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心當歸湯

鎮心當歸湯

ZHEN XIN DANG GU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11

熱/寒比例

偏熱 (1.7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9%
肺經 19%
肝經 18%
心經 18%
胃經 8%
腎經 4%
膀胱經 4%
膽經 2%
心包經 2%
大腸經 2%
脾經
肺經
肝經
心經
胃經
腎經
膀胱經
膽經
心包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鎮心當歸湯」中包含「當歸」,主要是基於當歸的以下特性:

  • 補血安神: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養心安神之功效。對於心血不足、心神不安、失眠多夢等症狀有顯著的療效。
  • 調和氣血:當歸能促進血液循環,調節氣血運行,有助於改善心臟供血,穩定心神。

因此,當歸作為「鎮心當歸湯」的主要藥材之一,可以有效地滋養心血,安神定志,達到鎮心安神的效果。

鎮心當歸湯中包含羚羊角,主要是因為其具有清熱解毒、鎮驚安神之效。

羚羊角味鹹性寒,歸心、肝經,具有清熱解毒、鎮驚安神、平肝熄風的功效。其清熱解毒作用可緩解心火亢盛、神志不安等症狀;鎮驚安神則能有效平息驚悸、失眠等症狀;平肝熄風能改善肝陽上亢、頭暈目眩等症狀。

因此,羚羊角在鎮心當歸湯中能夠有效緩解心火亢盛、神志不安、驚悸失眠等症狀,起到鎮心安神的作用。

鎮心當歸湯中加入龍齒,主要基於其鎮心安神、益腎固精的功效。

龍齒,為動物牙齒的化石,味甘、鹹,性平,入心、腎經。其質地堅硬,入心則能鎮心安神,消除心神不寧、驚悸失眠等症狀;入腎則能益腎固精,改善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遺精滑精等問題。

鎮心當歸湯主要用於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健忘、心悸怔忡、心煩不寐等症,龍齒的加入可加強方劑的鎮心安神功效,使療效更佳。

鎮心當歸湯中加入茯神,主要基於其安神定志的功效。茯神味甘、性平,入心、脾經,具有寧心安神、健脾益氣的作用。

方劑中以當歸養血活血,益心脾,但血行旺盛容易導致心神不安,茯神則可以鎮心安神,使血行平和,達到養血安神之效。此外,茯神還能健脾益氣,輔助當歸益氣養血,使心氣充盈,心神安定。

鎮心當歸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安神:人參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益血、安神定志的功效。鎮心當歸湯以當歸養血活血爲主,而人參則可補益心氣,增強心臟功能,兩者相輔相成,共同起到安神定志的作用,對於心神不安、失眠多夢等症狀有很好的療效。
  2. 提高藥效:人參與當歸搭配使用,可以增強當歸的補血活血功效。人參能補益脾胃,促進氣血生化,從而使當歸的補血活血功效更加顯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鎮心當歸湯中加入防風,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疏風止痛,緩解心悸不安: 防風味辛性溫,具有疏散風寒、止痛的功效。心悸不安多因心神不寧,而風邪易擾心神,導致心悸、胸悶等症狀。防風能疏散風邪,解除其對心神的影響,從而緩解心悸不安。
  2. 配合當歸,養血安神: 當歸性溫,味甘,具有補血活血、養血安神的作用。防風能引導當歸藥力直達心經,增強其養血安神之效,使心血充盈,心神安定,達到鎮心安神之目的。

總之,防風在鎮心當歸湯中,發揮著疏風止痛、輔助當歸養血安神的作用,共同達到治療心悸不安的功效。

鎮心當歸湯中加入川芎,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1. 活血行氣,改善血瘀: 川芎味辛性溫,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的功效。當歸則養血活血,兩者配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因氣血瘀滯而引起的胸悶、心悸等症狀。
  2. 疏通經絡,緩解心痛: 川芎能疏通經絡,並能止痛,與當歸共同作用,能有效緩解因心經氣血不通引起的胸痛、心痛等症狀。

總而言之,川芎在鎮心當歸湯中發揮著活血行氣、疏通經絡、止痛的重要作用,有助於改善心臟功能,達到鎮心安神的效果。

鎮心當歸湯中加入杏仁,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1. 潤肺止咳:杏仁性味甘苦,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降氣平喘之效。鎮心當歸湯常用於治療心悸、失眠、心煩,而心悸、失眠等症狀往往與肺氣不足、心神不寧有關,杏仁可以潤肺止咳,緩解肺氣不足,從而改善心神不寧,有利於鎮心安神。
  2. 降逆止嘔:杏仁亦可降逆止嘔,對於因心神不寧引起的胃氣上逆、噁心嘔吐等症狀也有緩解作用,可輔助鎮心安神。

總之,杏仁在鎮心當歸湯中起到潤肺止咳、降逆止嘔的作用,輔助改善心神不寧、心悸、失眠等症狀。

鎮心當歸湯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化痰: 半夏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當心悸、失眠等症狀伴隨痰濕阻滯心胸,氣機不暢時,半夏能有效化解痰濕,使心神安寧。

2. 抑制心悸: 半夏還能抑制心臟過度興奮,減輕心悸症狀。當心神不安,心悸失眠,伴有痰多、胸悶等症狀時,半夏能清痰止咳,安神定志,有助於緩解心悸。

鎮心當歸湯中加入桔梗,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宣肺利氣,開鬱化痰:桔梗味辛性平,入肺經,具有宣肺利氣、開鬱化痰的功效。心悸失眠多因心神不寧、氣血運行不暢所致,桔梗能疏通氣機,使心氣得宣,心神得安。
  2. 利咽開音,協調藥性:桔梗具利咽開音之效,可改善因氣滯血瘀所致的咽喉不適。此外,桔梗能引導藥力下行,協調當歸等藥材的藥性,使藥力更加協調,療效更佳。

