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保肺丸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其行氣止痛和燥濕健脾的功效。
木香性溫味苦,入脾、胃經,能理氣止痛,尤其擅長於治療胸腹脹痛。肺主氣,氣機通暢則肺氣平和,因此木香能疏通肺氣,緩解肺部不適。此外,木香還能健脾燥濕,有助於去除肺部濕氣,改善肺功能。
總之,木香在保肺丸中能協同其他藥材,達到行氣止痛、燥濕健脾的效果,從而起到保肺的作用。
保肺丸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補血潤肺: 當歸性溫味甘,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潤燥滑腸之功效。肺虛則氣虛,氣虛則血虛,因此當歸可以補益氣血,滋潤肺燥,改善肺功能,從而達到保肺的目的。
- 調和藥性: 保肺丸中通常含有其他性質偏燥的藥材,例如黃芪、桔梗等,而當歸性溫和,可以中和藥性,避免燥熱傷肺,使藥效更平和,更適合長期服用。
保肺丸方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疏散風寒,通絡止痛:川芎性溫,味辛,具有疏散風寒、活血通絡、止痛的功效。肺部若受寒邪侵襲,容易出現咳嗽、氣喘等症狀,川芎可幫助疏散寒邪,改善肺氣,緩解咳嗽、胸痛等不適。
- 行氣活血,改善肺氣:肺氣運行不暢,也會導致咳嗽、氣喘等症狀。川芎可行氣活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肺部氣血運行,從而達到止咳化痰、改善呼吸的效果。
總而言之,川芎在保肺丸中起到疏散風寒、通絡止痛、行氣活血的作用,有利於改善肺部功能,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
保肺丸中包含益母草,乍看之下似乎與肺部疾病無關,實則有其道理。
益母草性微寒,入肝、腎經,具活血化瘀、涼血止血之效。肺與肝腎相表裡,肺熱往往會導致肝腎陰虛,而益母草可清熱涼血,滋養肝腎,間接達到滋陰潤肺、清熱化痰之功效。
此外,益母草亦能改善血液循環,有助於肺部氣血運行順暢,從而提高肺部的抵抗力,預防肺部疾病。因此,保肺丸中加入益母草,並非僅僅針對肺部,而是通過滋陰潤肺、清熱化痰、改善血液循環等多方面作用,以達到更全面、更有效的治療效果。
保肺丸中加入枳殼,主要是針對其理氣消積、降逆止嘔的功效。
枳殼味苦、性微寒,歸脾、胃經。其性善行散,可疏肝理氣,行氣消積,有助於緩解肺氣鬱滯、痰濁壅肺所致的咳嗽、胸悶等症狀。此外,枳殼還有降逆止嘔的作用,能緩解因肺氣不降所引起的嘔吐、乾嘔等症狀。
因此,保肺丸中加入枳殼,可有效改善肺氣鬱滯、痰濁壅肺所引起的咳嗽、胸悶、嘔吐等症狀,有助於促進肺部的氣機運行,提高藥效。
保肺丸中加入冬葵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潤肺止咳:冬葵子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潤肺止咳之功效。對於肺熱咳嗽、痰多粘稠等症狀,冬葵子能清熱瀉火,潤燥止咳,使痰液易於排出。
- 利水通淋,消腫止痛:冬葵子亦有利水通淋、消腫止痛的功效。若肺熱伴有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冬葵子能利水消腫,促進水液代謝,減輕肺部負擔。
總而言之,冬葵子在保肺丸中,起到清熱潤肺、止咳化痰,以及利水消腫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肺熱咳嗽、痰多等症狀。
保肺丸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 理氣健脾,燥濕化痰: 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行氣解鬱、燥濕化痰、健脾消食之效。肺主氣,脾主運化,二者相互影響,若脾胃虛弱,則肺氣不暢,容易導致痰濕停滯,影響肺功能。陳皮理氣健脾,有助於化解痰濕,改善肺氣虛弱。
- 疏肝理氣,和胃止嘔: 陳皮還具有疏肝理氣、和胃止嘔的作用。肺氣與肝氣相通,肝氣不舒,容易導致肺氣鬱結,影響呼吸功能。陳皮疏肝理氣,有助於舒緩肝氣,改善肺氣鬱結,促進呼吸通暢。同時,陳皮也能和胃止嘔,緩解因肺氣不暢引起的胃氣不和、嘔吐等症狀。
