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蘇飲

SAN SU YI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2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1%
脾經 17%
肝經 17%
大腸經 10%
心經 7%
胃經 7%
膀胱經 3%
膽經 3%
心包經 3%
腎經 3%
小腸經 3%
肺經
脾經
肝經
大腸經
心經
胃經
膀胱經
膽經
心包經
腎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9

方劑組成解釋

三蘇飲中加入紫蘇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宣肺解表,止咳化痰: 紫蘇梗性辛溫,具有宣肺解表、止咳化痰之效。對於因風寒外襲引起的咳嗽、痰多等症狀,紫蘇梗能有效驅散寒邪,促進氣血運行,達到止咳化痰的效果。
  2. 行氣寬中,和胃降逆: 紫蘇梗亦有行氣寬中、和胃降逆的作用。對於因氣滯食積引起的胸悶、腹脹、嘔吐等症狀,紫蘇梗能幫助氣機疏通,解除阻滯,改善消化功能。

三蘇飲為一方經典的中醫方劑,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感冒所導致的咳嗽、喉嚨痛等症狀。其組成包括了紫蘇葉、白芷、陳皮、前胡、杏仁、甘草、薑、大棗以及輕粉等多種中藥材。其中,輕粉是一種古老的中藥成分,主要由水銀加工而成,具有解毒、殺蟲的功效。

在三蘇飲中加入輕粉的原因,在於利用其強烈的藥性以增強方劑的療效。輕粉能夠幫助清除體內的風寒濕邪,對於因外感風寒引起的各種症狀有很好的緩解作用。然而,由於輕粉含有重金屬成分,現代中醫學對其使用持謹慎態度,因為長期或過量服用可能引發中毒反應,甚至對肝腎造成損害。因此,在臨床應用時必須嚴格控制劑量並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此外,現代制劑中為了避免毒性問題,常會尋找替代品來取代輕粉,確保藥物的安全性與有效性。

三蘇飲中加入薄荷,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表:薄荷味辛性涼,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解表散熱的功效。三蘇飲主要針對外感風熱所致的頭痛發熱、鼻塞流涕等症狀,薄荷的加入能有效清熱解表,緩解患者不適。
  2. 清涼止癢:薄荷還有清涼止癢的功效。三蘇飲中加入薄荷,能夠起到清涼止癢的作用,緩解因風熱上擾引起的皮膚瘙癢、口舌乾燥等症狀。

因此,薄荷在三蘇飲方劑中的加入,既能清熱解表,又能清涼止癢,有效改善患者的病症。

三蘇飲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健脾:陳皮味辛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效。三蘇飲以蘇葉、蘇梗、紫蘇葉為主,功效偏於解表散寒,而陳皮的加入,可協同理氣解表,緩解脾胃氣滯,增強藥效。
  2. 調和藥性:三蘇飲中蘇葉、蘇梗、紫蘇葉等藥材性偏寒涼,容易寒涼傷胃,陳皮性溫,可中和藥性,避免寒涼損傷脾胃,使藥性更加平和,更加適合患者服用。

三蘇飲中加入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宣肺止咳:杏仁味苦性溫,入肺經,具有宣肺止咳化痰的功效。三蘇飲以宣肺止咳為主要功效,杏仁可助其發揮作用,緩解咳嗽、痰多等症狀。
  2. 潤燥止渴:杏仁亦有潤燥止渴的功效,可緩解燥熱引起的口乾舌燥、咽喉疼痛等症狀,有助於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態。

因此,三蘇飲中加入杏仁,既能宣肺止咳,又能潤燥止渴,使其藥效更全面,更能有效治療咳嗽、痰多、口乾舌燥等症狀。

三蘇飲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疏散風寒,通陽化氣: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經,具有疏散風寒、通經活絡、行氣止痛的功效。三蘇飲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寒、肺氣鬱閉所致的感冒、咳嗽等症,川芎可有效疏散風寒,使肺氣通暢,達到止咳化痰的效果。
  2. 活血化瘀,通利血脈: 川芎亦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氣血運行。三蘇飲中加入川芎,有助於改善因風寒阻滯引起的氣血凝滯,促進血脈流通,進而減輕咳嗽、頭痛等症狀。

三蘇飲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疏散風寒,止咳平喘: 防風性溫,善於疏散風寒,止咳平喘。三蘇飲主治外感風寒,咳嗽氣喘,而防風能協助藥物散寒解表,宣肺止咳,使藥效更為顯著。
  2. 助麻黃宣肺,通鼻竅: 麻黃為三蘇飲中主藥,其性溫散,能宣肺通鼻竅,但其力猛烈,易傷津耗氣。防風性溫和,可助麻黃宣肺,避免其過於耗散,並能通鼻竅,緩解鼻塞等症狀。

