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蛇換骨丹

龍蛇換骨丹

LONG SHE HUAN GU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虺後方》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23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23.0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8%
胃經 28%
肺經 28%
心經 14%
脾經
胃經
肺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龍蛇換骨丹中加入甘草,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能調和藥性,緩解其他藥材的毒性或副作用。龍蛇換骨丹中可能包含一些性寒、性熱或有毒性的藥材,甘草能使其藥性相互協調,減少對人體的傷害。
  2.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和藥性的作用,能增強其他藥材的藥效,使藥力更加溫和、持久。同時,甘草還能起到引藥入藥的作用,幫助其他藥材更好地發揮功效。

龍蛇換骨丹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助藥力: 生薑性溫,味辛,能溫中散寒,促進氣血運行,有助於藥物有效地發揮藥效。龍蛇換骨丹多為滋補強壯、祛風除濕之用,生薑的溫性可以避免藥性過寒,使藥效更平和。
  2. 解毒去腥,調和氣味: 龍蛇換骨丹可能包含一些動物性藥材,如蛇蛻、龍骨等,而這些藥材可能帶有腥味。生薑可以解毒去腥,調和藥味,使藥物更容易服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龍蛇換骨丹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用於風寒濕痺、經絡阻滯所致之重症,如:

  1. 半身不遂:風痰瘀血阻塞經絡,氣血不通,肢體失養。
  2. 風癱骨痛:風寒濕邪深入筋骨,關節劇痛、活動不利。
  3. 麻癢不仁:氣血不運,肌膚失濡,見麻木、蟻行感。

其作用以祛風散寒、通絡止痛為核心,強調「忌風取汗」,意為服藥後需避風並發汗,使邪從表解,符合古法「汗法」治痺之理。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君藥:生草烏

  • 大辛大熱,毒烈峻猛,能逐深伏之寒濕,開頑固之痺阻。《本草綱目》謂其「透經絡,利關節,尋蹊達徑而直抵病所」。
  • 生用毒性更強,古人以薑製焙炒減毒,且協同增強溫散之力。

(2)臣藥:生薑

  • 解表散寒,溫中止嘔,助草烏外散風寒、內化濕滯。
  • 與草烏同炒,既能製毒,又可引藥上行外達,驅邪出表。

(3)佐使:麝香、白荊皮

  • 麝香
    • 辛香走竄,通十二經絡,開竅醒神,助草烏穿透力,引藥入骨髓。
    • 少量(二分)即可「通閉解結」,治痺症日久瘀阻。
  • 白荊皮(疑為「白鮮皮」或「海桐皮」之誤載):
    • 若為白鮮皮:清熱燥濕,反佐草烏之燥烈,防化熱傷陰。
    • 若為海桐皮:祛風濕、通絡止痛,協同強化治痺功效。
    • 「不對白荊皮」用於純風寒證,顯其配伍靈活性。

(4)用酒調服

  • 酒性辛熱,行藥勢、通血脈,助藥力速達病所。
  • 臥時服藥:夜間陽氣入陰,藥隨氣血潛行,深入筋骨逐邪。

三、整體治療思路

此方以「峻藥緩攻」為法:

  1. 攻逐痼寒:草烏配生薑,溫燥合力,直擊筋骨寒濕。
  2. 通絡透邪:麝香為引,開通閉塞,使邪有出路。
  3. 調節藥性:白荊皮(或類似藥)制約燥性,防傷正氣。
  4. 汗法驅邪:藉發汗使風寒濕從表而解,符合「痺症貴在宣通」之旨。

適用於寒濕痺痛頑症,然須辨證精准,非熱痺、陰虛者所宜。

傳統服藥法


生草鳥半斤(去皮尖,切片),生薑半斤(切片)。
共入鍋內,焙炒乾,為細末,加麝2分,加白荊皮研末,與前藥等分平對。
每服6分,酒調下。如傷風寒,不對白荊皮末,每服3分,俱臥時酒調下。忌風取汗為度。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麻痺半身不遂四肢麻痺癱瘓全身酸痛四肢感到疼痛四肢關節疼痛

相同名稱方劑


龍蛇換骨丹, 出處:《虺後方》。 組成:生草鳥半斤(去皮尖,切片),生薑半斤(切片)。 主治:半身不遂,風癱骨痛,麻癢不仁。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