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乳黃散中加入赤茯苓,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健脾利濕: 赤茯苓味甘淡,性平和,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滲濕止瀉的功效。乳黃散針對脾胃濕熱所致的皮膚病,赤茯苓可健脾燥濕,改善脾胃運化功能,從根源上減輕濕熱對皮膚的影響。
- 清熱解毒: 赤茯苓亦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作用,可輔助其他藥物清熱解毒,減輕皮膚炎症反應,促進皮膚修復。
乳黃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緩和藥性,調和脾胃:甘草性甘平,味甘而緩和,能調和藥性,避免其他藥物過於寒涼或燥熱,避免刺激脾胃,有利於藥物的吸收和發揮功效。
- 增強療效,協同作用:甘草具有解毒、抗炎、止痛等作用,與其他藥材配合使用,可以增強藥效,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例如,甘草可以減輕黃芩的苦寒之性,提高黃芩的抗菌消炎效果。
乳黃散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
乳黃散主要用於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濕疹、膿皰瘡等皮膚病。黃連味苦寒,入心、胃、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癢之效。其寒性可清熱解毒,燥濕止癢則可去除濕熱,改善皮膚病的症狀。
此外,黃連還能抑制細菌生長,有助於控制感染,進一步促進皮膚病的康復。因此,乳黃散中加入黃連,可有效地治療濕熱蘊結引起的皮膚病。
主治功效
乳黃散
乳黃散,是中藥方劑之一,主要成分為赤茯苓、甘草、黃連,主治功效為治療小孩子肚子痛,不肯喝奶。
方劑組成介紹:
- 赤茯苓:味甘、淡,性平。歸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益氣、寧心安神之功效。主治水腫、尿少、脾虛泄瀉、心悸失眠等症狀。
- 甘草:味甘、性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 黃連:味苦,性寒。歸心、胃、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可治療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等症狀。黃連亦可清熱瀉火,清胃火、清肝火,用於治療胃火熾盛的嘔吐,肝火犯胃,肝胃不和,脇肋脹痛、嘔吐吞酸等症狀。黃連止嘔之功用本草皆載。黃連具有解毒功能,乃其寒涼苦燥之性使然。故黃連可清熱解毒,瀉火除煩,尤擅清解濕熱毒邪。黃連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可治療腸溜腹痛下痢。黃連止血、斂瘡、止瀉,功能更強。
總結:
乳黃散是中藥方劑之一,主要成分為赤茯苓、甘草、黃連,主治功效為治療小孩子肚子痛,不肯喝奶。其方劑組成具有利水滲濕、健脾益氣、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乳黃散可適用於治療水腫、尿少、脾虛泄瀉、心悸失眠、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滴乳1錢(另研),天竺黃1錢半,雌黃(另研)1錢,臘茶1錢,枯礬1錢,炙甘草、荊芥穗(炒)、綠豆100粒(半生半炒),赤腳蜈蚣1條(酒浸,炙)。
解利風熱。
上為細末。
每服半錢,煎人參、薄荷湯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服用過量會導致腹瀉、胃痛等症狀。因此,在服用本方前,應先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乳黃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六一。 組成:赤茯苓1分,甘草1分(炙微赤,銼),黃連1分(去須)。 主治:小兒腹痛,不肯哺乳。
乳黃散, 出處:《醫部全錄》卷四三○。 組成:滴乳1錢(另研),天竺黃1錢半,雌黃(另研)1錢,臘茶1錢,枯礬1錢,炙甘草、荊芥穗(炒),綠豆100粒(半生半炒),赤腳蜈蚣1條(酒浸,炙)。 主治:解利風熱。主治:小兒天釣,壯熱,翻眼,手足搐掣,頭目反仰。由乳母過食熱物蘊毒,痰滯經絡,兼挾風邪所致。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