嗽、以及肝火上炎所致的口舌生瘡、目赤腫痛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 涼血止血: 黃芩具有一定的涼血止血作用,可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出血症狀,例如熱毒血瘀所致的咯血、吐血等。
八味知母湯中的知母、黃柏、生地黃等藥物也有清熱瀉火之功,與黃芩共同發揮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功效,用於治療陰虛火旺、熱病傷津、熱毒壅盛等病症。
八味知母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調和藥性:知母性寒,味苦,容易傷脾胃。甘草味甘,性平,可以緩解知母的寒性,並調和藥性,使藥物更易於被人體吸收利用。
- 增強功效: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的作用。它可以增強知母的清熱瀉火功效,並輔助其他藥材發揮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甘草作為八味知母湯的君藥之一,其調和藥性、增強功效的作用不可或缺,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主治功效
八味知母湯 中藥方劑
知母
- 性寒,味苦。
- 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
- 用於治療熱病煩渴、骨蒸勞熱、肺熱咳嗽、大便燥結、小便不利、陰虛發熱、骨蒸勞熱、肺虛燥咳、消渴、腸燥便祕、肺熱咳嗽、咽喉腫痛、口乾舌燥、肺熱咳嗽、陰虛燥咳、痰黃粘稠、乾咳少痰、胎熱、胎毒、流產等症。
白芍
- 性微寒,味苦、酸。
- 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功效。
- 用於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補血養肝功效可調節肝臟功能,增強其解毒和代謝能力,達到養肝之效;健脾胃功效可治療脾胃虛弱、腹痛泄瀉、陰血不足等症。
麥門冬
- 性甘,味寒。
- 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的功效。
- 用於治療陰虛津虧的各種症狀,如乾咳少痰、口乾咽燥、舌紅少苔;心肺氣陰兩虛所致的咳嗽、氣喘、心悸、失眠;以及熱病津傷、煩躁、身熱、神昏等症狀。
柴胡
- 性微寒,味苦。
- 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的功效。
- 用於治療寒熱往來的半表半里之熱,寒熱往來熱象包括弛張熱與間歇熱,咳嗽痰稠、咽喉腫痛,陽氣下陷之疾,如久瀉脫肛,外感熱病,中上焦鬱熱所致的壯熱煩渴、面赤脣燥、溲赤便祕、苔黃脈數,濕熱蘊結、腸燥便祕,輕微出血症,如外傷、牙血,肺熱壅遏、肺失清降所致的咳嗽痰稠、咽喉腫痛等症,血熱吐衄,氣鬱不暢、氣逆上衝,瘡瘍、腫毒、痢疾等熱毒病症,肝臟和膽囊疾病,小便不利等症。
澤瀉
- 性寒,味甘。
- 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澀精止遺、強筋骨、止嘔、清熱利濕的功效。
- 用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遺精、早洩等男性疾病,骨骼和肌肉組織細胞分裂和生長,提高骨骼和肌肉組織的強度和彈性,增強骨骼和肌肉的力量,消化不良、腹瀉等消化系統疾病,調節神經系統,減輕胃部不適、噁心感。
石膏
- 性寒,味甘。
- 具有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和活絡止痛的功效。
- 用於治療熱病煩渴、小便不利、水腫、暑熱中暑、口瘡咽痛等症;也能止咳平喘,治療邪熱鬱肺、氣急喘促、咳嗽痰稠、發熱口渴等症。
黃芩
- 性味苦、寒。
- 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 可治外感熱病,中上焦鬱熱所致的壯熱煩渴、面赤脣燥、溲赤便祕、苔黃脈數,濕熱蘊結、腸燥便祕,輕微出血症,如外傷、牙血,肺熱壅遏、肺失清降所致的咳嗽痰稠、咽喉腫痛等症,血熱吐衄,氣鬱不暢,氣逆上衝,皆因氣滯而起,瘡瘍、腫毒、痢疾等熱毒病症,肝臟和膽囊疾病,小便不利等症。
甘草
- 性味甘平。
- 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總結
八味知母湯 中藥方劑,主要成分有知母、白芍、麥門冬、柴胡、澤瀉、石膏、黃芩、甘草,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的功效。
傳統服藥法
知母(焙)3分,芍藥3分,麥門冬(去心,焙)3分,柴胡(去苗)3分,澤瀉3分,石膏1兩半,黃芩(去黑心)半兩,甘草(炙)半兩。上為粗末。
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薑1棗大(拍碎),竹葉3-7片,同煎至7分,去滓,食後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清熱瀉火、滋陰降火的功效,因此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八味知母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二十三。 組成:知母(焙)3分,芍藥3分,麥門冬(去心,焙)3分,柴胡(去苗)3分,澤瀉3分,石膏1兩半,黃芩(去黑心)半兩,甘草(炙)半兩。 主治:傷寒數日不解,心躁煩亂,小腹脹急,臍下悶痛,大渴喘乏。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