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角丸

LING YANG JIAO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得效》卷六

寒性指數

44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0%
腎經 14%
肝經 14%
大腸經 14%
脾經 11%
膀胱經 8%
膽經 5%
肺經 5%
胃經 5%
心經
腎經
肝經
大腸經
脾經
膀胱經
膽經
肺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14

主治功效


羚羊角丸

整體功效: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主治: 蠱疰痢。下血黑如雞肝色,時發渴者。

蠱疰痢,是一種由蠱毒引起的痢疾,其特點是下血黑如雞肝色,並且時常感到口渴。羚羊角丸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可以用於治療蠱疰痢。

中藥功效分類功效及解釋:

  • 清熱解毒:羚羊角、黃連、黃柏均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
  • 涼血止血:羚羊角、黃連、黃柏均具有涼血止血的功效。

文獻參考:

  • 《本草綱目》:羚羊角「主疰瘧,解熱毒,止血,消腫,明目。」
  • 醫學衷中參西錄》:黃連「治一切熱毒,尤善清胃火。」
  • 《本草正》:茯苓「利小便,滲濕,健脾胃,寧心安神。」
  • 本草經疏》:黃柏「能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羚羊角丸的製法:

將羚羊角、黃連、茯苓、黃柏研成細末,加蜂蜜製成丸劑,每次服用6克,每日三次。

傳統服藥法


鈎藤8分,防葵8分,人參8分,羚羊角屑8分,茯苓8分,遠志8分(去心),漢防己8分,麥門冬10分(去心),龍齒(研)10分,鐵精6分,杏仁10分(去皮尖,別炒,研入)。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大豆大。
白飲送下30丸,漸加至50-60丸。常服大佳。
忌豬肉及醋。

方劑組成解釋


羚羊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黃連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茯苓具有健脾滲濕、利水消腫的功效,黃柏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羚羊角丸由這四味中藥組成,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可以用於治療蠱疰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慎用。
  • 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氣喘痤瘡肺結核坐骨神經痛前列腺炎腳氣病大便秘結結膜炎糖尿病癲癇麻痺神經性厭食症角膜炎尿道炎五十肩青光眼原發性高血壓類風濕性關節炎低血壓

相同名稱方劑


羚羊角丸, 出處:《得效》卷六。 組成:羚羊角1兩半,宣黃連2兩,白茯苓1兩,黃柏1兩半(去黑皮)。 主治:蠱疰痢。下血黑如雞肝色,時發渴者。

羚羊角丸, 出處:《聖惠》卷八十三。 組成:羚羊角屑半兩,防風半兩(去蘆頭),羌活半兩,牛黃1分(細研),朱砂半兩(細研,水飛過),天麻半兩,白附子半兩(炮裂),蠍稍1分(微炒),麝香1分(細研)。 主治:小兒中風,失音不語,肢節拘急,腰背強直。

羚羊角丸, 出處:《普濟方》卷三七八。 組成:鉤藤8分,防葵8分,人參8分,羚羊角屑8分,茯苓8分,遠志8分(去心),漢防己8分,麥門冬11分(去心),龍齒(研)11分,鐵精6分,杏仁10分(去皮尖,别炒,研入)。 主治:小兒風熱驚癇,每發吐沫。

羚羊角丸, 出處:《聖惠》卷八十九。 組成:羚羊角屑半兩,虎脛骨半兩(塗醋,炙令黃),生乾地黃半兩,酸棗仁半兩(微炒),白茯苓半兩,桂心1分,防風1分(去蘆頭),當歸1分(銼,微炒),黃耆1分。 主治:益肝腎。主治:小兒骨氣虛,筋脈弱,5-6歲不能行者。

羚羊角丸, 出處:《聖惠》卷六十九。 組成:羚羊角屑1兩,漢防己半兩,薏苡仁1兩,牛膝1兩(去苗),川芎1兩,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獨活半兩,大麻仁1兩,木香半兩,鬱仁1兩(湯浸,去皮,微炒),枳實1兩(麸炒微黃)。 主治:婦人腳氣上衝,喘息稍促,兩腳不仁,連小腹頑痹,頭面浮腫,時復心悶,便利常澀。

羚羊角丸, 出處:《聖惠》卷二十三。 組成:羚羊角屑3分,人參半兩(去蘆頭),訶梨勒皮半兩,槟榔半兩,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枳殼3分(麸炒微黃,去瓤),獨活半兩,黃耆半兩(銼),烏蛇1兩半(酒浸,去皮骨,炙令微黃),地骨皮3分,大麻仁1兩半,鬱李仁1兩半(湯浸,去皮尖,微炒),赤茯苓3分。 主治:調氣,利大腸。主治:風熱壅滯大腸之便秘。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