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功丸

MIAO GO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22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5%
胃經 13%
心經 12%
肺經 12%
膽經 10%
脾經 9%
大腸經 9%
心包經 4%
腎經 3%
三焦經 3%
小腸經 2%
膀胱經 2%
肝經
胃經
心經
肺經
膽經
脾經
大腸經
心包經
腎經
三焦經
小腸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妙功丸中包含大黃,主要由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清熱瀉火:大黃性寒,味苦,入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之功效。妙功丸可能針對一些熱證,例如熱結便祕、腸胃積熱等,藉由大黃的清熱瀉火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2. 推動藥力:大黃性猛烈,能促進其他藥物下行,並增強其藥效。在妙功丸中,大黃可能扮演引導其他藥物發揮作用的角色,使藥效更為顯著。

妙功丸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瀉火: 黃連味苦寒,性涼,入心、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瀉、解毒消腫的功效。妙功丸的組成可能包含一些燥熱之症,例如胃火旺盛、心火上炎等,黃連能清熱降火,緩解症狀。
  2. 止瀉固澀: 黃連能抑制腸道蠕動,並有助於收斂腸道,起到止瀉固澀的作用。若妙功丸用於治療腹瀉症狀,黃連能有效控制瀉痢,固護腸道。

妙功丸中加入鬱金,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方面的功效:

  1. 行氣止痛: 鬱金味辛、苦,性溫,入肝、膽經,能行氣解鬱,活血止痛。對於因氣滯血瘀引起的疼痛,如胸脅疼痛、胃脘疼痛、經行腹痛等,具有良好的療效。
  2. 清熱解毒: 鬱金亦有清熱解毒之功,可用於治療濕熱黃疸、瘡瘍腫毒等。在妙功丸中,鬱金可配合其他藥物,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

因此,妙功丸中加入鬱金,既可行氣止痛,又可清熱解毒,符合該方劑的整體功效。

妙功丸中包含輕粉,其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解毒: 輕粉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之效。對於因濕熱蘊結所致的皮膚病,如濕疹、瘡瘍等,具有較好的療效。
  2. 殺蟲止癢: 輕粉能殺滅寄生蟲,如疥蟲、陰蝨等,並可止癢。對於疥瘡、陰蝨病等,輕粉具有較好的療效。

然而,輕粉具有毒性,需遵醫囑服用,不可自行使用。

妙功丸方劑中使用硇砂,主要原因如下:

  1. 燥濕化痰: 硇砂性寒,能燥濕化痰,對於痰濕凝滯,咳嗽痰多者,有助於清痰止咳。
  2. 消腫止痛: 硇砂具有消腫止痛之效,可用於治療因濕熱引起的腫痛,如乳腺炎、淋巴結炎等。

然而,硇砂為劇毒藥物,其使用需慎之又慎,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應用,不可自行服用。

「妙功丸」方劑中包含「粉霜」,其加入的目的是爲了提高藥效並改善口感:

  1. 提高藥效:「粉霜」本身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與其他藥材配伍,能增強藥效,使藥物更有效地治療疾病。
  2. 改善口感:「粉霜」味甘,能掩蓋部分藥材的苦澀味,使患者更容易接受服藥。此外,其特殊的香味還能提升藥效的吸收和利用率。

「粉霜」在中藥方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加入不僅能提升療效,還能增強患者的服藥依從性,提高治療效果。

妙功丸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其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川芎性溫,味辛,入肝、膽經,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凝滯,對於經絡不通、氣血阻滯所致的疼痛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此外,川芎還有疏散風寒、清熱解毒的功效,對於因風寒濕邪入侵所致的疼痛亦有一定療效。因此,妙功丸中加入川芎,可以起到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疏散風寒、清熱解毒的綜合作用,有效緩解患者的疼痛症狀。

妙功丸中加入黑牽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瀉下通便: 黑牽牛性寒,味苦,具有瀉下通便之功效。對於便祕、腸胃積滯等症狀,可起到緩解作用。
  2. 消腫散結: 黑牽牛亦有消腫散結之效,對於一些腫瘤、瘰癧等病症,可起到輔助治療作用。

然而,黑牽牛藥性較烈,使用需謹慎,需在醫師指導下服用。切勿自行服用,以免造成身體損害。

妙功丸中添加滑石,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利水滲濕: 滑石性滑潤,味甘淡,入肺、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解暑之效。妙功丸多用於治療濕熱蘊結、小便不利等症,滑石有助於將體內濕熱之邪排出體外,使小便通暢,達到利水消腫之目的。
  2. 清熱解毒: 滑石性寒,亦可清熱解毒,對於因濕熱所致的發熱、口渴、煩躁等症狀,滑石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妙功丸中往往配伍其他清熱解毒藥物,滑石可以協同其他藥物共同作用,達到清熱解毒之功效。

妙功丸方劑中包含白荳蔻,主要基於其以下作用:

  1. 理氣消脹:白荳蔻味辛性溫,能行氣消脹,對於脘腹脹滿、食積不化等症狀有顯著療效。妙功丸常用於治療脾胃氣滯、食積不消等症狀,白荳蔻的理氣消脹作用可以促進消化,改善脾胃功能。
  2. 溫中止嘔:白荳蔻還具有溫中止嘔的作用,可以緩解因脾胃虛寒引起的嘔吐。妙功丸中加入白荳蔻,可以增強其溫中和胃,止嘔的效果。

總之,白荳蔻在妙功丸中的加入,能起到理氣消脹、溫中止嘔的功效,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消化,治療食積不消、脘腹脹滿等症狀。

妙功丸中加入沉香,主要是因為沉香具有以下兩項重要功能:

