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育金煎中加入沙參,主要是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滋陰潤肺:沙參性微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的功效。育金煎中常加入金銀花、連翹等清熱解毒藥物,容易耗傷津液,而沙參可以起到滋陰潤肺、生津止渴的作用,平衡藥性,避免燥熱傷陰。
- 養陰益氣:育金煎常用於治療肺熱咳嗽、痰黃黏稠等症,而沙參同時也具有補氣益陰的作用,可以改善因肺熱耗氣引起的氣虛乏力,使整體療效更顯著。
育金煎方劑中包含石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生津: 石斛味甘性微寒,入胃經,具有滋陰生津、養胃生津之功效。育金煎方劑主要針對熱病耗傷陰津、口乾舌燥、氣陰兩虛等症狀,石斛可以滋補陰液,緩解熱病導致的津液不足。
2. 益胃健脾: 石斛還有益胃健脾的功效,可以改善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等問題。育金煎方劑中常常加入一些健脾燥濕的藥物,石斛可以協同作用,增強脾胃功能,促進營養吸收。
綜上所述,石斛在育金煎方劑中起到滋陰生津、益胃健脾的作用,與方劑的整體功效相輔相成。
育金煎方中加入茯苓,主要原因如下:
- 利水滲濕,健脾益腎: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益腎的功效。育金煎旨在治療腎虛水腫,茯苓可以利水消腫,並健脾利濕,幫助腎氣恢復,從根本上解決水腫問題。
- 配合其他藥材,協同作用: 育金煎中其他藥材如黃芪、白朮等,也具有補氣健脾的功效。茯苓與之搭配,可以增強補脾益腎的作用,使藥效更加顯著。
育金煎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健脾益氣:白朮味甘性溫,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固表的作用。育金煎的主要功效為補益脾腎,改善氣虛、脾虛等症狀,而白朮的健脾益氣作用能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促進營養吸收,為補益脾腎提供物質基礎。
- 燥濕利水:育金煎中常加入其他利水藥物,如茯苓、澤瀉等,白朮的燥濕利水作用能協同其他藥物,加強利水效果,消腫除濕,促進水液代謝,進一步改善脾腎虛損導致的濕困脾胃、水腫等症狀。
育金煎是一種中藥方劑,其主要成分之一為山藥。山藥在中醫中被視為滋補良藥,具有補脾、潤肺、益腎的功效。它富含澱粉質和多種營養成分,如維他命C、纖維素以及各種氨基酸,能有效提高身體的免疫力和抗疲勞能力。
使用山藥於育金煎中,主要是其健脾益胃的特性。中醫認為,脾主運化,若脾虛則會影響到全身的營養吸收。山藥能增強脾的功能,提高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幫助身體更好地獲取所需養分。此外,山藥還可促進腎臟功能的改善,有助於調節水液代謝,維持體內環境的平衡。
因此,山藥在育金煎中,不僅能增強整體療效,還使方劑在滋補身體的同時,達到調和脾腎的目的,讓身體更加健康、充滿活力。
育金煎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主要組成之一為當歸。當歸在中醫中被譽為“血中之聖藥”,因為它具有非常重要的補血活血的作用。育金煎的目的是滋養和強化身體的根本力量,而當歸正是實現這一目的的關鍵成分之一。當歸不僅能促進血液循環,還能調和全身的氣血,使身體保持穩定的內環境,這對於養生和恢復健康至關重要。
此外,當歸還具有調經和緩解疼痛的效果,對於女性來說,能有效改善經期不適與其他婦科問題。當歸中的有效成分可促進血液生成,增加血紅蛋白,有助於改善貧血狀況。因此,育金煎中融入當歸,不僅增強其補血之效,也為身體提供了更多的養分和能量,使其成為適合不同體質人羣的一款保健方劑。在中醫理論中,補與調和兼顧,正是育金煎的魅力所在。
