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舒氣釋鬱湯中加入香附,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疏肝解鬱: 香附味辛、苦,性溫,入肝經,具有行氣解鬱、調和氣血之效。舒氣釋鬱湯針對的是肝氣鬱結、氣機不暢所致的胸悶、脅痛、煩躁、失眠等症狀,香附可疏肝解鬱,使氣機通暢,從根本上緩解病情。
- 理氣止痛: 香附還具備理氣止痛的功效,能緩解氣滯引起的疼痛。舒氣釋鬱湯中往往還會加入其他理氣止痛的藥物,香附與之配合,可更有效地緩解胸脅疼痛等症狀。
舒氣釋鬱湯中加入枳殼,主要基於其行氣解鬱、消食化痰的功效。枳殼味苦、酸,性寒,入脾、胃經。其苦寒降逆,能疏肝理氣,消食導滯,且能散結消痞,有助於解除胸悶、脘腹脹滿等氣鬱症狀。
此外,枳殼還能降逆止嘔,對於因氣機阻滯而引起的嘔吐、呃逆等症狀亦有緩解作用。因此,在舒氣釋鬱湯中加入枳殼,能夠有效地疏肝解鬱、行氣消食,從而達到舒緩氣機、消除鬱滯的目的。
舒氣釋鬱湯中加入川芎,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行氣解鬱: 川芎性溫,味辛,入肝、心包經,具有行氣活血、祛風止痛的功效。對於氣鬱所致的胸悶、心悸、頭暈、頭痛、失眠等症狀,川芎能疏通經絡,行氣解鬱,改善氣血運行,從而緩解症狀。
- 活血化瘀: 川芎還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供血,對於氣鬱所致的瘀血阻滯,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舒氣釋鬱湯中加入川芎,可以發揮行氣解鬱、活血化瘀的功效,協同其他藥物,達到舒氣釋鬱、改善氣血運行的效果。
舒氣釋鬱湯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 理氣行氣: 陳皮味辛、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燥濕化痰之效。舒氣釋鬱湯旨在疏解鬱結之氣,陳皮的理氣作用能幫助氣機流通,使鬱滯之氣得以宣泄,達到舒緩情緒、改善胸悶氣短等症狀的效果。
二、 健脾和胃: 陳皮亦具健脾和胃之功,可增進脾胃消化功能,有助於吸收營養,改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問題,從而為機體提供充足的能量,進一步助於緩解情緒低落、精神疲乏等症狀。
舒氣釋鬱湯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其行氣解鬱的功效。
木香味苦辛,性溫,歸脾、胃、肝經。其氣味芳香,能疏肝理氣,行氣止痛,且善於解鬱散結。對於氣鬱導致的胸悶、脅痛、脘腹脹滿等症狀,木香能有效疏通氣機,舒解鬱結,故而成為舒氣釋鬱湯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此外,木香還有燥濕健脾之功,也能輔助改善脾胃功能,進一步促進氣機運行,達到舒氣釋鬱之效。
舒氣釋鬱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調經,養血安神: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調經、養血安神之效。舒氣釋鬱湯旨在疏肝解鬱、理氣化痰,而當歸能促進氣血運行,改善肝氣鬱結,並緩解因氣血不足導致的心神不寧。
- 補益氣血,和緩藥性:舒氣釋鬱湯中多用辛散之品,容易耗氣傷陰。當歸能補益氣血,滋陰潤燥,有效平衡方劑的燥烈之性,使其更平和,更適合長期服用。
舒氣釋鬱湯中加入紫蘇梗,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疏散風寒,理氣解鬱:紫蘇梗性微溫,具有疏散風寒、理氣解鬱之功效。對於因風寒鬱結所致的胸悶、氣短、心煩、鬱悶等症狀,紫蘇梗能有效緩解,並促進氣血流通。