  1. 行氣止痛: 沉香氣味辛溫,入脾、胃、腎經,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止痛的功效。它能溫暖脾胃、促進氣血運行,對於氣滯血瘀導致的腹痛、胃痛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2. 降逆止嘔: 沉香還有降逆止嘔的功效。它能溫暖脾胃,使脾胃功能恢復正常,並能降逆止嘔,對於脾胃虛寒、氣逆導致的嘔吐、呃逆等症狀有很好的療效。

因此,沉香在妙功丸中,能起到行氣止痛、降逆止嘔的作用,對於治療相關病症具有重要的意義。

妙功丸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 木香味辛性溫,入脾、胃、肝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之效。妙功丸可能以木香來疏肝理氣,緩解因氣滯血瘀導致的腹部疼痛,並促進消化功能。
  2. 燥濕健脾: 木香能燥濕健脾,對於脾胃虛弱、濕氣內阻導致的腹瀉、消化不良等症狀,木香可起到調節脾胃功能的作用。妙功丸可能藉此提升脾胃運化能力,改善消化不良的狀況。

總之,妙功丸中加入木香,主要是為了行氣止痛、燥濕健脾,以達到整體調理脾胃,緩解腹部疼痛等病症的效果。

妙功丸中包含蓬莪朮,主要原因有二:

  1. 消積化滯,行氣止痛:蓬莪朮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消食化積、行氣止痛之效。妙功丸主治積食停滯、脘腹脹痛、食少納呆等症狀,蓬莪朮能幫助消解積滯,緩解腸胃脹氣,並促進氣血運行,達到止痛的效果。
  2. 活血化瘀,通經止痛:蓬莪朮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可改善血液循環,有助於解除瘀血阻滯,達到通經止痛的目的。對於一些伴有血瘀的積食停滯,蓬莪朮的加入能夠更好地解決問題。

妙功丸中包含檳榔,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消食導滯: 檳榔味辛性溫,入胃經,具有消積導滯、行氣止痛的功效。妙功丸常用於治療食積氣滯、脘腹脹滿、噯氣吞酸等症狀,檳榔可以幫助促進消化,消除積滯,緩解消化不良引起的各種不適。
  2. 驅蟲殺蟲: 檳榔的果實含有檳榔鹼,具有殺蟲驅蟲的作用。妙功丸中若有驅蟲的功效,則檳榔的存在可以增強藥效,幫助驅除體內寄生蟲。

妙功丸方劑中包含黃芩,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燥濕:黃芩性寒,味苦,入肺、胃、膽經,具清熱燥濕之效。妙功丸多用於治療濕熱蘊結之症,如濕熱下注、濕疹、帶下等,黃芩可清熱燥濕,以解濕熱之困。
  2. 瀉火解毒:黃芩亦具瀉火解毒之功。妙功丸中常與其他清熱解毒藥物配合,如黃連、黃柏等,以增強清熱解毒之效力,治療濕熱蘊結所致之瘡瘍、腫毒等症。

主治功效


妙功丸,集多種中藥材之功效,組成複雜,藥性溫和,用途廣泛。

大黃: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

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鬱金:活血化瘀、止血、清熱涼血、化腐生肌、理氣行氣、降氣、清熱利濕。

輕粉:化腐生肌、清熱燥濕、殺蟲止癢、收斂止汗。

硇砂:化腐生肌、解毒殺蟲、清熱利濕、止血止瀉。

粉霜:清熱涼血、清熱解毒、止血止瀉。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

黑牽牛:瀉下、活血化瘀、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滑石:清熱利尿、利水滲濕、清熱瀉火、消暑。

白荳蔻:溫暖脾胃陽氣、化濕、行氣止嘔。

沉香: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止嘔、止咳平喘、補腎、健脾胃。

木香: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

蓬莪朮:祛風除濕、舒筋活絡、清熱解毒、止痛消腫。

檳榔:驅蟲殺蟲、降氣除煩、消食化積、利水消腫。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

妙功丸,集多種中藥材之功效,組成複雜,藥性溫和,用途廣泛。其組成藥材各司其職,共同發揮藥效,治療多種疾病。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妙功丸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妙功丸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黃疸坐骨神經痛疥癬癲癇五十肩慢性肝硬化類風濕性關節炎皮膚癬菌病(鼠蹊肛門周圍)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黃熱病四肢痿軟無力膝部腫大疼痛皮膚顏色發黃半身或下肢麻木突然暈倒不省人事腹部腫大腹部腫大但軀體四肢消瘦

相同名稱方劑


妙功丸, 出處:《丹溪心法附餘》卷十八。 組成:大黃4兩,黃連1兩,鬱金1兩,輕粉2錢,硇砂(煅)2錢,粉霜半錢或1錢,川芎2兩,黑牽牛末8兩,滑石4兩,白豆蔻半兩,沉香半兩,木香半兩,蓬朮1兩,檳榔1兩,黃芩1兩。 主治:或留聚爲腫爲癰,疥瘍瘡癬,風痹痿厥,及黃疸水濕,蠱毒鼓脹。

妙功丸, 出處:《準繩·類方》卷五。 組成:丁香半兩,木香半兩,沉香半兩,乳香(研)2錢半,麝香(另研)2錢半,熊膽2錢半,白丁香300粒,輕粉4錢半,雄黃(研)半兩,青皮(去白)半兩,黃芩半兩,胡黃連半兩,黃連1兩,黑牽牛(炒)1兩,荊三棱(煨)1兩,甘草(炙)1兩,蓬莪朮1兩,陳皮(去白)1兩,雷丸1兩,鶴虱1兩,大黃1兩半,赤小豆300粒,巴豆7粒(去皮心、膜、油)。 主治:諸癇。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