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脛丸

JI JI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7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8%
肺經 18%
胃經 11%
心經 11%
脾經 11%
膽經 7%
腎經 7%
大腸經 4%
膀胱經 4%
三焦經 2%
心包經 2%
肝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脾經
膽經
腎經
大腸經
膀胱經
三焦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9

方劑組成解釋

雞脛丸中加入天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潤燥: 天門冬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滋陰潤肺、生津止渴、養胃生津的功效。雞脛丸為補腎壯陽之方,常伴隨腎陰不足、虛火上炎等症狀。天門冬的滋陰作用可緩解腎陰虛,避免燥熱之邪上攻。
  2. 清熱解毒: 天門冬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輔助雞脛丸清除體內熱毒,改善腎虛所致的炎症反應。

總而言之,天門冬在雞脛丸中起著滋陰潤燥、清熱解毒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腎陰不足、虛火上炎等症狀,提升藥效。

雞脛丸方中加入麥門冬,主要是針對其潤肺滋陰、養胃生津的功效。

麥門冬味甘性寒,入肺、心、胃經,能滋陰潤肺,生津止渴,養胃生津,適用於肺陰不足、津液虧損所致的咳嗽、口乾、咽燥等症。

雞脛丸主治腰膝痠軟、筋骨疼痛、下肢痿軟等症,而麥門冬的滋陰潤燥功效,能緩解因陰虛所致的筋骨疼痛,並有助於滋養筋骨,促進其恢復。因此,麥門冬的加入,有助於改善雞脛丸的療效,使其更全面地治療筋骨疼痛等症。

雞脛丸中加入秦艽,主要是因為其祛風濕、止痺痛的功效。秦艽性苦寒,入肝經,能疏散風寒濕邪,並通絡止痛

雞脛丸主要用於治療風濕痹痛、筋骨拘攣等症,而秦艽恰好能針對這些病症的病因病機,起到驅散寒濕、舒筋活絡的作用,從而達到緩解疼痛、恢復肢體活動功能的功效。

雞脛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某些皮膚病及癩病等症,其組成中包含雄黃。雄黃,作為一種具有獨特藥效的礦物藥,主要成分為砷化物,具有抗菌、消炎及解毒等特性。在古代醫學中,雄黃被廣泛應用於消腫止痛以及預防感染,因此在雞脛丸中加入此物質,其目的在於增強方劑的療效。

雄黃的毒性雖引起一定爭議,但其在適量使用下,可發揮顯著療效。由於雞脛丸主要針對某些難以根治的皮膚疾病,雄黃的消炎及抗菌作用正好能補充其他藥材的不足。此外,雄黃在中醫理論中還被認為具有驅邪的功能,有助於調理體內的邪氣,促進身體的自我修復。因此,在整體方劑中,雄黃的存在無疑為治療效果的提升提供了重要的支持。醫者需謹慎掌握劑量,以保證療效與安全之間的平衡。

雞脛丸方中包含雌黃,主要原因有二:

一、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雌黃性寒,味苦,入心、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雞脛丸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筋骨疼痛等症,而雌黃的清熱解毒作用能幫助消散瘀血,消腫止痛,加速傷口癒合。

二、 化瘀生肌: 雌黃具有一定的化瘀生肌作用,能促進傷口癒合,對於骨折、筋骨損傷的治療有輔助效果。雞脛丸中其他藥材如當歸、川芎、骨碎補等,也具有活血化瘀、生肌止痛的功效,與雌黃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治療作用。

雞脛丸方劑中包含天花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天花粉味甘、微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功效。雞脛丸主治濕熱蘊結,筋脈攣急,疼痛腫脹等症,天花粉可以清熱解毒,消除濕熱之邪,緩解疼痛。
  2. 利水消腫: 天花粉能利水消腫,對於濕熱導致的筋脈腫脹,也能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雞脛丸中常配伍其他利水消腫藥物,如茯苓、澤瀉等,與天花粉共同發揮利水消腫的作用,促進水液代謝,減輕腫脹。

雞脛丸中包含黃芩,主要基於其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

  1. 清熱燥濕: 雞脛丸主治濕熱下注所致的腰膝痠痛、小便不利、帶下等症狀。黃芩性寒,入肺、胃、膽經,具有清熱燥濕之效,可有效祛除體內濕熱,改善相關症狀。
  2. 瀉火解毒: 黃芩兼具瀉火解毒之功,可清泄心火、肝火,並解毒消腫。雞脛丸中常伴有濕熱蘊結,黃芩可有效清熱解毒,防止病情加重。

總之,黃芩在雞脛丸中發揮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治療濕熱下注、腰膝痠痛等症狀的效果。

雞脛丸中包含柴胡,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解鬱,調暢氣機: 柴胡性微寒,味苦,歸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升陽舉陷的功效。雞脛丸多用於治療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脹滿、胃脘疼痛、食慾不振等症。柴胡可疏肝解鬱,調暢氣機,使氣血運行通暢,從而緩解肝氣鬱結引起的諸多症狀。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雞脛丸中常與其他藥物配伍使用,如香附、鬱金等,共同發揮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的功效。柴胡的加入,可與其他藥物相互協同作用,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雞脛丸中添加白礬,主要是基於其收斂止血、燥濕止癢的功效。