育金煎方中使用橘紅,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化痰: 橘紅味辛性溫,具有行氣化痰之效,能疏散肺氣,解除痰飲阻滯。方中加入橘紅,可幫助宣肺止咳,緩解痰多咳喘等症狀。
2. 燥濕化痰: 橘紅善於燥濕化痰,可針對痰濕阻肺所致的咳嗽痰多、胸悶氣短等症狀。育金煎常用於治療痰熱咳嗽、痰多粘稠等病症,橘紅的加入有助於化解痰濕,改善咳嗽症狀。
育金煎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蓮子,這是因為蓮子的藥用價值和養生效果在中醫理論中得到廣泛認可。蓮子性味甘、平,具有滋補、安神、清熱、健脾等功效。在中醫中,蓮子被視為一種養心安神的佳品,特別適合用於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此外,蓮子還能健脾益腎,對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問題有良好改善作用。
育金煎的主要功能為補益脾胃、安定心神,因此加入蓮子可強化其功效,使整個方劑更具協同作用。蓮子在補益的同時,不會造成身體的負擔,反而能夠平衡脾胃的功能,有助於提高身體的吸收能力,從而促進更加全面的健康。此外,蓮子的清熱作用可以幫助調節身體內部的熱量,對於體內有熱邪的人尤為重要。因此,蓮子的加入使育金煎在臨牀應用中更具靈活性。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育金煎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解析
《育金煎》主治「肺熱移于大腸,口燥微咳,下利白滯」。此證機理在於肺與大腸相表裡,肺熱下迫大腸,導致津液受灼、傳導失常。臨床表現為:
- 口燥微咳:肺熱傷津,肺失清肅,故口乾、輕咳。
- 下利白滯:大腸受熱,濕熱夾雜,下利黏垢(白滯),屬熱利而非寒泄。
二、方劑組成與邏輯推理
沙參(3錢)、石斛(3錢)
- 沙參養肺陰、清肺熱,針對肺燥咳嗽。
- 石斛滋胃腎之陰,生津止渴,助緩解口燥。
- 配伍意義:二者協同滋養上中二焦陰液,解決肺熱津傷之本。
茯苓(3錢)、白朮(1錢5分)、山藥(3錢)、蓮子(20粒)
- 茯苓、白朮健脾滲濕,防肺熱下迫導致濕滯;白朮量輕,避過燥傷陰。
- 山藥補脾益肺,固攝大腸;蓮子健脾澀腸,治下利白滯。
- 配伍意義:健脾以斷濕熱之源,澀腸以止利,體現「治臟以安腑」思路。
當歸(2錢)、橘紅(1錢)、料豆(3錢)
- 當歸養血和血,防利下傷陰血;橘紅理氣化痰,助肺氣宣降。
- 料豆(似指黑豆或黃豆)利濕解毒,輔助清除腸道濕熱。
- 配伍意義:調和氣血,兼顧肺氣壅滯與腸道濕滯。
三、治療原理與潛在功效推論
- 清潤肺燥為主:沙參、石斛直接清肺胃之熱,潤燥生津,從源頭阻斷熱邪下移。
- 健脾滲濕為輔:茯苓、白朮等健脾運濕,切斷濕熱生成,間接緩解大腸濕滯。
- 標本兼顧:蓮子、山藥固腸止瀉治標;當歸、料豆調和氣血濕毒,防邪留滯。
整體方義:肺熱得清則不下迫,脾健濕除則大腸傳導復常,契合「臟腑表裡同治」之法,尤適於肺燥脾濕之虛實夾雜證。
傳統服藥法
沙參3錢,石斛3錢,茯苓3錢,白朮1錢5分,山藥3錢,料豆3錢,當歸2錢,橘紅1錢,蓮子20粒(打碎,去心)。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育金煎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育金煎, 出處:《醫醇剩義》卷四。 組成:沙參3錢,石斛3錢,茯苓3錢,白朮1錢5分,山藥3錢,料豆3錢,當歸2錢,橘紅1錢,蓮子20粒(打碎,去心)。 主治:肺熱移於大腸,口燥微咳,下利白滯。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