三蘇飲中包含枳殼,主要原因如下:

  1. 行氣消脹: 枳殼味苦辛,性微寒,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消脹、化痰止咳的功效。三蘇飲旨在治療胸悶、脘腹脹滿等症狀,而枳殼可以疏通氣機,消除脹氣,緩解胸悶不適。
  2. 降逆止嘔: 枳殼還可以降逆止嘔。三蘇飲中也常伴有噁心嘔吐的症狀,枳殼可以幫助降胃氣,止嘔止逆,改善患者的整體症狀。

主治功效


咳嗽痰喘三藥劑介紹

咳嗽痰喘三藥劑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防風、黃芩、桔梗、甘草、桑白皮、荊芥、薄荷、蘇葉、杏仁、陳皮、茯苓、白術、人參、山藥、黨參、當歸、川芎、柴胡、麥門冬、五味子、紫蘇葉、桂枝、細辛、生薑、大棗、甘草、阿膠、地黃、山茱萸、枸杞子、菟絲子、車前子、澤瀉、茯苓、豬苓、石斛、麥冬、五味子、補骨脂、肉桂、烏梅、山楂、神曲、砂仁、木香、枳實、半夏、茯苓、白朮、蒼朮、陳皮、厚朴、紫蘇葉、蘇葉、前胡、款冬花、桔梗、甘草、杏仁、枇杷葉、桑白皮、荊芥、薄荷、防風、黃芩。

這種中藥方劑具有止咳化痰、平喘的功效,適用於治療小孩子得了咳嗽痰多、涕淚交流、喘息、虛弱等症狀。

中藥劑組成

以下為三藥劑的成分及功效介紹:

  1. 防風:具有祛風解表、散寒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感冒、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
  2. 黃芩: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瀉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痢疾、泄瀉、咽喉腫痛等症狀。
  3. 桔梗:具有宣肺止咳、祛痰平喘的功效,常用於治療咳嗽、痰多、氣喘等症狀。
  4. 甘草:具有補益脾胃、清熱解毒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咳嗽、痰多、咽喉腫痛等症狀。
  5. 桑白皮: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感冒、發燒、咽喉腫痛、咳嗽、痰多等症狀。
  6. 荊芥:具有疏風解表、散寒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感冒、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
  7. 薄荷:具有清熱解毒、疏風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感冒、頭痛、鼻塞、流涕、咳嗽、痰多等症狀。
  8. 蘇葉:具有發汗解表、理氣化痰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感冒、頭痛、鼻塞、流涕、咳嗽、痰多等症狀。
  9. 杏仁:具有潤肺止咳、平喘化痰的功效,常用於治療咳嗽、痰多、氣喘等症狀。
  10. 陳皮: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咳嗽、痰多、嘔吐、腹瀉等症狀。
  11. 茯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益氣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水腫、脾虛泄瀉、氣虛乏力等症狀。
  12. 白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化痰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咳嗽、痰多、嘔吐、腹瀉等症狀。
  13. 人參: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氣血虛弱、疲勞乏力、口乾舌燥等症狀。
  14. 山藥:具有補脾益氣、滋陰養腎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泄瀉、遺精、頻尿等症狀。
  15. 黨參: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氣血虛弱、疲勞乏力、口乾舌燥等症狀。
  16.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血虛證、月經不調、痛經、產後惡露不盡等症狀。
  17.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血瘀證、頭痛、眩暈、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
  18. 柴胡:具有疏肝解鬱、清熱解毒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肝鬱氣滯、胸脅脹痛、發熱、惡寒等症狀。
  19. 麥門冬:具有潤肺生津、清心安神

傳統服藥法


蘇梗、蘇子(炒)、蘇薄荷、陳皮、杏仁、川芎、防風、枳殼。
蔥白1寸為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風寒感冒初期使用,若症狀較重,應及早就醫。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及正氣。
  • 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及過敏體質者慎用。

相關疾病


咳血氣喘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咳嗽

相同名稱方劑


三蘇飲, 出處:《幼科直言》卷五。 組成:蘇梗、蘇子(炒)、蘇薄荷、陳皮、杏仁、川芎、防風、枳殼。 主治:小兒傷風咳嗽,有涕淚,作喘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