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香托裏散

HUO XIANG TUO LI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7

寒性指數

17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5%
脾經 15%
肺經 13%
肝經 11%
胃經 11%
三焦經 6%
小腸經 5%
大腸經 4%
腎經 4%
膀胱經 4%
膽經 4%
心包經 2%
心經
脾經
肺經
肝經
胃經
三焦經
小腸經
大腸經
腎經
膀胱經
膽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9

方劑組成解釋

藿香託裏散以「藿香」為君藥,主要源於其獨特的藥性。藿香性辛溫,入脾、胃經,具有芳香化濕、解暑止嘔、止瀉的功能。方劑中加入藿香,旨在針對暑濕內蘊、脾胃不和所致的症狀,如發熱、惡寒、頭痛、嘔吐、腹痛、腹瀉等。藿香的芳香之氣,可疏散暑濕,溫和脾胃,促進消化,達到治療目的。此外,藿香還有驅蟲止癢的效果,對因暑濕引起的皮膚瘙癢也有輔助作用。

藿香正氣散中加入連翹,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連翹味苦性寒,入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效。藿香正氣散中加入連翹,有助於清熱解毒,緩解因濕熱邪氣侵襲所致的發熱、頭痛、咽喉腫痛等症狀。

二、協同藿香,疏散風寒:連翹亦具有疏散風寒之功效,與藿香相配,能更有效地疏散風寒濕邪,使邪氣得以宣泄外出,進而達到治癒疾病的目的。

藿香正氣散中加入梔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梔子味苦寒,入肝、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藿香正氣散用於治療暑濕感冒,常伴有發熱、口渴、煩躁等症狀,梔子可清熱解毒,緩解熱象。同時,對於暑濕所致的出血,梔子也有很好的止血作用。
  2. 緩解脾胃濕熱: 藿香正氣散主治暑濕,容易導致脾胃濕熱,出現腹脹、腹痛、噁心嘔吐等症狀。梔子入胃經,可清熱瀉火,緩解脾胃濕熱,促進消化,幫助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

藿香托裏散為一方經典的中醫方劑,其組成精妙,各藥材之間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治療作用。其中,當歸作為一味重要成員,其被選用的原因深具學問。當歸,性溫味甘辛,入肝、心、脾經,是中醫常用的補血活血藥材。在藿香托裏散中,當歸主要發揮兩大功能:一是補血養血,因病後體虛或長期失血者常伴有血虛,當歸能滋養血液,恢復體力;二是活血化瘀,對於因外傷或氣滯血瘀導致的疼痛和腫脹,當歸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消除瘀血,減輕症狀。此外,當歸還能調節女性生理機能,對於婦科疾病亦有良好療效。總之,當歸在藿香托裏散中的應用,充分體現了中醫“補中有行,行中有補”的治療原則,使該方既可強身健體,又能治病祛邪。

藿香正氣散中包含木通,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利濕,通利水道: 木通性寒,味甘苦,入膀胱、腎經,具有清熱利濕、通利水道之功效。藿香正氣散以解暑化濕為主,而暑濕內蘊常伴有小便不利,甚至出現水腫等症狀,木通加入可助其清熱利濕,通利水道,使濕邪得以排出,達到解暑除濕之效。
  2. 協同解表,透邪外出: 木通兼具解表之功,可與藿香、佩蘭等藥物協同作用,使表邪得以透發而出,達到解表散寒、化濕解暑的效果。

藿香正氣散中加入白芍,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緩解脾胃氣虛: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緩急止痛的功效。藿香正氣散主要用於治療濕濁內阻、脾胃氣虛所致的感冒、腹痛、嘔吐、泄瀉等症。白芍可以補益脾胃,緩解脾氣虛弱,提高消化功能,使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
  2. 調和藥性:藿香正氣散中含有許多辛溫燥烈的藥物,如藿香、佩蘭、厚朴等,容易耗傷陰津。白芍性微寒,可以緩解藥物的燥熱之性,保護脾胃,防止藥物對機體造成損傷。

藿香正氣散中加入白僵蠶,是基於其祛風止痙的功效。白僵蠶味甘性寒,具有解痙止搐的藥理作用,可有效緩解因風寒濕邪入侵所導致的肢體麻木、痙攣抽搐等症狀。藿香正氣散本身以藿香、佩蘭、厚朴等芳香化濕藥為主,用於治療外感風寒濕邪所致的嘔吐、腹痛、泄瀉等症狀,而白僵蠶的加入則可進一步增強解痙止搐的作用,使藥效更加全面。

藿香正氣散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藿香正氣散以藿香、佩蘭等芳香化濕藥為主,性偏辛溫,易於燥烈。甘草性甘平,味甘,入脾胃經,能調和諸藥,緩解辛溫藥物的燥性,使藥效更平和,避免對脾胃造成損傷。
  2. 增強療效:甘草具備補脾益氣、緩急止痛的功效,與藿香、佩蘭等藥物配合,能更有效地扶正祛邪,增強療效。同時,甘草能緩解藿香、佩蘭等藥物的苦燥之味,使藥物更易於服用。