鎮心當歸湯中加入石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 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的功效。方中因心火亢盛,導致心神不安,石膏能清心火,使心神寧靜。
  2. 平肝熄風: 石膏還有平肝熄風的功效,可抑制肝陽上亢,防止心火過旺,從而穩定心神,緩解煩躁不安等症狀。

石膏的加入,與方中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共同達到鎮心安神、清熱解毒的效果。

鎮心當歸湯中加入防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消腫,降逆止嘔: 防己性味苦寒,入心、膀胱經,具有利水消腫、祛風濕、止嘔的作用。對於心悸失眠、眩暈等症狀,防己可通過利水消腫,改善心腦循環,達到鎮心安神的效果。同時,對於伴隨嘔吐的患者,防己也能起到降逆止嘔的作用。
  2. 配伍增效,協同作用: 防己與當歸、茯苓等藥物配伍,可加強利水消腫、清心安神的作用,達到整體治療效果。例如,當歸補血養心,茯苓健脾利濕,三者相輔相成,可更有效地改善心悸失眠、眩暈等症狀。

鎮心當歸湯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補氣,助氣行血: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溫陽補氣、通經活絡之效。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能補血活血。二者合用,可溫通血脈,促進氣血運行,改善因氣血不足、寒凝血瘀所致的心悸、失眠等症狀。
  2. 溫通心陽,改善心氣虛寒:心氣虛寒者,常伴有心悸、失眠、面色蒼白、四肢冰冷等症狀。肉桂溫通心陽,可改善心氣虛寒,增強心臟功能,從而緩解心悸、失眠等症狀。

鎮心當歸湯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 調和藥性: 當歸性溫,而生薑亦性溫,二者相合,可溫和藥性,避免過於寒涼,有助於藥物更好地被吸收和利用,更有效地達到安神鎮心之效。

二、 增強療效: 生薑具有解表散寒、和胃止嘔的功效,與當歸搭配,可緩解因心悸、失眠等症狀所伴隨的惡心、嘔吐等不適,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使患者更容易接受治療。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鎮心當歸湯》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中風邪,虛悸恍惚,悲傷,或夢寐不安」,其證候特點為:

  1. 風邪內擾:外風或內風(如肝風)干擾心神,導致神志不穩。
  2. 氣血虛弱:患者多兼有氣虛(如心悸、恍惚)與血虛(如面色不榮、失眠)。
  3. 痰熱鬱滯:風邪挾痰熱上擾,可能見煩躁、夢多、舌苔膩等症。

綜合而言,此方針對「風痰熱交結,兼氣血不足」之證,以鎮靜安神、祛風化痰為主,輔以補益氣血。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祛風鎮驚,平息內風

  • 羚羊角:清肝息風,專治熱極動風、驚癇抽搐。
  • 防風:散外風兼息內風,與羚羊角協同平定風動。
  • 龍齒:重鎮安神,針對虛悸、夢寐不安之症。
  • 石膏:清熱除煩,緩解內熱擾心所致恍惚。

(2)化痰開竅,通利神機

  • 半夏、生薑:化痰降逆,生薑兼制半夏毒性,並助散風邪。
  • 杏仁、桔梗:宣肺化痰,肺氣宣則痰熱不致上蒙心神。
  • 竹瀝(後下):清熱豁痰,加強化痰醒神之效。

(3)補益氣血,扶正固本

  • 人參、茯神:益氣安神,茯神尤擅寧心定志。
  • 當歸、芎藭:養血活血,血足則心神得養。

(4)溫通經脈,調和陰陽

  • 桂(桂枝或肉桂):溫通心陽,助氣血運行,與清熱藥共成寒熱並用之局。
  • 防己:利水滲濕,防痰濕復聚。

三、方劑配伍特點

  1. 標本兼治:以羚羊角、龍齒治標(鎮驚安神),人參、當歸治本(補氣血)。
  2. 動靜結合:芎藭、當歸活血行氣(動),茯神、龍齒安定神志(靜)。
  3. 寒熱並調:石膏、羚羊角清熱,桂、生薑溫通,適合寒熱錯雜之證。

此方體現中醫「祛邪不傷正,補虛不滯邪」的思路,適用於風痰熱擾兼氣血不足之複雜病機。

(分析完畢,未列現代注意事項)

傳統服藥法


當歸(切,焙)2兩,羚羊角(鎊)2兩,龍齒(碎)3兩,茯神(去木)4兩,人參1兩,防風(去叉)2兩,芎藭2兩,杏仁(湯退去皮尖雙仁,炒)2兩,半夏(湯洗去滑7遍)4兩,生薑(與半夏同搗,炒乾)4兩,桔梗(炒)2兩,石膏(碎)3兩,防己(銼)2兩,桂(去粗皮)1兩半。
上為粗末。
每服10錢匕,以水3盞煎至2盞,去滓,入竹瀝1合更煎兩沸,分3服,每日空心、午時、夜臥各1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鎮心當歸湯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服用後可能會出現頭暈、噁心、嘔吐等症狀。如果出現這些症狀,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鎮心當歸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十四。 組成:當歸(切,焙)2兩,羚羊角(鎊)2兩,龍齒(碎)3兩,茯神(去木)4兩,人參1兩,防風(去叉)2兩,川芎2兩,杏仁(湯退去皮尖雙仁,炒)2兩,半夏(湯洗去滑7遍)4兩,生薑(與半夏同搗,炒乾)4兩,桔梗(炒)2兩,石膏(碎)3兩,防己(銼)2兩,桂(去粗皮)1兩半。 主治:中風邪,虛悸恍惚,悲傷,或夢寐不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