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收斂作用,可止血止瀉,並能燥濕止癢。雞脛丸主要用於治療溼疹、癬症等皮膚病,而白礬的收斂止癢作用,可以有效抑制皮疹的蔓延,減輕瘙癢症狀。此外,白礬還能抑制細菌和真菌的生長,進一步控制皮膚病的發展。

雞脛丸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祛風止痛: 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祛風解表、止痛止癢的功效。雞脛丸主治風寒濕痹,症見四肢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等,而防風能祛除風寒濕邪,緩解疼痛,改善肢體活動能力。
  2. 通絡止痛: 防風入肝經,能通經絡,疏散風寒濕邪,從而緩解經絡痺阻,改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雞脛丸中的其他藥材如當歸、川芎等也具有活血通絡的功效,與防風配合,能更有效地達到止痛通絡的效果。

雞脛丸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補腎壯陽: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腎經,具有溫陽散寒、補腎壯陽之效。雞脛丸主要用於治療陽虛、腎虛引起的腰膝酸軟、肢體麻木、畏寒肢冷等症狀。肉桂可溫煦腎陽,改善陽虛體質,進而緩解這些症狀。
  2. 通絡止痛,活血化瘀: 肉桂亦有通絡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雞脛丸中常配伍其他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藥材,如當歸、川芎等,共同發揮協同作用,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組織修復,減輕疼痛症狀。

雞脛丸中加入茯苓,主要是因為茯苓具有以下兩方面的功效:

  1. 利水滲濕:雞脛丸主要針對風濕痺痛,而茯苓能利水滲濕,去除體內濕氣,有助於緩解風濕痺痛的症狀。
  2. 健脾益氣:茯苓能健脾益氣,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助於改善風濕痺痛患者的體質,提高治療效果。

總而言之,茯苓在雞脛丸中起到利水滲濕、健脾益氣的作用,有助於緩解風濕痺痛,增強患者體質。

雞脛丸中加入桑白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宣肺止咳: 桑白皮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宣肺止咳、降氣化痰之效。雞脛丸主治風寒咳嗽、痰多氣喘,而桑白皮的宣肺止咳作用可以幫助患者緩解咳嗽症狀,並利於痰液排出。
  2. 利水消腫: 桑白皮亦有利水消腫之效,可助於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減輕咳嗽引發的胸悶、氣短等症狀。雞脛丸中加入桑白皮,可增強其利水消腫之效,有利於患者的整體恢復。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雞脛丸」


雞脛丸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天門冬、麥門冬、秦艽、雄黃、雌黃、天花粉、黃芩、柴胡、白礬、防風、肉桂、茯苓、桑白皮。

雞脛丸具有清熱瀉火,養陰生津,益氣安神的作用,主治兒童患了痙疳病,面黃肌瘦,夜間磨牙,肌肉發熱盜汗,因飲食積滯導致肚子脹大,腳細長,長大後不能走路。

雞脛丸各成分功效介紹:

  • 柴胡: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
  • 防風: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
  •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
  • 麥門冬: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
  • 秦艽:清熱瀉火,祛風除濕,清熱利尿和強筋骨;
  • 肉桂: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
  • 桑白皮: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血;
  • 天花粉:清熱瀉火,止咳化痰,生津止渴,利水消腫,排膿,潤燥,清熱解毒;
  • 天門冬:滋陰,潤肺,清熱,止咳,清熱利尿,清肺熱利咽,潤燥,補氣,止血,清熱解毒;
  • 雄黃:止癢,清熱解毒,驅蟲殺蟲,解毒;
  • 雌黃:廣譜殺蟲,活血化瘀,解毒,止咳化痰,燥濕;
  • 白礬:止血,清熱解毒,止瀉,燥濕,解毒。

總結

雞脛丸是一種常用的中藥方劑,具有清熱瀉火,養陰生津,益氣安神的作用,主治兒童患了痙疳病,面黃肌瘦,夜間磨牙,肌肉發熱盜汗,因飲食積滯導致肚子脹大,腳細長,長大後不能走路。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不可自行服用。
  • 本方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老年人、體弱者慎用。
  • 本方服用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雞脛丸, 出處:《醫方類聚》卷二六○引《施圓端效方》。 組成:天門冬1兩,麥門冬(各去心)1兩,秦艽1兩,雄黃1兩,雌黃1兩,瓜蔞根1兩,黃芩1兩,柴胡(茸)1兩,枯白礬1兩,防風1兩,桂1兩,茯苓1兩,桑白皮1兩,雄雞脛1對(炙),雌雞脛1對(炙)。 主治:常服少病兒肥。主治:小兒驚疳黃瘦,咬牙,肌熱盜汗,食積肚大,腳細,長大不能行。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