藿香正氣散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瀉熱解毒: 大黃性寒,味苦,入脾、胃、大腸經,具有瀉熱解毒、清熱瀉下的功效,能清泄腸胃積熱,有助於緩解因暑濕所致的發熱、腹痛、腹瀉等症狀。
  2. 活血化瘀: 大黃兼具活血化瘀之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因暑濕阻滯經絡所致的肢體沉重、疼痛等症狀。

因此,大黃在藿香正氣散中起到瀉熱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有助於治療暑濕所致的各種病症。

藿香正氣散中包含茵陳蒿,是因其具有清熱利濕、利膽退黃之效。

茵陳蒿味苦性寒,擅長清熱利濕,尤其針對濕熱蘊結於上焦,所致的胸悶、脘腹脹滿、嘔吐、發熱等症狀有良好的療效。

而藿香正氣散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寒、濕濁內阻所致的嘔吐、腹瀉、腹痛等症狀,茵陳蒿的加入,可增強方劑清熱利濕之力,有助於驅散濕濁,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藿香正氣散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氣固表: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之效。藿香正氣散的主要功效是解表化濕,但濕邪傷脾,易致脾氣虛弱,表虛不固。黃耆補脾氣,固表邪,可增強機體抵抗力,防止邪氣外侵,使解表化濕功效更加顯著。

2. 協調藥性: 藿香正氣散中,藿香、佩蘭等芳香化濕之品,易耗氣傷津。黃耆補氣生津,可緩解芳香化濕藥物的耗氣傷津之弊,使藥性更加平和,避免副作用。

藿香正氣散中加入川貝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化痰: 川貝母味甘微苦,性涼,具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的功效。與藿香、佩蘭等藥材共同作用,能更有效地清熱解暑、化解暑熱所致的痰濕。
  2. 和解少陽: 藿香正氣散主要用於治療暑濕感冒、胸悶、腹脹、嘔吐等症,而川貝母能清熱化痰,同時又具備和解少陽之功效,能協調脾胃,使藥效更為全面。

總而言之,川貝母的加入,不僅能增強清熱化痰的功效,還能和解少陽,使藿香正氣散的療效更佳。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藿香托裏散」


組成:

  1. 藿香:燥濕、芳香化濕、止嘔、止咳化痰、祛風除濕、健脾胃。

  2. 連翹:清熱瀉火、散風熱、清熱解毒、散結、排膿、利水消腫、止嘔。

  3. 梔子: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

  4.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5. 木通:清熱瀉火、清熱利尿、補血養肝、利水滲濕、排膿、通乳、利尿、利尿通淋、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6. 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7. 白僵蠶: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清熱解毒、清肺熱利咽、散結。

  8.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9. 大黃: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

  10. 茵陳蒿:清熱利濕、退黃、利水滲濕、清熱瀉火、平肝息風、清熱利尿和止癢。

  11. 黃耆: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

  12. 川貝母:清肺熱、化痰、潤肺、止咳、平喘、鎮咳、祛痰、散結、清熱解毒、安神。

主治功效:

各種腫瘤毒瘡瘡疽,已經潰爛和尚未潰爛的;以及疔瘡流膿遍佈全身,包括內外一切黃疸症狀,噁心嘔吐,怕冷畏寒,日夜疼痛。

方劑來源:

《醫聖濟世全書》

用法用量:

口服,每次 6~9 克,每日 2 次。

禁忌:

孕婦忌服。

總結:

藿香托裏散是最常用的治潰瘍的經典方劑之一,在臨牀上廣泛應用,通常能取得較好的療效。但若服用後症狀無變化,應及時就醫,以進行其他檢查和治療。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化濕和中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諸腫毒癰疽,已潰未潰者;及疔瘡流註遍身,並內外一切黃證,惡心嘔逆,憎寒壯熱,晝夜疼痛。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耗氣。
  • 本方有大黃瀉下的作用,服用後可能出現腹瀉、腹痛等症狀,如有不適,應立即停藥。

相關疾病


癤和癰嘔吐化膿性關節炎噁心反胃

相同名稱方劑


藿香托裏散, 出處:《醫方類聚》卷一九一引《必用全書》。 組成:藿香2錢半,連翹2錢半,升麻2錢半,葛根2錢半,甘草2錢半,梔子2錢半,木通2錢半,當歸2錢半,牛蒡子2錢半,白僵蠶2錢半,黃耆5錢,茵陳5錢,大黃(煨)5錢。 主治:諸惡瘡腫痛,已發未發皆可服。

藿香托裏散, 出處:《活幼心書》卷下。 組成:藿香2錢半,連翹2錢半,山梔仁2錢半,川當歸(酒洗)2錢半,木通(去節)2錢半,芍藥2錢半,僵蠶(去絲)2錢半,甘草2錢半,大黃(生用)5錢,茵陳5錢,黃耆(生用)5錢,貝母5錢。 主治:解毒,正氣理虛,祛風除煩,排膿活血,定痛消腫。主治:諸腫毒癰疽,已潰未潰者;及疔瘡流註遍身,並內外一切黃證,惡心嘔逆,憎寒壯熱,晝夜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