保肺丸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 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保肺丸中常含有其他性味偏寒或燥的藥物,加入甘草可起到中和藥性,防止藥物對脾胃的損傷,使藥效更溫和。
- 補氣益肺:甘草具有補脾益氣、和中緩急、解毒生津的作用,能有效改善肺氣虛弱、咳嗽痰多、氣短乏力等症狀,與保肺丸其他藥物共同發揮補肺固本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保肺丸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妊娠期因飲食失調、情志不穩及生活方式失當導致的痰濕氣滯、胎體異常。具體病機為:
- 痰濕壅肺:因「憂樂不常」情志失調,氣機鬱滯;「飽則即卧」傷脾生濕,濕聚成痰,上貯於肺。
- 氣陰兩傷:過食肥甘耗傷胃陰,久坐少動阻礙氣血運行,致「氣壅痰生」;「血多飲溢」暗示陰血不足,虛熱內擾。
- 胞胎異常:痰濕與氣滯互結,使胎體「肥厚或偏側」,壓迫母體經絡,出現「腹皮寬脹,行動艱難」。
此方通過清肺化痰、益氣養陰,調和氣血以安胎,非單純治標,而是從調理母體痰濕氣滯著手,間接糾正胎位異常。
方劑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清肺化痰,降氣平喘
- 桑白皮、杏仁:宣降肺氣,針對「氣壅痰生」;杏仁兼潤腸通便,防肺氣不降致便秘。
- 貝母、紫菀、款冬花:化痰止咳,針對妊娠痰濕上犯;貝母清熱散結,防痰熱膠結。
- 真蘇子:降氣化痰,引痰濕下行,緩解「胞胎肥厚」對膈肌的壓迫。
益氣養陰,固護根本
- 人參、茯苓:健脾益氣,治「飲食不節」致脾虛;茯苓兼滲濕,切合痰濕病機。
- 生地黃、天門冬、阿膠:滋陰養血,防痰濕化熱傷陰;阿膠止血,防陰虛內熱動血。
- 五味子:斂肺滋腎,調節「憂樂不常」所致氣耗。
清熱瀉火,防鬱熱傷胎
- 知母、黃芩:清肺胃之熱,針對「口厭肥甘」蘊熱;黃芩為安胎要藥,瀍熱以穩胎元。
全方配伍特點
- 攻補兼施:化痰降氣(杏仁、蘇子)配伍益氣養陰(人參、阿膠),避免祛痰傷正。
- 肺脾同調:茯苓健脾杜絕生痰之源,桑白皮瀉肺清除貯痰之器。
- 動靜結合:五味子斂肺防宣散太過,生地黃滋陰制黃芩、知母之燥。
推論延伸功效
此方潛在適用於「痰熱型妊娠喘咳」或「胎氣上逼所致胸悶氣逆」,透過痰消氣順,間接改善胎位異常症狀。方中多味藥物(如人參、黃芩、阿膠)俱安胎之效,體現「治病與安胎並行」的妊娠病治療思路。
傳統服藥法
知母(去毛)1兩,黃芩1兩,天門冬1兩,五味子5分,紫菀7錢,貝母1兩,真蘇子(炒)2兩,白茯苓1兩,杏仁(炒,去皮尖)7分,桑白皮1兩,生地黃5分,阿膠(炒)5分,人參3分,款冬花5分。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40丸,白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保肺丸具有行氣活血、化痰消積的功效,但孕婦在服用前應諮詢醫生,以免出現不良反應。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保肺丸, 出處:《活人心統》卷一。 組成:知母(去毛)1兩,黃芩1兩,天門冬1兩,五味子5分,紫菀7錢,貝母1兩,真蘇子(炒)2兩,白茯苓1兩,杏仁(炒,去皮尖)7分,桑白皮1兩,生地黃5分,阿膠(炒)5分,人參3分,款冬花5分。 主治:虛損勞嗽,咳血潮熱。
保肺丸, 出處:《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三。 組成:木香5錢(麸皮汁浸3日),當歸2兩,川芎2兩,益母草3兩,枳殼1兩,冬葵子1兩,廣皮1兩,甘草5錢。 主治:妊娠口厭肥甘,憂樂不常,飲食不節,飽則即卧,貪閒久坐,血多飲溢,氣壅痰生,胞胎肥厚,或偏或側,任其橫仰,腹皮寬脹,行動艱難者。
保肺丸, 出處:《衛生總微》卷十四。 組成:白僵蠶(去絲嘴,炒)2兩,山藥半兩,白茯苓(去皮)1兩,紫蘇葉1兩,藿香(去土)1兩,百部半兩,黃芩1兩,防風(去蘆)1兩,杏仁(去皮尖,麸炒)1兩,百合半兩,五味子(去枝梗)1兩。 主治:小兒肺胃風熱,痰盛咳嗽喘吐,連聲不止,及久嗽不癒。
保肺丸,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濟南方)。 組成:人參3錢,蘇葉5兩,前胡2兩4錢,廣陳皮2兩4錢,枳殼2兩4錢,茯苓2兩4錢,桔梗2兩4錢,廣木香3錢,葛根2兩4錢,半夏2兩4錢,甘草2兩4錢,紫菀3兩,麻黃3兩,薄荷2兩,薄荷霜3分。 主治:四時感冒,傷寒發熱,咳嗽日久,痰盛氣促。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