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卻暑散方中,加入赤茯苓,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一、 清熱利濕: 赤茯苓性甘淡平,入脾、腎經,具有清熱利濕、健脾和胃之效。暑熱傷津,脾胃受損,導致濕熱內蘊,赤茯苓可清熱利濕,健脾和胃,緩解暑熱引起的胃口不佳、腹脹、乏力等症狀。
二、 利水滲濕: 赤茯苓能利水滲濕,排除體內多餘水分,有助於消除暑熱引起的浮腫、尿少等症狀。
卻暑散中包含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緩解藥物毒性: 卻暑散中多用辛涼解表之藥,如石膏、知母等,容易寒涼傷胃。甘草味甘性平,能調和諸藥,緩解辛涼藥物的寒性,避免損傷脾胃。
- 增強藥效,益氣養陰: 甘草有補脾益氣、緩急止痛、調和營衛的作用。在卻暑散中,甘草可以增強解暑藥物的功效,同時滋養陰氣,避免暑熱傷陰。
因此,甘草在卻暑散中起到調和藥性、緩解毒性、增強藥效、益氣養陰的重要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卻暑散中包含生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 解表散寒:生薑性溫,味辛,入肺、脾、胃經,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嘔之功效。暑熱傷人,易導致氣機阻滯,脾胃失和,出現惡寒發熱、頭昏乏力等症狀。生薑可發散風寒,溫通氣血,幫助機體恢復正常功能。
二、 和胃止嘔:暑熱易傷脾胃,導致胃氣上逆,出現噁心嘔吐。生薑可溫中和胃,降逆止嘔,緩解暑熱造成的胃腸不適。
綜上所述,生薑在卻暑散中發揮解表散寒、和胃止嘔的功效,有助於改善暑熱症狀,恢復機體健康。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卻暑散」
中藥方劑「卻暑散」,主要成分是:赤茯苓、甘草、生薑,主治功效是:夏季暑熱侵襲,頭暈目眩,嘔吐腹瀉,口渴煩躁,後背怕冷,面色灰暗。
藥方組成介紹
**赤茯苓:**味甘、淡,性平。歸心、腎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益氣、寧心安神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水腫、脾虛食少、心悸失眠等症狀。
**甘草:**味甘、性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生薑:**味辛、溫,性溫。歸肺、脾、胃經。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生薑可以單獨煎湯服用,也可以與其他中藥材配伍使用,具有廣泛的臨牀應用。
總結
中藥方劑「卻暑散」是一種具有清熱解暑、益氣補虛、止嘔止瀉功效的中藥方劑。該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夏季暑熱侵襲引起的頭暈目眩、嘔吐腹瀉、口渴煩躁、後背怕冷、面色灰暗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赤茯苓4兩,甘草(生)4兩,寒食面1斤,生薑1斤(搜面令勻)。上為末。
每服2錢,新汲水調下,或湯點服,不拘時候。
(《局方》卷二吳直閣增諸家名方)。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瀉下作用,因此脾胃虛弱、大便溏泄者慎用。
- 本方含有生薑,有發汗解表的作用,因此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卻暑散, 出處:《三因》卷五。 組成:赤茯苓4兩,甘草(生)4兩,寒食面1斤,生薑1斤(搜面令勻)。 主治:冒暑伏熱,頭目眩暈,嘔吐泄利,煩渴,背寒,面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