- 調和脾胃,增強療效:紫蘇梗能促進脾胃運化,幫助消化吸收,並緩解氣滯所導致的食慾不振、脘腹脹滿等症狀。其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可增強整體療效,達到舒氣釋鬱的效果。
舒氣釋鬱湯中包含柴胡,主要原因有二:
- 疏肝解鬱: 柴胡性微寒,味苦,歸肝經,具有疏肝解鬱、升舉陽氣之效。肝主疏泄,情志不暢易導致肝氣鬱結,出現胸悶、脅肋脹痛、情緒抑鬱等症。柴胡可疏解肝氣鬱結,使氣機疏通,緩解胸悶、脅痛等症狀,並改善情緒。
- 昇陽舉陷: 柴胡還具有昇陽舉陷之功效,可提振陽氣,使氣血運行正常。氣鬱日久,容易導致氣機下陷,出現胃脘下墜、食少乏力等症狀。柴胡可升舉陽氣,使氣機上升,緩解胃脘下墜、食慾不振等症狀。
舒氣釋鬱湯中包含薄荷,主要原因在於薄荷的特性:
- 疏風解表,清熱解暑: 薄荷氣味辛涼,能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對於因風熱上擾導致的胸悶氣鬱、煩躁不安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 行氣解鬱,開竅醒神: 薄荷芳香走竄,能行氣解鬱,開竅醒神,對於因氣鬱不舒導致的胸悶、心煩、頭昏腦脹等症狀有明顯效果。
因此,薄荷在舒氣釋鬱湯中起到疏風解表、清熱解暑、行氣解鬱的作用,有助於緩解氣鬱導致的諸多不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舒氣釋鬱湯之傳統功效分析
此方主治「肝膽恚怒,氣逆耳閉」,屬情志不遂、肝氣鬱結所致之證。肝主疏泄,性喜條達,若因憤怒抑鬱,則氣機壅滯,循肝經上逆,可致耳竅氣血不暢而閉塞;或橫犯脾胃,見胸脅脹滿、噯氣納呆等症。方名「舒氣釋鬱」,直接點明其調暢氣機、開解鬱結之效,尤其針對肝膽氣滯之病理核心。
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全方以「疏肝解鬱」為主軸,兼顧「理氣和血」,藥性偏辛香溫散,契合「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的治療原則。
君藥:香附
- 辛微苦平,歸肝經,為「氣病之總司」,善疏肝解鬱、調暢氣機。其性平和,既行氣分,亦入血分,契合肝體陰用陽之性。
臣藥:柴胡、枳殼、川芎
- 柴胡(酒炒)輕清升散,疏肝解鬱,酒製增強其上行之力,助肝氣條達。
- 枳殼寬胸下氣,與柴胡一升一降,調節氣機樞紐。
- 川芎為「血中氣藥」,活血行氣,助香附解鬱,兼防氣滯血瘀。
佐藥:木香、陳皮、蘇梗、當歸、薄荷
- 木香行脾胃滯氣,防肝鬱犯土;陳皮理氣和中,二者助運化以絕痰濕之源。
- 蘇梗寬胸利膈,薄荷輕清宣透,助柴胡疏泄鬱火。
- 當歸養血活血,柔肝體而濟肝用,防辛散耗血。
使藥:生薑
- 辛溫散表,和胃降逆,兼引藥上行,宣通耳竅氣機。
方劑特點
- 氣血兼顧:以行氣為主(香附、柴胡、枳殼),輔以養血(當歸)、活血(川芎),符合「治肝必和血」之理。
- 升降並調:柴胡升散鬱火,枳殼降氣寬中,恢復肝之疏泄常度。
- 輕靈透達:薄荷、生薑用量輕,取其「輕可去實」之效,尤宜氣鬱上焦之耳閉。
治療原理推演
此方通過疏肝解鬱、調暢氣機,使肝氣條達,則逆上之氣得降,耳閉自通。耳竅屬少陽經所過,肝膽氣滯易致少陽經氣不利,方中柴胡、薄荷、生薑皆可宣通少陽,配合川芎活血通絡,共奏「開鬱通竅」之效。整體以「通」為用,符合「木鬱達之」的治則。
傳統服藥法
香附1錢,枳殼1錢,川芎1錢,陳皮1錢,木香3-4分,當歸錢半,蘇梗5分,柴胡(酒炒)8分,薄荷4分。
生薑5分為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慎用。
- 本方有緩解耳閉的作用,但不能代替正規治療。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舒氣釋鬱湯, 出處:《會約》卷六。 組成:香附1錢,枳殼1錢,川芎1錢,陳皮1錢,木香3-4分,當歸錢半,蘇梗5分,柴胡(酒炒)8分,薄荷4分。 主治:肝膽恚怒,氣逆耳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